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2013-10-08 06:55刘春艳陈金铭耿增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中药专业

刘春艳 陈金铭 耿增岩 韩 刚

(河北联合大学药学院,唐山063000)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传统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中药人才,其素质、知识、能力已与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成为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瓶颈[1]。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扩宽,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直接影响着中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2]。而且,中药学人才供求将趋于饱和,人才竞争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就对中药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3]。而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课程体系建设,因此,构建新型的中药学人才知识结构,深入开展中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在中药专业高等教育中占据着战略性的重要地位。

1 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与观念、资源、教学模式、组织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高校中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仍存在很多不适应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中药专业高等教育发展势头的问题[4]。

1.1 教学内容陈旧 趣味性不够 中药专业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模式老化。虽然教材,尤其是实验教材可供选择的很多,版本也在不断的更新,但是去探究其中内容,发现大同小异,几乎无创新和改革。而且内容没有随着现代技术手段的进步而改进,比如中药炮制的很多方法和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这部分内容应删除,增加现用的炮制技术。同时教学内容设置上不贴近实际生产,感性不够,缺乏趣味性。

1.2 课程的设置没有体现学科的发展 学科知识横向分段 结构过于专门化 中药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对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继承,没有突破老的框架,仅仅局限于“中药”。基础课程以开设 《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为主,而对药学专业所开设的四大基础化学泛泛一提,导致了中药专业毕业生不具备现代药学基础知识,知识面太窄。核心课程如 《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分析学》等的开设,都是以一本著作为一门课程,其内容单一,重复内容多,横向之间内在联系难以体现。例如 《中药鉴定学》中理化鉴定内容可以合并到 《中药分析学》中讲述,腾出时间开设前沿知识讲座。

1.3 课程的设置忽视了能力培养 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中药人才培养目标过分强调书本知识而忽视能力培养,过分强调教师作用而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应用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认识不足。调查发现,毕业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宽厚的基础知识,对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药学知识的应用了解不多或不深;且再学习能力差,对新事物不敏锐;缺乏创新意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

2 实施概况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确立了建立中药专业课程体系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应用能力为根本,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本原则。围绕这一基本原则,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原则和要求:按照行业、企业、科研的实际需要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考虑课程体系设计、教学计划改革、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和专业教育阶段的多模式设计建立等方面,适应行业、职业、岗位的特点和要求,促进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三方面综合协调发展。

2.1 构建 “一体化、三层次”的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新模式 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定位,并经过重组和提炼后,改革现行的支离破碎的以经文为主的授课模式,实施以中药现代化为导向,呈递进式、辐射式的课程体系新模式。首先开设必要的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为学生建构起专业知识与理论基础,引导学生初步进入专业领域;然后再开设系列化、系统化的专业课与专业选修课群,进一步丰富和细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引领学生走向专业更深广的领域;最后开设系列化、系统化的专题讲座及由校内外的教师和专家主讲各类包含最新研究成果的学术报告和进行实践性强的毕业实习 (见图1),一方面为学生示范学术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创新意识、科研作风,另一方面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力求融知识性、自主性、应用性、开放性为一体。

2.2 以培养宽口径、适应面广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推进实践教学 按照行业、企业、科研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首先体现在教学计划上,必须有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其次,在教材选用上,坚持自编和优选的方针,以利于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再次,教学内容力求贴近生产、科研实际需要,适应行业、职业、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围绕实践性要求不断改革;最后,教学方法采取课堂、实验、科研活动、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多模块立体式教学,促进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三方面综合协调发展。

2.3 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引入开放性教学模式 用构建理论指导教学过程 有效的利用网上资源,辅以多媒体课件进行网络教学,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传授模式,用提问的方式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来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对等的讨论引导学生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

图1 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新模式

2.4 加强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 紧紧抓住学科方向、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加大学科建设的力度。坚持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教师梯队的规划,提倡教师在职进修,有计划安排教师外出进修的方针,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科研,组织教师培训,建设一支适应当前高等院校中药学专业发展要求的、高水平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

3 实践与成果

自2004年以来,我校药学院已在三届中药专业学生中实施了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从实践效果来看,这三届学生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是成功的。根据对他们毕业后的问卷调查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3.1 对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有益探索 实施以中药现代化为导向,以培养宽口径、适应面广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建立一套呈递进式、辐射式的 “一体化、三层次”适合于我国高校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新模式。

课程体系新模式,推进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我院中药专业开展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GAP基地学习、学院实验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再从实践中学习,使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有机衔接,实现了 “学研产”结合多途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与企业的 “零距离”接触,完成学生向企业员工的实际能力转换,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需要。

3.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种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既为社会培训人才、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又能使学生在生产劳动观念、人文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锻炼和提高。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有利于考研学生参加复试中的实践技能考试,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有利于参加工作的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的结合,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有所突破;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王小燕,梁生旺,杨苑芬,等.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中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24(7):110-111.

[2]王地,关怀,王敏,等.中药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增刊):265-267.

[3]王小平,陈建章,周铁文,等.中药专业“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9,28(4):72-74.

[4]祖强,蔡宝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J].2008,11:62-63.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中药专业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