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社会公共体育产品需求与供给要素研究

2013-11-08 01:07李国冰
浙江体育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浙江省供给

李国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体育与艺术教学部,浙江 杭州 310018)

浙江省社会公共体育产品需求与供给要素研究

李国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体育与艺术教学部,浙江 杭州 310018)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分析和逻辑分析法,对浙江省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现状、制约因素与供给要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表明浙江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成员经济收入的普遍提高,人们的健身、娱乐的权利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肯定,但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提出根据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公共性与产业性来调整其供给职能,促进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并通过建设有区域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带动公共体育产品服务体系的建立

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要素;模式创新

社会公共体育产品是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社会为服务对象,以满足社会对体育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并可能享用,对社会产生整体功效,具有公共性质的体育设施和相应服务[1]。公共体育产品主要分为有形的“物质型产品”和无形的“非物质型产品”,即物品和服务两种形式。近年来,随着浙江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的全民健身意识与体育消费需求发生了的变化,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则成为了影响居民体育消费与社会公共体育建设的重要原因。

1 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方式

从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理论的研究视角,根据公共体育产品主体的不同属性划分,可以将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方式分为两类。

1.1政府是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的公共主体

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国情,政府一直作为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着长期以来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收益和成本之间不平衡的现状,在我国供给体制不完备和社会公共体育产品在农村供应不足的背景下,政府成为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的主要实体,担负着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责任。

1.2市场机制与社会力量也可以参与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需求的增加,单纯依靠政府的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逐渐暴露出效率低下的问题,他们对政府为社会公共体育产品提供供给的能力产生的疑问并提出市场机制与社会力量也可以提供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相关理论。调查研究发现,现有市场条件下,部分准公共体育产品(或俱乐部产品)的“拥挤性”成为了制约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有效实施的重要障碍[2]。而由于供给体制、供给方式、供给内容的局限,政府并不能完全承担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任务。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中出现以市场机制为调节手段,社会力量参加到体育产品供给中,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政府传统单一供给的不足。因此,针对政府供给效率和供给产品消费服务覆盖率低下的现实矛盾,在社会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及供给体制逐渐趋于合理化的条件下提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是解决人民生产生活中对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需求与政府作为供给单一主体易产生的职能错位等矛盾的有效解决方法。(图1)

2 浙江省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现状的综合分析

2.1浙江省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现状

“十一五”期间,随着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作为民生产业、绿色产业和健康产业,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独特魅力,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为加大浙江省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力度与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2009年全省体育产业总产出614.77亿元,实现增加值164.72亿元,占全省GDP 0.72%,2010年全省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717亿元,实现增加值204亿元,比2009年增长23.8%,高于GDP现价增幅3.2个百分点,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0.74%,比2009年上升0.02个百分点。浙江省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也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3]。 杭州富阳市成功地创建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和全国首个运动休闲示范区,引领了各地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以北仑女排国际赛事为代表的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日趋红火,有力地提升了当地的影响;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体育用品企业和产业制造集群;体育会展等相关产业发展平台正在兴建;体育彩票销量不断创造新高,“十一五”期间共实现销售额206.99亿元,筹集公益金达67.45亿元。

2.2浙江省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制约因素

近年来,浙江省已进入人均GDP由5 000美元向8 000~10 000美元迈进,也是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阶段,人们对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需求出现多样化、层次化的发展趋势,全省社会公共体育产品涵盖的内容也呈多元化特点。浙江省社会公共体育“物质型产品”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社会体育管理与服务等“非物质型产品”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和省内相关产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集中体现在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只能够满足社会广大公众的一部分共同所需,提供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整体能力不足以满足人们增长的体育需要。体育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比重偏低,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的状况较为突出,制约社会公共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尚不完备,中介组织薄弱、专业人才紧缺等制约“瓶颈”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3 浙江省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要素与存在问题分析

浙江省体育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是以政府为主导发挥着主体的作用,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体育竞赛的巨大成就,理论和实践证明了政府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但是随着体育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提高,我们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政府的投入办体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与体育终极价值的体现。在探索发展体育的途径过程中,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来弥补政府在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的不足和缺陷。

3.1浙江省的社会经济条件为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群众体育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开始多样化,单一的活动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强身健体的需求,人们需要大量的公共健身场所与付费专业体育场馆,人们所需求的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内容也相应的充实起来。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社会经济迅速发展,2011年浙江省生产总值31 800亿元人民币,增长9%以上。此外,拥有5 443万常住人口的浙江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超过58 000元人民币,约合9 000美元。收入方面,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30 900元人民币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 900元人民币左右[4]。 居民收入的逐年增长不仅使人们生活消费支出连年增加,人们用于体育消费的经济基础有了保证,对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需求逐渐加大。(表1)

表1 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支出统计(元)

资料来源:《2012浙江统计年鉴》

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努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高度重视体育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对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兴建了一批符合群众多层次健身需求的全民健身设施,为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全民健身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截止2009年底,全省建成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基地5个、省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个、健身广场和体育主题公园8个、健身路径23 194条、村级体育俱乐部6 000多个、各级各类健身活动点共24 600多个,建成小康体育村近2万个,近4年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累计直接投入建设资金2.33亿元,拉动全省各级投入建设资金近30亿元。2011年全省成立各级、各类体育社会团体1 378个,团体会员13.9万个,全省约有35.3万人长期参加体育社团锻炼[4]。

3.2浙江省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供给与需求结构失衡

据统计,浙江省全省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中的群众体育场地2009年达到564.1km2,而2010年却减少到304.6km2,供给上出现了下降,2011年比2009年减少了156.6km2与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形成了反差[4](表2)。整体存在场地供给组织形式不规范、营销方式落后、市场反应数度以及服务群众需求能力较弱的问题。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浙江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98m2,人均标准体育场地面积为0.81m2,而其中教育系统体育场地面积占了总数的81.18%,还有一些体育场地属于企事业单位所有,这些虽然绝大部分也都是公共财政投入建设的体育设施,但还不能对社会开放。真正面向公众的公共体育设施的场地面积仍是非常少的,这也充分反映了浙江省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现状和存在的不足[5]。

表2 浙江省群众体育活动和新建体育场地情况

资料来源:《2012浙江统计年鉴》

浙江省社会公共体育供给存在着局域布局结构不平衡的现状,从2000到2007年的统计资料来看,浙江省10个类别的全民健身场馆设施总量为77 116个,但是根据地区数量聚类分析结果来看,浙江省的11个地市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类包括杭州、宁波的体育供给设施30 590个,占据全省总量的40%,属于浙江省供给设施建设良好的第一梯队,第二类包括温州、台州、绍兴、金华、嘉兴、湖州六个地市共各类体育设施41 778个,占全省总量 的54%;属于浙江省供给设施建设中等的第二梯队,第三类包括舟山、衢州、丽水三个地市共建设各类设施4 750个,仅占全省总体的6%,属于浙江省供给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的第三梯队,近年来浙江省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主要集中于第一、二梯队的8个地区,占全省体育设施的94%,第三梯队的丽水,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最少,仅有1 200个,而杭州市的全民健身设施最多,为14 600个,全省平均为7 010个,变异系数为71%,浙江省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的区域布局不平衡[6]。

4 浙江省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产业化发展供给模式创新

4.1政策支持“平等进入”和“选择性进入”两种方式协调发展

作为公共体育产品的非政府供给方,政府可以通过承包的方式,向全社会公开招标公共体育产品的经营权,这些经营权的范围包括出售公共体育产品的冠名权、广告权、电视转播权等形式盈利;聘请专业的体育管理团队对公共体育产品进行开发和管理,这样可以逐步引导在公共体育产品领域有条件地引入非政府供给力量的介入,对于国家投资建设的大型公共体育产品,旨在解决国家队建设、专业体育人才培养和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等方面的问题,而对于其他相关体育产业,应该引导社会力量逐步参与,特别是针对提高大众身体素质服务的大众体育项目设施,政府应利用减免税收、优惠贷款等调控杠杆给予非政府供给方以鼓励,增强非政府供给方的参与信息和意识。同时,坚持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方“平等进入”和“选择性进入”两种原则和方式相互补充。

4.2改变单一政府供给模式,实施委托代理供给

在西方国家,私人投资在大众体育健身娱乐经营处于主导地位,例如英国,体育健身娱乐场所的投资个人与公共投资的比率是5.3∶1;在西班牙,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6∶1。在不改变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委托代理供给模式,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社会公共体育资产的所有者是政府,通过将资产委托给经营者管理经营,获得所有者收益,专业的管理团队将负责对社会共同体育资产进行经营,取得经营者收益,这样,形成政府和专业管理团队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授权(代理)可以称作部分民营化,在社会公共体育设施民营化过程中,主要包括合同承包和特许经营两种,如委托代理模式的成功范例:浙江省宁波健身中心,该中心是由宁波市财政和体育局共同投资近1亿元,经宁波体育局全社会公开招标,最终委托给经营理念较为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的美国西格集团经营。该集团自负盈亏,健身中心所需的人员经费、维护费、运转费均有西格集团承担,自带资金600万,并以100万元为基数,以15%的年利润向国家上缴管理费,从而使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得以实现。

4.3立足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形成特色社会公共体育产品服务体系

浙江省体育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集聚态势,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可以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三角发展规划把杭州打造成为全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块,推动形成宁波、温州成为重要的两翼副中心,构筑环杭州湾、环舟山群岛、环太湖三大运动休闲发展带,培育宁波(宁海)、金华(义乌)、杭州(西湖区)三大体育产品展览物流创意平台,助推形成杭州(富阳、萧山)、宁波舟山(宁海、杭州湾开发区)、温台(龙湾、天台)、湖州(安吉)、绍兴(上虞)、金华(永康、东阳)、嘉兴(海宁、平湖)、丽水衢州(云和、江山)八大体育用品制造集群,从而在整体上引导构建“一核两翼三带三平台八大群”的全省体育产业发展总体布局[3]。通过特色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带动全省公共体育产品服务体系的建立。

[1] 闵健,李万来,卿平,刘桥.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界定与转变政府职能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11):3-10.

[2] JamesM Buchanan.An Economic Theory of Clubs[J]. Economics,1965(32).

[3] 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4] 2012浙江统计年鉴.

[5] 李云林.全省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现场会上讲话[R],浙江省体育局,2010-11-19.

[6] 周瑶.对全民健身场馆设施相关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5).

[7] 肖前.公共体育产品非政府供给的可行性与途径[J].体育学刊,2005(7).

[8] 国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趋势研究[C].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2002.

TheResearchonDemandandSupplyFactorsofSocialPublicSportsProductsforZhejiangProvince

LI Guo-bing

(Department of PE and Art,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The research is talking about the demand and supply factors of social public sports products for Zhejiang province by literature survey,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members of the society economic income generally improved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people's fitness, recreation right is to get the government's attention and affirmation. But it also has been increasing for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in social public sports products day and day .The suggestion is to adjust government supply function,promot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erfect public service ,and establish 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s system by explo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social and public sports products;supply factors;model innovation

1004-3624(2013)02-0006-03

G80-05

A

2010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2010N47)

2012-11-22

李国冰(1980-),男,四川南充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体育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浙江省供给
《初心》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体育产业之篮球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