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塔(外两章)

2013-11-07 09:12祝宝玉
椰城 2013年3期
关键词:秋之老黄牛神韵

■祝宝玉

晚秋朦胧,迷离的一泓广波,清凌凌地从天穹落了下来,形成一洼诗情画意。我站在诗的高岗上,向南,那雨中的塔,在我的眼中模糊。

风寒了,红色的枫叶一盏一盏落进我的心怀,我的夜变得漫长。一行一行的古体文竖排地跃进茫茫的阑珊中,从河面上飘飞而过的是一只水鸟,翅膀划破夜的一领,钻进了时空隧道。再望那塔,点点的雨敲响木鱼,塔在佛音里,隐去了衣纱,宏大的赤体行走在苍茫大地之上,脚印深陷,唐宋元明清。

我从梦中醒来,雨还沉睡在梦里,她的呓语省掉了无关的缀词,满是精华明珠,掉进湖中,惊动了鱼,向着明光游来,靠拢,聚集,莫名地躁动着。塔在湖面上,一层层长满水藻,被游鱼占据。青色的瓦也历经了百年沧桑,何况那些砖,压着多少久远与刹那。

远方未知,我在梦游,关于那塔,我梦见了无数次,时而清晰,时而模棱,飘渺而真切,我深知,她离我并不遥远。

我在等待,秋,更深。向着广袤的原野前进,沿着地表,跨过河,越过山,越来越近。那塔,就在那儿,就在那儿,在离我并不遥远的地方。我满心憧憬,从立秋的那一天就开始准备,秋衣装进包裹,还有一双远行的鞋。这程远行从我打算离开村庄的时候就在筹划,这么多年,一直在酝酿,发酵,接着膨胀,终于实现了。

我是一袭蓝,天的蓝,夜色的蓝,风的蓝,秋的蓝,塔的蓝,水的蓝;我是一点光,黄昏的光,远处的光,茫茫的光,月下的光,塔尖的光,引航的光。在蓝与光的交替里,我变得更加明了。

转换着,时光,秋安静地来了,走进我的村庄。我用眼睛目测,村庄与湖的距离,湖与塔的距离,塔与村庄的距离。雨中。我在哪儿?我用村庄来定位,却发现我离村庄越来越远,反而,湖和塔替代了我在村庄里的位置。我将无家可归。

嗬,我曾坚决地选择离开,这时又执着地祈求回归。人世变成一堵屏蔽的墙,墙上是一帧画,画中是一方湖,湖畔有一座塔,塔的远处才有着我,我在雨中,雨尾随着秋。

雨中的塔,辗转在晨与昏的无奈里,昏进入夜,把我引向无底的深渊。我游弋在空中,变成一尾鱼,占据一层塔,在荇草里逆行,水的上游是村庄,我努力地游进村庄,为了我安静地深深忏悔。

悟与雾

从困惑中觉悟,在一个阴雨的午后,梧桐叶落,飞鸟远去,一段飘渺的佛音传来,我抖落了身上的尘。黄昏前的一段时间,天空放晴,太阳并未出现,只是乌云散去。秋,寒意寥寥,把记忆染黄。

降温的村庄凝聚着烟霭,水汽掺和,弥漫不去,形成了雾。雾,是田野对自然哲理的疑惑。分明的阡陌交通,长满杂草,在风中飘曳。雾散不去,鸟声干涩,村庄在秋的哀曲中顿顿咽咽,始终找不到表达的出口。

老黄牛的一生不停地跋涉、辛劳和咀嚼回味。雾笼罩了牛棚,覆盖了老黄牛的心境,更远的地方,雾也掩埋了所有的土地。

雾在蔓延,万物被贴上问号的标签,等待解答。

我就在雾中,在窗下的梧桐树下,在一片落叶之上,在悠扬的佛音里。关于这场雾,我无从解答,它似乎与我无关,我置身于红尘之外。我解脱不了转世轮回,我又身在俗世之中,眼睛渐渐被蒙蔽,心窗难启,对万事冷漠,受不得热烈的阳光照耀我的周遭。在午夜梦中醒来,痛苦就开始了。

老黄牛是爷爷的心肝宝贝,爷爷却走了,永远地走了,老黄牛还活着,坚强地活着。此时,我看不到明朗的夜空,我以为,天又阴沉了。而实际上,天确实又阴沉了。在我的预料之中,老黄牛将不久于人世。

比之于恒久的星空,人世是短暂的,生命是刹那的。

我向往做一棵树,站在村口,看人来人往,春夏秋冬。一棵树可以见证一个村庄的历史,可以阅历几代人。一棵树也将有它生命的终结之时,也会痛苦。

雾愈浓了。在林间,在田里,在岗上,在河畔,处处皆是,无处不是。放弃挣扎吧,我告诉自己,安慰着自己,心疼起自己。

会有一只向南迁徙的鸟,在夜色中飞行,它是一只单飞的鸟,一只年老的鸟。这只鸟会在飞行中耗尽生命,在空中,停止飞翔,意识消失。它从空中落下,沉没在夜色中,落在一片杂草丛生的地方。等到第二天人们发现它的时候,已经僵硬。没人会关注它来自何方,飞向何地,也没人探讨它生命曾经的辉煌,对于还活着的人来说,讨论一只鸟是无意义的。毕竟,它只是一只来路不明的鸟而已。

第二天,雾会散去,天将一直阴郁着,这是这个季节的特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已经习惯了。

读秋

月亮是草尖上的一滴秋露,照亮了远方的田野,草丛里是另一面世界,窸窸窣窣发着宁静的声响。我便从夜开始读起,关于秋的千年往事历历出现,一字一顿,默诵着秋的诗意风情。

读秋,前人读了何止千遍万遍。悲秋者,吟秋雨无端破晴柔,已带微凉又带愁。一夜景人无好梦,滴滴点点到心头。喜秋者咏——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之独具的悲怆,才使秋之为秋,是她独特的味道与神韵,其神韵如此多彩,怎不让人感怀不已。

落叶,就是秋书的结语了。它们带世界走出夏的葳蕤,进入冬的素洁。落下的是寂静,也是思考。在寂静中,我们从容捡拾回忆;在思考中,年年风起,岁岁更替依旧。曾经的缤纷,趋于一色,过往的华丽,终归平淡。或许,这就是秋的本色,收获也好,歉收也罢,秋默认了。因为它已成熟,无忧也无惧。它只知道,自己曾在春天里蓬勃过,奋斗过,在夏天里尽力生长过,如今,生命里喜怒哀乐,配上酸甜苦辣,在秋光的发酵里,都酝酿成了一杯醇厚的酒。

萧瑟的秋风秋叶与秋景,秋水秋云与秋鸟鸣啭秋雨连绵,让整个大地静默而幽怨。文人墨客或他乡游子,百种情绪交织,清高孤独又凄楚,是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的感伤。寻秋韵觅秋景抒情怀在北海,手不能攀青枫树,足下已踏黄芦草,柳林尽染,有铮铮铁骨精神。放眼远望,不见人迹,清冷幽静天与地,平添几丝悲凉。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又是“一年一度秋风劲”。凭窗观秋,倚桌而读,或许人到中老年,便独对秋天格外关注,这其实是对人生之敬畏。掩卷深思,仿佛秋之神韵,秋之精魂就在身边,但又是那么不易企及。夜深了,星河灿烂,清秋凉寒。

偶听得窗外尚有秋虫唧唧,亦似乎想说些什么,或许它们正对人类歌以咏怀呢:“世之浊浊,唯秋澄澈;浮生若梦,秋最寄托”。当然,秋虫们似乎有些狂傲了,不过,它们的歌声正好应和了这秋之韵律,却也更平添了秋夜的静谧,思绪的悠远。

猜你喜欢
秋之老黄牛神韵
神韵李太白
珠峰神韵
因材出新写华容 尚古生意传神韵——品读曹暇的花鸟画
玉蝴蝶·秋之落花
不爱叫的老黄牛
老黄牛
开捶背店
西湖荷景
风之神韵
秋之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