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2010年我国农村体育研究进展及分析

2013-11-08 01:07张学军
浙江体育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农村体育文化

张学军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系,甘肃 定西 743300)

1959—2010年我国农村体育研究进展及分析

张学军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系,甘肃 定西 74330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1959—2010年我国农村体育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主要从这半个世纪农村体育研究区域及研究领域多角度、多层次的总结和归纳,提出了我国农村体育研究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农村体育研究的思考。

农村体育;研究进展;存在问题;思考

0 前 言

农村体育从1840—1949[1]年艰难地形成到现在已有半个多世纪,它的逐步发展和演进不仅大力提高了农民的身体素质,推动了全民健身,提高了我国的体育人口,为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奠定了基础,同时提高和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和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的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科技、文化的大力发展,农村体育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中。因此,本研究通过1959—2010年半个世纪的农村体育研究的回顾和梳理,以便广大的体育学者在对农村体育研究上进行全面、总体地把握和借鉴,为解决一些农村体育发展的问题提供帮助和参考。

1 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以“农村体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对1959-2010农村体育研究文献进行搜索,共计期刊文献1 602篇(其中核心期刊511篇)、硕士论文163篇、博士论文3篇。并对对以上资料进行详尽的阅读并分类。

1.2逻辑分析法

在对以上文献进行总结、比较、归纳和分析,提出了在农村体育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一些应对措施。

2 结果与分析

2.1研究成果及阶段的划分

本研究搜集了从1959年到2010年有关农村体育研究的成果,并将其分为5个研究阶段,每10年为一个研究阶段(表1)。从研究情况来看,主要研究成果表现在2001-2010

表1 1959-2010年农村体育研究情况(篇)

这十年,其论文数量占1959-2010全部的92.26%,同样,硕士、博士论文也集中在这十年中。其主要原因一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口号以及“文化下乡”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二是由于农村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使全民健身得到了根本的保障,从而也促进了农村体育研究的发展。

2.2研究区域的分布

从1959-2010年研究成果分析(表2),对省(市)、自治区研究的文献有130篇,占总文献的7%,涉及全国7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分别占28%、21%、20%和14%,而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占7%、8%和10%。从省分布情况来看,研究最多的是河南省、陕西省、浙江省、江苏省等,而未涉及研究的省有新疆、西藏、青海三省。

形成这种研究区域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首先是农村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使农村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延长,人们对体育的本质从思想认识上大幅度提高,使华东、华中地区的农村体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也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其次由于国家对农村的一系列政策,如西部大开发,使边远、贫困的西部山区同样也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研究成果也相当重视;最后,由于农村体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群居中的地方,这些地方便于研究,而且研究的问题集中,具有代表性,为此,在一些农村人口分散的地区研究十分薄弱,如新疆、西藏、青海地区。

表2 1959-2010年农村体育研究区域统计(篇)

2.3研究的主要领域

2.3.1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的研究。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的研究是农村体育研究中最为突出的重要问题之一,也直接反映了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基本情况。目前,关于农村体育发展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对各省(市)、自治区,涉及我国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从研究成果来看,尽管我国东部经济发展程度最高,人均纯收入等各类经济指标也名列前茅,“农村体育设施相对齐备,体育人才、体育管理组织网络都有明显优势[2]。”但也存在 “城乡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场地设施等物质条件较差、专业人才缺乏、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经费严重不足等[3]”等一些诸多问题。

中部地区的农村体育发展现状研究主要集中河南、湖北、江西、湖南等地方。从研究成果分析,中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场地设施资源不能充分满足群众活动需,群众活动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存量少、体育骨干队伍薄弱,培训工作落实不力[4],”“民间特色体育项目依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5],”以及“农民体育意识淡薄,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差”等[6]。

近年来,由于国家的西部大开发为西部的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村体育作为西部农村地区文化、卫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农村新型人际关系,培养农民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7]”越来越被诸多的学者关注。其主要的问题有,“场地器材匮乏,体育器材达标率都低,县级业余体校大多瘫痪,业余训练除极个别项目外,基本无法正常开展,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和农民居住分散, ‘体育意识’、‘健康意识’淡薄,缺乏自觉投身和参与的意识[7]”等。尽管目前西北地区农村体育活动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但是,“西北地区广阔的地域环境和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是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自然优势[8]”。

以上研究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但就如何调动农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如何培养农民的体育意识?如何多渠道、多方面地解决体育设施和经费等一系列问题没有作出相应研究。

2.3.2 农村体育文化研究。 农村体育文化是农村人群有关体育运动的物质、精神、制度、行为文化的总和,它不仅引导农村地区大众文化健康发展,而且“向农民宣传公平、民主、竞争、效益、创新等现代意识,实现自身价值等积极的人生观,促使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演变[9],”有利于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为此,农村体育文化不论在农村体育过程中,还是在整个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都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从而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成为农村体育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研究的领域。

从研究时间来看,就农村体育文化的研究大概从2005年开始,其主要原因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体育大量的研究。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农村体育文化概念研究,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体育文化研究,和谐社会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问题研究,科学发展观与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研究等。 目前,对农村体育文化概念的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尽管有学者指出了农村体育文化分为农村体育物质、制度、行为、精神文化四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进行了详尽的划分[10],但对农村体育文化的功能、特征到目前为至研究不够全面。2004年以来,就解决“三农问题”,中央连续三年出台一号文件,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体育文化研究成为热点,出现了许多研究成果,如刘玉常、房宜军[11]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文化》、石冰[12]的《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和裴东景[13]的《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等,这些大量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建构,但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构农村体育文化的模式?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过中更好地使农村体育文化为广大的群众服务?如何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体育文化更好地有机结合起来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同样,随着“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不断地发展,就有关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与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同样被受关注,如我国学者靳磊等[14-18],这些研究成果论述了 “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与农村体育文化的关系,就如何运用“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去建构农村体育文化没有深入地研究。

2.3.3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研究。 农村体育发展对策研究一直以来在农村体育研究过程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其主要因为是我国农村人口数多,农村面积大且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由于不同地域的农村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信仰等。尽管在2003年我国学者裴立新在分析了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和怎样构建能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的全民健身体系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农村体育为乡镇为重点” 发展战略,应当理顺县乡二级事权、财权、充分认识和发挥村民委员会在农村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等[19]一些解决措施。此后,一些学者从“改善农村体育公共设施”、加大政府对农村体育经费的投入、农村体育人才的培养、发扬民间传统体育[20-22]” 等方面对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作出了细致的分析。2009年我国学者邬凤从哲学的角度去论证了农村体育发展的新思路[23],使农村体育发展对策研究提升了一个更高的领域和层次。

2.3.4 农村体育消费研究。 农村体育消费的状况也基本上反映了农村体育发展的情况,为此,近年来,随着农村体育的发展,一些学者对农村体育消费颇为关注,对农村体育消费领域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就,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农村体育消费现状研究;二是对影响农村体育消费因素的研究;三是对农村体育消费对策的研究。

从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农村体育消费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成正比,消费由高到底依此是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特别是对西北农村体育消费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如我国学者钟全宏的《我国西北农村体育消费的制约因素分析[24]》及《我国西北地区农村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研究[25]》多角度、多层次地对西北农村体育消费进行了整体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发展西北农村体育消费的一些建设性意见,为指导我国西北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从总体上来看,农村体育消费在总体上是不容乐观,“消费水平整体低,消费形式单调,体育意识淡薄,并未形成具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集团,处于‘原始’状态[26]。”对农村体育消费的研究只重视一些文献的分析和归纳、总结,但真正对农村体育消费的实地调查研究很少。

2.3.5 农村体育管理研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1- 2010 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等重要文献中都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体育事业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体育服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和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显而易见, 发展农村体育,增进农民健康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维护社会公正的需要。因此,农村体育管理的研究对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农村体育研究的一大课题。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我国农村体育管理组织的运行机制是县( 市、区)、镇(乡)、村三级运行网络,以县(市、区)为龙头,镇(乡) 为中心,村为基础[27]。”同时有农村文化站、村委会、街道居委会及农村体育协会等作为辅助管理形式。从整体上看,政府对农村体育的管理以及经费投入不够,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体育理论知识,就单从陕西省农村体育管理的现状来看,“除农民体育协会真正关心农民体育的群众组织外,其他各级机构对农民的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力度明显不够,市、县一级的文化体育局没有专门的农村体育管理机构[28]”。因此,我国的农村体育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市、县、乡三级管理配合不到位,直接制约着我国农村体育管理的发展。

因此,为了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对农村体育管理的研究成为体育工作者应为高度关注的对象,加大对农村体育管理也成为各级各政府关注的对象,“不但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加强农村体育组织网络化建设、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建立制度性保障、加强体育法治建设与监督机制[29]。”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

2.3.6 农村体育的概念研究。 长期以来,由于体育界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存在严重分岐,相应的对农村体育也就没有统一的概念。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农村体育的主要领反映在“农村”、“农民”、“农村体育”、“村落体育”等认识上,“绝大数的研究中都忽视这一前提性的研究,因此出现了相互矛盾或结论相反的问题,出现了谁是农民,哪里是农村的争议[30]。”曾理[31]认为农村体育是“在农村地理范围内,以农村人口为参与主体所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包括在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并认为“农村体育是由农村竞技体育、农村学校体育和农村群众体育三部分组成 ”。同时,由于对体育的分类长期存在争议,以及农村体育现状的复杂性和研究的必要性,有研究者提出“农村应有广域农村、中域农村和狭域农村之分[32]”。

对农村体育概念的理解,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加以理解。可是要明确农村体育概念,一般要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视角出发,根据逻辑学的规范来展开。如何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农村体育的概念?这就要靠定义,定义是“对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33]。”

2.3.7 农村体育资源开发研究。 农村体育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有充分的体育资源保障,因此,对农村体育资源开发的研究成为发展农村体育的又一大课题。从半个多世纪农村体育的研究中,对农村体育资源开发的研究相对薄弱,而且主要以论述为主,没有实际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对农村居民体育的需求没有在实践中调查研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有赵吉峰[34]的《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体育资源的配置研究》和魏丽艳[35]《农村体育资源短缺问题的理性思考》。赵吉峰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体育资源的配置研究》提出了农村体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即“以人为本、重视效益兼顾效率、动态配置以及统筹平衡”,而魏丽艳“从利益集团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体育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利益集团、体育内部利益集团的分利竞争,”这为我国农村体育资源开发有特别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对农村体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3.8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 “所谓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是由一国政府设计制定,以提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的关于控制、管理和调节个体或社会群体行为的一系列行动准则[36]。”从现有研究资料表明,尽管我国的农村体育服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总体上来看也存在着一些重大的问题,“如服务主体及服务对象双方体育意识浅薄、观念落后,经费严重缺乏、缺乏场地、器材等体育服务基础设施及指导人员、体育公共服务组织少, 农民用于体育的经费少[37]”等现象。在研究中,一些学者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对策,如张新华[38]、张正民[39]等,这为我国各地区的农村体育服务提供了参考。

2.4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4.1 研究方法单一。 农村体育作为体育的一个分支学科,有着广范的理论基础,它不但有着体育理论的基础知识,还有着关于农村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将农村和体育结合在一起意味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加深。通常,在一往的研究过程,许多学者热衷调查研究,仅凭一些问卷调查作出一些简单的结论,而不把农村体育放到社会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分析和总结,使研究步入低谷。而且,在一些实际的调查研究中,对调查的对象把握不清楚。在我国,农村是作为城市的相对概念,它不仅有着极强的地域性,而且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因此,在调查研究中,由于对象的不清淅而造成研究结果的不准确性。

2.4.2 理论性研究和实用性研究比例失衡。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依据,对农村体育的研究不但要从社会学、文化学、哲学、人类学等综合学科进行分析和思考,去抽绎出一些相关的理论,并且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来指导农村体育的发展,时下,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和系统。对实用的研究只重视问卷调查,使一些研究脱离了理论指导,而且,在一些的研究成果中,对当地的农村体育研究中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而使研究偏离了方向。

2.4.3 研究领域广,但操作性差。 对农村体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农村体育的政策、管理和运行等各层面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处于一种初级研究过程中,对农村体育的研究主要是以归纳、总结、描述和重复,而真正抽绎出一些农村体育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不多,多数研究成果还主要停留在对农村体育的表面观察而得出定论,因此一些基础的理论研究尚未形成一个有机的机体,并且在一些研究过程中,出现概念比较模糊,基本术语界定不一的情况。另外,在对农村体育研究的过程中,对某一问题出现了“人云亦云”的现象,研究数量上升,但研究质量下降,不能完全运用于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2.5对农村体育研究的几点思考

2.5.1 运用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方法。 “农村”不仅是一个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概念,因此“农村体育”的研究应包含历史、经济、政治、地理、民俗、宗教、社会等,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要运用一些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科学理论,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运用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地理学、民俗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多种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农村体育进行论证和解释,使其研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5.2 体现农民为主体的研究对象。 农民是农村体育研究的主体,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到农村基层当中,要深入到的农民之中,要将农民的卫生、医疗、身体、心理、行为、习惯等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研究成果统计分析,大多数研究对象主要放在政府的职能、农村基层的体育管理、服务和农村体育文化等方面,使其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够充分地体现以农民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甚至在一些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往往只见活动,只见过程,而不见农民,不见农民的身心变化。 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农民在体育方面真正需要什么,如何能够增进农民的身体素质、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进行实事求是调查和总结,根据不同农民不同的特点、爱好、家庭条件等切实来研究农村体育,始终突出农民在这一事业中的主体地位。

2.5.3 进行创新性研究,开拓农村体育研究的新领域。 尽管农村体育研究的范围广,涉及到农民的方方面面,但从研究成果来看,对农村体育进行创新性的研究目前不多。随着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一些农村正在逐步地发生变化,因此,在农村体育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对农民工体育的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的衔接,农村老年体育的问题,农村妇女体育的问题,农村体育文化与农村体育组织的协调问题,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运用等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对此,在对农村体育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创新性研究,不断拓展农村体育研究的新领域。

[1] 卢文云.中国农村体育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4).

[2] 王俊奇.东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

[3] 周奕君.长三角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

[4] 刘新光.湖南农村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4).

[5] 王绍军,邹平.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7(12).

[6] 杜光友.湖北省农村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报,2010(12).

[7] 卢文云.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

[8] 陈仁伟.我国西北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

[9] 王建军,孔庆吉,等.新农村体育文化发展探析[J].科技信息,2009(24).

[10] 钟晨, 孟凡强. 农村体育文化的内涵、外延与建设理念[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8).

[11] 刘玉常,房宜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文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0).

[12] 石冰.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郑州大学学报,2009(5).

[13] 裴东景.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J].体育世界,2007(12).

[14] 靳磊.和谐社会下农村体育文化的构建[J].体育世界,2010(1).

[15] 张玉华,谢庆芝.从和谐社会视角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J].老区建设,2008(16).

[16] 罗铁军,毛彬宇.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J].体育世界,2008(9).

[17] 王建军,杨威.科学发展视域下农村体育文化建设[J].甘肃体育科技,2009(8).

[18] 王庆贤.科学发展观理念下的农村体育文化建设[J].搏击,2010(5).

[19] 裴立新.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3(5).

[20] 唐宝盛. 论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6).

[21] 时晶.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对策研究[J].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22] 徐颂峰,欧阳秀雄.农村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

[23] 邬凤.人文关怀视角下的农村体育发展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9(1).

[24] 钟全宏,和立新.我国西北地区农村体育消费的制约因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

[25] 钟全宏,魏争光.我国西北地区体育消费市地的发展研究[J].开发研究,2006(2).

[26] 牛鹏飞,陈焱.我国农村体育消费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8(6).

[27] 吴秋林,刘雪娇.浙江省农村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6).

[28] 刘文斌.陕西省农村体育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3).

[29] 朱建民,赵立.建设新农村导向下的政府在农村体育管理职能中的角色定位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30] 冉令华,田雨普.新世纪我国农村体育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7(2).

[31] 曾理,邓跃宁,等.试论农村体育[J].解放军体育学院报,2004(4).

[32] 张文静,田雨普.对农村体育中“农村”含义的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5(10).

[3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56.

[34] 赵吉峰.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体育资源的配置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

[35] 魏丽艳.农村体育资源短缺问题的理性思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4).

[36] 郝军龙,贾文彤.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政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

[37] 任继跃.阜阳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1(3).

[38] 张新华.齐齐哈尔市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0(6).

[39] 张正民.立足城乡统筹构建四川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3).

1959—2010,ResearchandAnalysisonChineseRuralSports

ZHANG Xue-jun

(Deparment of Physical Enduction, Dingxi Teachers College, Dingxi 743300, China)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and the logical analytic method, carried on the summary and the analysis to 1959-2010 year our country countryside sports research results, mainly studied the region and the research area multiple perspectives, the multi-level summaries and the induction from this half century countryside sports, proposed in our country countryside sports research process the main existence question and to the countryside sports research ponder.

rural sports; research development; existence question;ponder

1004-3624(2013)02-0038-05

G812.42

A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一般项目(1355)

2012-11-28

张学军(1976-),男,甘肃通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农村体育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谁远谁近?
我们的“体育梦”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