角色转换技能训练对抑郁症维持治疗中社会功能的影响

2013-09-30 06:19冒才英张跃坤杨明丽金婉薇杨蜀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家属康复家庭

冒才英 张跃坤 杨明丽 金婉薇 杨蜀云 邬 劲

抑郁症治疗的重点在于生存质量的改善,使患者更好地回到社会和预防复发[1]。临床发现许多抑郁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始终不能恢复至病前的社会功能,常以患者角色充当其中,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需要他人的关心帮助,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极为不利。为探讨社区维持治疗康复模式,我们对如何开展角色转换技能训练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心身疾病科进入维持期治疗的158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抑郁症的诊断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诊断标准[2]。(2)剂量调整到维持治疗期且剂量稳定的抑郁症患者。(3)有稳定的家庭成员,即至少有符合监护人条件的家庭成员1名以上(监护人条件:父母、配偶、子女、兄妹中有1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且能够承担起家庭教育和角色转换技能训练者)。(4)排除有严重的躯体疾病、药物滥用史患者。符合条件158例,按治疗卡号单双顺序法,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52例。平均年龄(35±12)岁。平均家庭人口3人。婚姻状况:已婚61例,未婚12例,离异7例。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学12例,初中25例,高中12例,大专以上26例。职业:务农32例,工人17例,闲居9例,教师7例,公务员5例,学生4例,其他6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49例。平均年龄(34±10)岁。平均家庭人口3人。婚姻状况:已婚63例,未婚9例,离异6例。文化程度:文盲6例,小学11例,初中23例,高中10例,大专以上28例。职业:务农31例,工人15例,闲居10例,教师8例,公务员3例,学生5例,其他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抑郁症维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年的角色转换技能训练,共持续12个月。本研究角色转换技能训练是在社区抑郁症维持治疗者综合干预训练的基础上,以角色转换为核心加以改进的方法。由通过一致性培训的6名中级以上精神专业人员开展,角色转换技能训练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个月为理论学习,试用教材是在吸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制定的,由家属和患者共同参加。内容包括:角色的定义、在家庭和社会应担当的责任和义务、抑郁症的知识、康复知识和维持用药的意义、各种技能训练、患者角色退却的重要性、沟通技巧、行为矫正等培训,每周1次,每次2 h,学习结束后对家属和患者进行考核,≥80分为合格,达不到者再学习。第二阶段:4个月技能训练,患者回到家庭、社会中由其家属监督训练。第三阶段:4个月后患者自我评估和他人(家人、同事或其它熟悉的人)评估相结合,通过评估总结成绩,找出差距,由医师家属再进行指导。

1.3 评估方法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3],在进入研究前及研究后6,12个月时,由未参与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评定,总分或单项分≥2分为有社会功能缺陷。自编角色调查表,其内容包括角色含义或概念、角色转换、角色转换的方法、参与社会活动和家庭事务等共7个问题,每项有3个答案供选择,为0~2分3级评分。患者角色认定:0~7分为保持,8~14分为淡化,≥15分为退却。由未参与本课题人员,对上述工具进行系统培训并进行一致性测验,Kappa值为0.7~0.9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DSS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12个月末SDS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12个月末SDSS评分比较(分,±s)

项目 对照组(n=78)观察组(n=80)t'值 P值1.41±0.79 0.82±0.56 5.4037 <0.05 9.23±3.91 3.58±1.22 12.1963 <0.05职业和工作 1.00±0.44 0.51±0.27 8.4117 <0.05婚姻职能 0.95±0.43 0.31±0.13 12.5967 <0.05父母职能 0.97±0.46 0.31±0.13 12.3386 <0.05社会性退缩 1.14±0.68 0.52±0.40 6.9631 <0.05家庭外社会活动 1.21±0.70 0.51±0.34 7.9633 <0.05家庭内活动 1.10±0.53 0.35±0.15 12.0366 <0.05家庭职能 1.03±0.50 0.24±0.16 13.3058 <0.05个人生活自理 0.79±0.48 0.23±0.10 10.0924 <0.05外界兴趣和关心 1.36±0.80 0.78±0.40 5.7414 <0.05责任心和计划总分

2.2 两组患者技能训练后角色调查表评定结果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技能训练后角色调查表评定结果比较(例)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适当的社会支持不仅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有直接的帮助作用,也是抑郁症社会干预治疗与预防的重要因素之一[4]。抑郁症患者进入维持治疗康复后,及时让患者重新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接触广泛的社会生活有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由于抑郁症病程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抑郁症患者和亲人的沟通交流以及情感都受到极大影响,进而影响家庭稳定与和谐。家庭稳定与和谐对抑郁症维持治疗者保持身心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对抑郁症维持治疗患者过分地关爱、体贴,甚至包办一切,久而久之患者角色被不断地强化甚至变得根深蒂固,给患者的角色转换设置了障碍。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通过12个月的角色转换技能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角色退却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SDSS的10项指标和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这与开展角色转换技能训练,患者的社会技能提高,患者角色退却,参与社会活动和家庭事务、主动性提高,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功能残疾。

综上所述,通过对抑郁症患者积极开展患者角色转换技能训练,不但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到恢复,担当起家庭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参与家庭和社会事物,家属积极的鼓励和辛勤带动了患者投身家庭生活料理和社会劳动、社会交往;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都会得到极大的改善,降低了维持治疗的脱失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抑郁症患者精神残疾程度。

[1] 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2.

[2] 范肖东,汪向东,于 欣,等译.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诊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94-106.

[3] 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3-166.

[4] 申景进,张亚林.抗抑郁药物治疗反应预测的临床及社会心理因素[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6,33(2):93-96.

猜你喜欢
家属康复家庭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家庭“煮”夫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寻找最美家庭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