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趾部切口疼痛模型大鼠血液NO及P物质浓度的影响

2013-10-10 05:57王丽翟丽萍葛丽平林涵淼赵继波邢珍
河北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腹腔物质切口

王丽 翟丽萍 葛丽平 林涵淼 赵继波 邢珍

地佐辛是一种新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其主要对κ受体产生激动作用,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但其不会产生典型的μ受体依赖[1]。此药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少,对循环和呼吸抑制轻,精神依赖性极低。临床研究发现地佐辛经静脉注射后15 min便达到镇痛效果[2]。地佐辛是一种理想的术中和术后镇痛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3,4],主要用于急性疼痛、术中辅助镇痛、癌性疼痛及术后镇痛。本实验采用腹腔注射地佐辛的方法,观察地佐辛不同时间给药对大鼠血液中NO和P物质浓度的影响以及与镇痛效果的关系,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河北北方学院提供),体重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只。0.9%氯化钠溶液组(A组):切口疼痛模型前30 min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2 ml,大鼠平均体重为(276±16)g;地佐辛术前组(B组):切口疼痛模型前30 min腹腔注射地佐辛0.1 mg/kg 2 ml,大鼠平均体重为(268±21)g;地佐辛术后组(C组):切口疼痛模型后30 min腹腔注射地佐辛0.1 mg/kg 2 ml,大鼠平均体重为(278±13)g。3组大鼠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药品与仪器 地佐辛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苏 2007001),七氟醚(上海恒瑞药业集团,批号:20071002),EDTA-Na2试剂和抑肽酶(北京海科锐生物技术中心),P物质试剂盒(北京奇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QS41985),NO试剂盒(上海雅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YSO1893B),离心机(台式TG18G湖南凯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3 切口疼痛模型的建立 将实验大鼠置于自制的铁丝编织的小笼子中,先称量笼子和大鼠的重量,取出大鼠后再称量笼子的重量,两者相差即为大鼠的体重。取出大鼠后用自制的头套(一端留有可系带一端有供大鼠呼吸的通气口)将其前半身套住并尽量固定大鼠使其通过通气口吸入七氟烷,3~5 min后待大鼠麻醉(即大鼠对疼痛刺激没有体动反应)后,用安尔碘对大鼠后肢进行常规消毒,按Brennan法制作大鼠切口疼痛模型:在距大鼠足跟近端0.6 cm处进行操作,向大鼠趾部方向做一长约1.2 cm的纵形切口,逐层切开大鼠趾部的皮肤及皮下筋膜后,遂可暴露肌肉,然后用镊子挑起暴露的足底肌肉并小心纵向分离切割,操作时要尽量保持肌肉的起止和附着完整,操作完毕后用棉签按压止血,然后用0号细线缝合皮肤共2针即完成切口痛模型的制作。术后将大鼠置于自制的40 cm×40 cm×40 cm的加盖玻璃容器中,并要保持环境的安静和卫生,室温保持在25℃左右,同时要避免强光和噪音的刺激。

1.4 累积疼痛评分 在大鼠趾部术后30 min后,参照Brennan法[12]待大鼠麻醉药代谢完全大鼠清醒后观察其术侧后爪着地和负重情况,术侧后爪着地并且被压迫致发白表示负重;术侧后爪因为疼痛而翘起不着地计2分;术侧后爪着地但不负重(即后爪不致发白)计1分;术侧后爪着地并负重计0分。非手术侧足的观察评分同术侧足。实验设计每5分钟观察1次大鼠的行为变化,每次观察1 min,在观察的1 min内大鼠最常采用的站立姿势作为疼痛评分记录,共观察1 h(0~24分),每只切口疼痛模型大鼠都用术侧足评分减去对侧足评分即为其累积疼痛评分值。以上观察记录均是将大鼠置于自制的40 cm×40 cm×40 cm加盖玻璃容器中进行,容器底部为透明玻璃方便实验者观察和记录,所有操作观察和记录由实验者自己完成。

1.5 标本采集和检测 制造大鼠趾部切口痛模型后1 h,用5 ml的无菌注射器采取大鼠尾部静脉血2 ml,将采取的2 ml静脉血注入事先在冰箱预冷过的含有EDTA-Na250 ml和抑肽酶1 000 U的试管内,然后将其充分混匀,在4℃的低温下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10 min,将其上层血浆分离后置于-70℃的冰箱中保存以待测。用P物质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液中P物质的浓度,其采用的是放射免疫技术。制造大鼠趾部切口痛模型后1 h,用5 ml的无菌注射器采取大鼠尾部静脉血2 ml,将2 ml静脉血置于空试管中在4℃下以3 000 r/min速度离心10 min,分离上层血清,后将分离出的血清置入-20℃冰箱中待测,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浓度。

1.6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3组大鼠累积疼痛评分的比较以及每组大鼠的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每组实验组间的比较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采用最小显著差法,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累积疼痛评分 A组与B组和C组比较,累积疼痛评分值明显高(P<0.01),B组与C组累积疼痛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累积疼痛评分比较n=8,±s

表2 3组累积疼痛评分比较n=8,±s

注:与A组比较,*P <0.05;与B组比较,#P <0.01

B组 6.15±0.33 0 6.15±0.33 C组 9.98±0.24 0 9.98±0.24*#

2.2 大鼠血液中NO与P物质的浓度比较 B组、C组与A组比较,NO和P物质(SP)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NO和P物质(SP)含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大鼠血液中NO和P物质浓度比较n=8,±s

表3 3组大鼠血液中NO和P物质浓度比较n=8,±s

注:与A组比较,*P <0.05;与B组比较,#P <0.01

SP(ng/L) 165±10 76±8# 100±10*#

3 讨论

镇痛机制为:痛觉信息向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会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并促使其释放葡萄糖(Glu)和P物质(SP),Glu和SP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相应的受体从而完成痛觉冲动向中枢的传递过程,进而引起疼痛[5]。内源性阿片肽物质由特定的神经元释放后,可以激动感觉神经突触前后膜上的阿片类受体,然后通过G-蛋白偶联机制,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合成、促进钾离子(K+)的外流、减少钙离子内流,使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减少、突触后膜发生超机化,最终会减弱或阻滞痛觉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从而产生镇痛作用。

近年大量研究证实P物质是一种由初级感觉神经元末梢释放的可以传递痛觉信息的神经递质。伤害性信息由传入感觉神经纤维传递到脊髓中枢,引起背根神经细胞释放P物质,SP作用于细胞的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最终使突触后神经细胞的机能状态发生改变,伤害性感受神经元被激活,完成了伤害性信息在中枢的传递[6]。

研究显示,NO不仅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神经信号的传递分子而且在外周神经系统痛觉信息的传递和调制中起着促进的作用[7]。

本实验运用趾部切口痛大鼠模型,采用腹腔注射地佐辛给药途径,实验结果证明:术前和术后腹腔注射地佐辛均可减少大鼠血液中NO及P物质的浓度。测得血液中NO及P物质浓度的表达与外周给予的伤害性刺激程度呈明显的相关性,并且与大鼠行为学的疼痛累积评分呈一致性,这说明地佐辛可能通过作用于脊髓中相应的阿片受体从而阻滞和减弱了痛觉信息向脊髓中枢的传导和调制,大量实验研究已证实NO及P物质与伤害性信息在中枢的传导和调制有关,本实验中通过腹腔注射地佐辛产生脊髓镇痛作用,阻止了痛信号在脊髓内的传导,产生抗伤害的作用。

许多研究证实P物质和H、5-HT、BK是术后组织发生炎性反应形成“炎性汤”的重要物质,他们之间的恶性循环一旦形成便会建立一个级联放大的炎性反应,使机体的炎性反应加剧,而这一网络反应很难被阻断。如果在恶性循环形成之前被地佐辛的镇痛作用所打破,那么就会减少P物质的释放,阻滞了P物质介导的外周和中枢敏感化,减弱了痛觉信息在中枢的传导,减轻了炎症所致的疼痛反应,发挥了地佐辛的超前镇痛作用。

1 闫军峰,郭丽霞,浦从义,等.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河北医药,2011,33:1363-1364.

2 齐万红,陈晖,徐萍,等.地佐辛用于甲状腺癌根治术的超前镇痛.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7-138.

3 江明性主编.药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34-140.

4 Gharagozlou P,Hashemi E,DeLorey TM,etal.Pharmacological pro-files of opioid ligands at kappa opioid receptors.BMC Pharma-col,2006,6:3.

5 黄铁花.地佐辛镇痛作用与安全性研究.医药导报,2010,8(29增):3-4.

6 Wu ZZ,Guan BC,Li ZW,etal.Sustained potentiation by sub-stance P of NMDA-activated current in rat primary sensoryneurons.Brain Res,2004,10:117-126.

7 董锡臣,岳礼生,李文志.硬膜外腔吗啡和氟呱利多超前镇痛的临床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473.

猜你喜欢
腹腔物质切口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褪黑素通过抑制p38通路减少腹腔巨噬细胞NO和ROS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