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评析

2013-11-08 00:36查春华邵伟德张夏榕
浙江体育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评判体育教师技能

查春华,薛 岚,邵伟德,张夏榕

(浙江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评析

查春华,薛 岚,邵伟德,张夏榕

(浙江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与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参赛情况、项目设置、比赛成绩与评判情况等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认为:参赛教师的年龄、性别、民族、职称、来源地等结构与分布情况存在不均衡性,这也是各地初选的结果。比赛结果显示:不同区域教师最后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教师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之间,自选项目成绩与规定项目成绩之间的联系程度不高;规定项目成绩与最后得分具高度相关性。不同运动项目组成绩评判差异的影响因素客观存在,但各运动项目评分标准的一致性得到较好控制。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据教育部2012年1月公布的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普通中小学体育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4.5%[1]。体育教师是教师队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展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2],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比赛于2011年12月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本次比赛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建国以来首次以展示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为核心的全国性比赛,是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体育教研活动,是体育教研活动的顶层设计[3]。

本研究将通过对参赛情况、比赛成绩与评判情况等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比赛呈现的情况与问题,以期为教育相关部门和体育教育界人士的相关工作和研究提供参考,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此类赛事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1年12月在浙江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调研。 浏览权威网站查询相关信息,查阅本研究相关理论书籍及研究成果,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

1.2.2 数理统计。 对参加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30支代表队180名教师的基本情况,比赛成绩等进行整理,利用SPSS 13.0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2.3 对比分析。 分别对参赛教师情况、比赛成绩与评判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参赛对象分析

本次比赛包括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除香港、澳门、台湾外),共30个代表队18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参赛,其中海南、陕西省没有参赛。规程中规定每个代表队限报参赛教师6人,包括小学教师3人(女教师不少于1人),中学教师3人(初中教师2人、高中教师1人,女教师不少于1人),同时规定应从事体育教学5年以上(含5年)的专任教师。由此可见,此次比赛规模大、级别高,参赛教师可以说是各地经过层层选拔推荐的,能代表性地反映各地体育教师的水平。以下分别对参赛教师的年龄、性别、民族、职称、来源地等结构特征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

图1 参赛教师年龄分布堆积柱形图(总数180人)

2.1.1 教师的年龄结构。 本次比赛最大年龄46岁,最小年龄24岁,31~35岁年龄段人数最多,达到了42.8%,其次是26~30岁年龄段,为32.2%,再次是36~40岁年龄段,为18.9%。各年龄段具体人数分布如图1所示,可见,40岁以上的教师明显偏少,26至35岁年龄段的年轻教师是参赛教师的主力军,年龄结构具有年轻化特点。

表1 参赛教师性别比例一览表(总数180人)

2.1.2 教师的性别比例。 教育部2012年1月公布的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中,我国普通中小学女性体育教师共94 621人,占体育教师总数的19.7%。本次参赛教师中女性教师已超过4成(见表1),与规程中规定女教师不少于1人的最低要求相比,女教师的参与度好于最低预期。另外,中学男性教师与小学男性教师人数接近,中学女性教师与小学女性教师人数也非常接近。

2.1.3 教师的民族分布。 教育部2012年1月公布的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中,我国普通中小学少数民族体育教师共有43 080人,占体育教师总数的9.0%,本次参赛的少数民族体育教师占7.2%(见表2),与总体比例相比差距不大。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公共教育资源要向民族地区倾斜。中央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支持力度。并明确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如:加强教育对口支援;国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高等学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任教;加大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师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表2 参赛教师民族分布一览表(总数180人)

2.1.4 教师的职称比例。 高级、一级、二级职称比例接近于3∶5∶2(见表3),其中小学二级职称只有2名女教师,相比中学二级32人明显偏少。小学高级职称人数(45)明显比中学高级人数(10)偏多。

表3 参赛教师职称情况一览表(总数180人)

2.1.5 教师的来源地分布。 我国农村和县镇学校体育教师人数明显多于城市体育教师[1],而本次18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大多来自城市(据统计约158所),农村和县镇学校(约18所,农村学校没有)的体育教师由于竞争力的不足,很难在各地的选拔中脱颖而出,这也是城乡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均衡的表现之一。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仍然是客观现实。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缩小城乡差异,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教育部多次组织实施了中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艺术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再次提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并制定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保障措施,如: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等。本次比赛未对农村与县镇教师设定倾斜条件,参与度低也是各地初赛选拔就预见到的结果。

2.2项目设置分析

比赛项目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见表4),具体的考核内容与评判实施情况将在各分项分析中详细说明。由于在本次比赛的项目设置与评价标准制定之前,还没有一个可供借鉴的模板出台,在比赛的筹备阶段经历了多次的专家会议探讨论证,汇聚了全国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表4 比赛项目与分值比例一览表(总分100分)

上好体育课是体育教师的基本任务,课前“备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对教学的反思与评价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过程。本次比赛理论部分中教学设计与评课也正基于对教师课前准备、教学评价的重视。考虑到徒手操示范与队列队形指挥反映出的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也列为了考核内容。专家们在制定实践部分项目时充分考虑了与当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运动技能,技术动作教学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体育教师应具有相当高的体育技术教学能力,该能力是体育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也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4,5]。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和体育教师需要掌握的运动技能从整体上看,应该涵盖基本身体活动内容、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和其它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等几大类[6]。自选项目与规定项目都设置了田径(田赛)、田径(径赛)、球类(篮球)、球类(排球)、球类(足球)、体操(技巧)、体操(器械)、武术(徒手类)、武术(器械类)、韵律体操与舞蹈(小学)或健美操与舞蹈(中学)10个运动项目内容,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内容基本一致。

总体来看,本次比赛项目设置突出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体育教师专业化技能特色,有些学者把它概括为会看、会写、会说、会做、会教五个方面的技能[7]。

2.3比赛成绩比较分析

2.3.1 分区域成绩比较。 比赛的团体奖按各代表队参赛教师得分总和计算,设立一、二、三等奖。来自重庆市、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湖北省、山东省、北京市、辽宁省等8个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福建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新疆、青海省、四川省、天津市、山西省等10支代表队获得团体二等奖,黑龙江省等12支代表队获得团体三等奖。

为比较不同区域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将参赛代表队划分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华北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华东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中南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行政区域和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共7个区域进行比较研究。表5为不同区域教师最后成绩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单因素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见表6),P=0.000lt;0.001,拒绝方差齐性的原假设,方差不齐性。方差不齐性时的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见表7),Welch检验和Brown-Forsythe检验得出的显著性概率P=0.000lt;0.001,因此,可以认为7个区域教师的最后得分具显著性差异。

表5 不同区域教师最后成绩基本描述统计量

表6 不同区域教师最后成绩方差齐性检验结果

表7 方差不齐性时的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注:a表示Asymptotically F distributed.

图2 分区域最后成绩均值比较折线图

图2最后成绩均值图显示,直辖市与华东地区较高,西南地区最低,结合表5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可以看出直辖市与华东地区整体水平较好,西南地区较弱。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教育方面也各有特点,特别是西部地区存在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兼职过多、业务水平不高的状况。随着我国对西部地区的扶持计划的落实,相信这一情况将逐步有所改善。

2.3.2 分项目成绩比较。 不同项目比赛成绩基本统计量见表8。从平均成绩与中值比较来看,理论部分相对较低,特别是评课环节,评课形式教师平时接触少也可能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

表8 不同项目成绩基本统计量比较一览表(各项分值为百分制)

图3反映了各代表队不同项目上的平均成绩,数据点显示西藏与广东队的教学设计,湖北与云南队的评课,以及西藏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队的规定项目,平均分都较低。查询对比这些代表队的个人得分原始数据可以看出,主要是因为个别教师在这些项目上的得分过低。

图3 各代表队在不同项目上的平均分比较折线图(横坐标从左至右按名次先后排列)

实践部分与理论部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见表9),积差相关系数为0.324,显著性概率P=0.000lt;0.01,由此可见,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成绩的相关程度为低度相关,且相关系数具显著性。可见,教师们的实践水平与理论水平的联系程度不高。

为进一步认识各项目得分与最后得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各项得分与最后得分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0):规定项目与最后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927,P=0.000lt;0.01,说明两者高度相关,具有显著性,而自选项目与最后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530,P=0.000lt;0.01,说明两者中度相关,也具有显著性。由于规定项目是对教师教学技能(模拟上课)的直接考核,规定项目与最后得分的高度相关性,表明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水平与最后得分的联系与影响作用明显。

表9 实践部分与理论部分得分相关分析表(Correlations)

注:**表示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表10 各项得分与最后得分之间的相关分析数据一览表

自选项目与规定项目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1),积差相关系数为0.287,显著性概率P=0.000lt;0.01,表明自选项目与规定项目弱相关,即无线性相关,且相关系数具显著性。可见,教师的运动技能与教学技能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表11 自选项目与规定项目得分相关分析表(Correlations)

注:**表示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2.4比赛评判情况讨论

比赛的结果由于受比赛的流程设计、比赛项目与内容的选择,以及裁判员的分组,评判指标的把握,裁判的主观因素等情况影响,因此,项目内容设定以及评判指标是否能真正体现教师的教学技能,比赛流程与成绩评判是否科学合理等问题,成为参赛教师和相关专家关注的焦点。以下将对各项比赛评判情况做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2.4.1 教学设计与评课。 教学设计需要根据给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在2 h内完成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流程、课时计划(教案)等内容的教学设计一份。评课要求参赛教师在70min内观看一节体育课堂教学录像,并按照规定格式写出一篇分析报告,包括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与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等。理论部分成绩统计显示,小学教师平均成绩为87.4,而中学为80.9,差异较大,相比之下,实践部分中小学差异不明显,小学平均分为89.5,中学为89.0,实践部分评判时同一项目中学与小学为同一组专家,同一项目评分标准内部一致性把握较好,而理论部分评分时评判专家分成了小学组与中学组,因此,中学与小学组理论部分成绩的差异与分组评判标准把握不一致存在一定关系。

2.4.2 广播操、武术操、队列队形。 广播操、武术操是以代表队为单位现场连续展示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和“舞动青春”,以及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英雄少年”。队列队形要求以代表队为单位,指定一名队员为指挥员,其余队员为练习者,在规定场地中2min内完成规定的队列队形指挥练习。广播操、武术操主要对体育教师的动作完整示范进行评价,队列队形主要针对口令和队伍组织指挥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广播操、武术操和队列队形,在设计比赛流程时特意安排在开幕式后即刻开始,既是作为比赛,又有表演的目的,主要侧重于教师形象与风采的展示。广播操、武术操人数多、规模大,给评判的精确性造成很大困难,成绩的区分度不大,最高分与最低分为95、90,平均分92.6。而队列队形项目,尽管个别代表队现场表现不佳,甚至动作规范性上存在严重错误,但在评分上各队差距也不明显,最高分与最低分为92、84,平均分89.2。

2.4.3 自选项目与规定项目。 自选项目中每个参赛教师可在10个运动项目中选择任意一项,本队参赛教师所选项目不得重复,报名时填入报名表。因此,在比赛开幕前各运动项目的人数分布情况就已经确定。按选择的人数多少排序依次是(见图4):体操(技巧)、韵律操(健美操)与舞蹈、球类(篮球)、田径(田赛)、田径(径赛)、球类(足球)、体操(器械)、武术(徒手)、球类(排球)、武术(器械)。自选项目主要是展示教师的运动技能,一般是自身擅长的运动项目。可见,参赛教师中擅长体操(技巧)、韵律操(健美操)与舞蹈、球类(篮球)项目的人数较多,分别占总人数的13.9%、13.3%、12.2%,而在球类(排球)项目和武术(器械)项目上选择的人数较少,仅占总人数的6.7%和5.0%。在规定项目中,采用特定的抽签方式(在赛前一天),排除参赛教师本人的自选运动项目,从其余的9个运动项目中随机抽取一项,使各运动项目人数分布上达到均衡,都为18人。虽然是规定项目,但要求在出场前10min,再从三个具体教学内容中随机抽取一个,这不仅是为了使每位教师准备时间相同,保证比赛的公平性,也是期望教师展示的是教学的常态水平。随机抽签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少数项目中的内容,比如武术项目,有的教师甚至是根本不会,这样使劣势非常明显。

图4 自选项目中各运动项目人数比例分布情况饼图(总数180人)

自选项目针对运动技能有较高的专业性要求,尽管有些项目设有运动水平测试标准,但评判主要还是倾向于技评。规定项目主要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行的评判,即根据抽签内容进行“模拟上课”。 从评价指标来看,规定项目从“完整动作示范、动作要领讲解、重点难点分析、学法指导、组织教法、常见错误纠正”等方面对模拟上课过程进行评分。可见,无论是自选项目还是规定项目的评判,由于比赛内容的不同,内容的难易程度与评分标准也不一致,不同裁判组可能会出现评分标准把握的偏差。因此,也对裁判员的评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同运动项目组成绩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同运动项目组之间参赛教师水平差异本身造成的,另一方面可能是不同运动项目组裁判评分标准把握的偏差造成的。事实上,由于技能评判的主观性程度较高,评判结果同时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不同运动项目组评分标准的偏差也是客观存在的。当然,解决后者产生的评分偏差的最好办法是统一比赛内容,但由此造成了项目内容覆盖面的问题,比赛项目与内容多,比赛规模也随之扩大,增加了组织实施难度。面对这一矛盾,主办与承办单位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规则与评分标准制定过程中,多次请相关专家对各项目比赛内容与难度进行审定和认证,制定各项目评分标准,采取区分不同水平档次对应的分数区间,确定起评分和评分差距等措施,尽量保证评分的科学性。自选项目与规定项目各运动项目平均分比较折线图(见图5)显示,除武术(器械)和武术(徒手)项目外,自选项目与规定项目折线起伏趋势比较接近,同时平均分虽有差异,但基本接近,表明各运动项目裁判组在组内与组间对评分标准一致性有较好的控制。

图5 自选项目与规定项目各运动项目平均分比较折线图(已换算成百分制分值)

3 结 论

3.1 从参赛情况看,教师的年龄、性别、民族、职称、来源地等结构与分布情况存在不均衡性,这也是各地初选的结果。以26至35岁的年轻教师为主;女性教师参与度较高;一级职称教师居多;少数民族教师参与比例尚可;农村与县镇学校体育教师被选拔参赛过少。

3.2 比赛成绩显示,不同区域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直辖市与华东地区整体水平较好,西南地区较弱。教师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之间,自选项目成绩与规定项目成绩之间的联系程度不高。规定项目成绩与最后得分具高度相关性,表明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与最后得分的联系与影响作用明显。

3.3 比赛项目与内容设置基本反映了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得到专家认可,但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从比赛评判情况来看,不同运动项目组成绩评判差异的影响因素客观存在,但各运动项目评分标准一致性引起重视,并得到较好控制。

4 建 议

4.1 尽管比赛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但它对促进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比赛带来的后期效应也影响广泛、深远。建议这样的比赛今后能继续开展,为解决比赛举办条件的限制,可在全国比赛前设立区域性分站赛,以减小全国性比赛规模大的压力。

4.2 建议开展相关的理论研讨,构建科学、规范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评价体系;探讨比赛评判流程与评判标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问题。使评价内容与指标更有效地反映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使比赛评判更加科学、合理、公平。

4.3 为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建议今后的比赛考虑农村、县镇与城市的差异,对农村与县镇体育教师参赛设立适当的倾斜条件,为农村、县镇的体育教师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考虑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民族传统项目的内容差异,运动项目的设置应照顾地方特色,一些民族传统项目内容建议可以灵活置换。

[1] 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958/list.html

[2] 《关于举办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通知》教体艺司函[2011]30号[EB/OL].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网站, http://www.cnier.ac.cn/snxx/jgsz/snxx_20080221140310_6094.html

[3] 吴键.教学技能比赛:体育教研活动的顶层设计——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综述[J].体育教学,2011(12):6-7.

[4] 韩梅,张连.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反思性学习[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6):110-112.

[5] 杨烨,张晓玲.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制定[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5):87-90.

[6] 宋尽贤.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11(12):8-10

[7] 于素梅,薛岚.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从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谈起[J].中国学校体育,2012(1):29-31.

ReviewandAnalysisonthe1stTeachingSkillsCompetitionofPETeachersinNational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

ZHA Chun-Hua, XUE Lan, SHAO Wei-De, ZHANG Xia-ro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Scienc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comparison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situation of participating teachers,events settings, situation of results and judgment on the 1st PE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competition in nation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he result showed: the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teachers is out of balance in terms of age, sex, nationality,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source place, which was caused by primary selection. There are some apparent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eaching skill levels of PE teachers. Correlation level seems not to be high between teachers' theory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free choice project and defined project.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defined project and final score. The devi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cale between different sports events groups exists objectively, but this factor has been better controlle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E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competition

1004-3624(2013)02-0074-06

G807.4

A

2012-10-18

查春华(1973-),男,江西九江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操教学与训练、学校体育、大众健身.

猜你喜欢
评判体育教师技能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评判改革自有标准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