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基于2010-2011年月度数据

2013-10-20 09:46葛腾飞梁秋霞万苗苗
关键词:德克萨斯协整货币

葛腾飞,梁秋霞,万苗苗

(安徽工业大学 工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在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层面上,抑制通货膨胀、维持物价稳定是宏观调控目标中很重要的方面,这是因为通货膨胀与一国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国家的经济结构、资源的配置等相关的社会经济变量紧密联系。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共发生了五轮通货膨胀,每一轮通货膨胀都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最近一轮的通货膨胀始于2010年,这一次的通货膨胀范围较广、涉及的商品种类较多、持续时间较长。为了稳定物价,央行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包括数次加息以及多次调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等。本文利用2010-2011年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此轮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指标选取

大量国内外学者从经济学理论的各个角度来分析我国此次通货膨胀的成因,结合前人以及自己研究成果,我们将我国第五轮通货膨胀的成因总结为四类:货币因素、成本因素、结构性因素以及预期因素。

(1)货币因素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有句名言:“通货膨胀总归是一种货币现象。”探寻通货膨胀生成原因,如果离了货币供应或投放问题,是不可以阐释清楚的。2008年以来,我国中央政府财政首先推出4万亿资金,使中国财政政策成为当时全世界最为积极、最为扩张性的,占GDP的比重高达13.3%,而经济危机发源地的美国其财政扩张规模仅占GDP的6.8%。尤其是中央财政扩张性政策的带动效应更是巨大的,使各省市地方财政扩张性投资几倍乃至十几倍地增加。这样数以几十万亿计的资本最终都要从银行这个“水库”排入流通“渠道”。可以说,货币投放量过多是本轮通货膨胀生成的直接原因。根据1994年10月28日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我国货币量划分为M0、M1、M2及M3。随着我国金融制度的完善和金融工具的创新,M1、M2对经济增长、价格水平影响越来越大,应作为货币政策的重点监控目标,而且由于M2是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长期目标变量,所以在货币供给角度下,我们选取的货币因素指标为货币供给量(M2)。

(2)成本因素

首先,世界农产品价格暴涨以及国内农产品受自然灾害影响使粮食、蔬菜、水果等食品供给下降是导致我国发生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飙升,引发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加。中国钢铁行业的对外依赖度很高,国际铁矿石市场基本上被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大垄断集团所控制,绝大部分钢厂的铁矿石都要从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进口,加上我国各钢厂各自为政,进行盲目无序进口竞争,近几年铁矿石价格在成倍上涨。再次,石油价格的暴涨,从源头上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并推动“中下游”企业产品成本成倍增加,形成螺旋式推动效应,造成终端市场物价水平大幅度上涨,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根据上述分析,本文选取的通货膨胀成本因素指标为: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API),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指数(WT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RE)等。

(3)结构性因素

通货膨胀从不同角度划分有各种类型,实际上每种类型通货膨胀都表明了其发生机理与原因。例如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其原因是由于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是“总量缺口”型通货膨胀。再如,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亦称供给性通货膨胀,它把通货膨胀生成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成本上升使总供给曲线不断向上位移。中国此轮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上涨。当今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可以说是全方位、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垄断部门与非垄断部门失衡、行业结构失衡、城乡结构失衡、区域结构失衡等。这诸多结构性失衡衍生出收入差距扩大化与内生的收入攀比机制,工资收入与价格缺乏。然而这些因素难以量化,本文未做出相应的指标选择。

(4)预期因素

通货膨胀预期强烈是伴随本轮物价上涨的明显特点。从2009年起我国就形成了广泛的通货膨胀预期,其形成原因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采取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国内农产品受自然灾害影响,粮食、蔬菜、水果等食品供给下降。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职工工资水平合理较快增长的规划,形成收入将快速增长的预期,使劳动力价格明显上升。公用事业价格尤其是煤水电价格也处于体制性调整上升周期。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使人民币投放数量被动增加难以控制。房地产价格经多次调控难以下降。国际上美、日等国持续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并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减,形成输入性通胀压力。这一系列因素都在不断地加强社会公众对通胀的预期。因此,预期成为此轮通货膨胀的又一重要原因,但由于公众的预期难以量化,本文也未做出相应的指标选择。

综上,结合我国当前统计数据的实际情况以及数据长度等因素的限制,本文选取货币供应量指标(M2)、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API)、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指数(WT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RE)的月度同比数据作为分析此轮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变量,选取通货膨胀率(INF)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二)数据来源

为了研究货币供应量 (M2)、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API)、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指数(WT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RE)、对我国通货膨胀率(INF)的影响,我们收集整理了从2010年到2011年的月度同比增长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东方财富网站、凤凰财经网、中国统计局等网站。样本期为2011年1月到2011年12月,本文所采用的计量分析软件为EViews 6.0。

二、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检验各变量序列的平稳性是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本文在此采用ADF检验方法对各时间序列:INF、M2、API、WTI、RE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滞后期数根据SIC准则自动选取。

表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根据表1,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INF、API、RE原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非平稳序列,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为了保持序列的一致性,本文也将M2、WTI的一阶差分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可以表示 INF、M2、API、WTI、RE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为了研究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农产品价格,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之间的具体数量关系,因此有必要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来研究变量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其结果如下:

表2 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从表2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至多存在1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下的迹统计量等于53.8816,大于5%的临界值15.4947,拒绝原假设,表明在5%的水平上至少存在1个协整关系。“至多存在2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下的迹统计量等于23.2936,小于5%的临界值29.7971,接受原假设。因此,这几个变量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

(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

为了进一步研究 M2、API、WTI、RE对 INF是否有显著的影响关系,以INF作为被解释变量,M2、API、WTI、RE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Eviews分析结果如下:

从OLS估计结果可以看出:

(1)拟合优度检验。R 2=0.8551,修正后的R 2=0.8246,说明通货膨胀率 (INF)有82.46%的可以由M2、API、WTI和RE联合解释,说明模型拟合得较好。

(2)方程总体的显著性检验。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检验的F值为28.0355,其对应的概率为0.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方程总体是显著的,且回归方程变量之间线性关系较为显著。

(3)变量的显著性检验。解释变量WTI、RE的检验概率都大于0.05,说明这两个解释变量没有通过t检验,且解释变量M2的经济意义不合理,且D.W.=1.1027,模型存在一阶自相关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对这个模型做出相应调整。

(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修正

根据上一节的分析,我们对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并建立模型如下:

重新拟合得到的回归估计结果有:

从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

(1)拟合优度检验。R2=0.7873,修正后的R2=0.7401,说明通货膨胀率INF有74.01%的总变异可以由M2、API、WTI和RE联合解释,该模型拟合得较好。

(2)方程总体的显著性检验。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检验的F值为16.6584,其对应的概率为0.000007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该方程总体是显著的,且回归方程变量之间线性关系也是显著的。

(3)变量的显著性检验。解释变量DWTI的回归参数值接近于0,且其检验概率大于0.05,没有通过t检验,接受原假设,由此可以判断,DWTI这个变量对于DINF的影响不显著,所以需要对这个模型进行再度调整。

剔除DWTI重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OLS估计结果为:

R2=0.7862,调整后的 R2=0.7525,F=23.2933,D.W.=2.6613

三个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是:当DAPI、DRE不变时,DM2每增加1个百分点,DINF就增加0.1338个百分点;当DM2、DRE不变时,DAPI每增加1个百分点,DINF就增加0.1209个百分点;当DM2、DAPI不变时,DRE每增加1个百分点,DINF就增加0.1951个百分点。结果显示,此时的参数估计结果经济意义合理,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检验以及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均是显著的,说明此时建立的模型是合适的。因此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即货币供应量、农产品价格以及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是影响此轮通货膨胀的原因。而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指数对此轮通货膨胀的影响则不显著。

三、结论

本文以2010-2011年的月度数据为基础,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农产品价格,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等指标的月度同比增长率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同时根据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这几个变量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

(2)货币供应量过多,农产品价格,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过分增长是影响此轮通货膨胀的原因,均给此轮通货膨胀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而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指数对此轮通货膨胀的影响则不显著。

[1]高茵.财政刺激计划、货币供应量、公众预期与通货膨胀——中国1996-2008年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2).

[2]吴剑飞,方勇.中国的通货膨胀:一个新开放宏观模型及其检验[J].金融研究,2010(5).

[3]和立道,范修礼.扩张政策下的货币因素分析——基于中国长期超额货币供给视角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2).

[4]李永宁,赵钧,黄明皓.经济学家的通货膨胀预期:理论与实证[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4).

[5]赫静萍.我国目前物价上涨原因及金融对策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1(11).

猜你喜欢
德克萨斯协整货币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古代的货币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科克雷尔工程学院大楼
古代的货币
惠生工程获台塑在美国德克萨斯项目的总承包合同
1936—1939:暴风雨前的宁静
——走出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