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的个性特征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2013-11-16 01:51武星
克拉玛依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斗争

武星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论毛泽东的个性特征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武星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毛泽东思想风格特色的集中体现。理论的特色除了和当时的时代主题、国情特征有关系之外,和其核心创立者的个人性格特征也是分不开的。毛泽东的实践个性、斗争个性、人民情结对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理论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毛泽东;个性特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毛泽东思想风格特色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风格特色根本上是由当时的时代条件和国情决定的,这一点当然毋庸置疑。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同时看到,理论的特色除了和当时的时代任务、国情特征有关系之外,和其核心创立者的个人性格特征也是分不开的。毛泽东的个性特征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成熟的整个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居于理论创新核心地位的毛泽东,其个性特征对毛泽东思想特色的形成无疑有着重要影响。笔者旨在重点探究毛泽东的实践个性、斗争个性和人民情结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的影响。

一、毛泽东的实践个性及对“实事求是”理论的影响

毛泽东出生、成长于湖南,受湘学务实传统的影响,其身上打上了深深的实践个性烙印,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注重身体力行、经世致用。毛泽东终身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己任。1917年,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毛泽东慷慨激昂地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由此可见,毛泽东极力提倡把这种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转化为救国救民的具体行动。早在青年时代,毛泽东就十分注重实心实意做事,在《讲堂录》中毛泽东记到:涤生日记,言要转移士风,当重义:曰厚曰实,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闭户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在《〈伦理学原理〉批注》中,毛泽东写道:伦理学之正鹄在实践,非在讲求。伦理学示人生正鹄之所在,有裨于躬行。毛泽东历来重视读社会这一本“无字大书”,把它看得比读“有字之书”更重要。在长沙求学期间,毛泽东做了大量的社会实践调查工作。1917年夏天和1918年夏天,毛泽东和好朋友萧子升、蔡和森利用假期游历考察了湖南的长沙、宁乡、益阳、沅江、安乡等县的农村。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走上社会后,他强调要踏着人生和实际说话,深入实际去研究实事和真理。1918年,毛泽东组织了一批进步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但他本人并没有去,主要的原因在于他觉得对自己的国家还了解得不够,把时间花在中国比去欧洲更有益处。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活的灵魂。毛泽东的实践个性对“实事求是”理论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毛泽东历来强调: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经常深入农村、城镇、工矿,考察农民和工人的劳动、生活状况,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光辉著作。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更是广泛呼吁重视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1930年在《反对本本主义》(原名即为《调查工作》)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毛泽东不仅在理论上论证了实际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和调查方法,更在实践中成为调查工作的表率。在中央苏区时,他深入基层,做了大量的实践调查工作,写下了《寻邬调查》、《兴国调查》等一系列具有真知灼见的调查报告。1941年,毛泽东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标志着延安整风的开始。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概括为“实事求是”这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随后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精髓、根本,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解释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把“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主观主义的态度对立起来,大力倡导要“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取宠之心”,是对当时“脱离实际的空洞的”主观主义的致命一击。毛泽东能在延安时期提出“实事求是”思想,当然是由当时党内外的客观情况决定的,但同时和他的实践性格也是紧密相关的。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由徐特立手书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赫然镌写于一师的校门口,成为一师校训和师生的座右铭,这对当时毛泽东的实践性格奠基无疑发挥了重要影响。

二、毛泽东的斗争个性及对“独立自主”理论的影响

在毛泽东的个性中,先天存在着一种鲜明的对妨碍社会发展、压抑个性的反抗基因——斗争个性,他强烈呼吁变革,憧憬社会进步。在毛泽东还是个少年的时候,一次父辈们问及毛泽东长大后的理想时,毛泽东回答说:“我要做掀天揭地的人。”毛泽东十三岁时,在和自己父亲的一次争论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在压力下,如果温顺示弱,反会遭受更多的大骂,只有用坚决反抗的办法,才能保护自己。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毛泽东因对学费问题和校长张干的教育理念不满,领导了湖南一师的“驱张运动”,成为“学生开除校长的第一人”。1919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民学会”领导湖南人民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另一个“驱张运动”,动摇了军阀张敬尧在湖南的统治。青少年时代的这些斗争集中体现了毛泽东不畏权威、敢于斗争的个性特征。毛泽东崇尚这样的精神: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斗争、变革成了他的身心存在的第一需要。毛泽东强烈的斗争个性对他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1941年9月,毛泽东在对一个工作调查团的讲话中说:“记得我在一九二〇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毛泽东从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挑选出阶级斗争学说,当然是和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有关,但和其本身强烈的斗争性格也是分不开的。毛泽东的这种斗争性格为其后来不迷信马克思主义教条,敢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结合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禀赋和前提。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指的是坚持独立思考,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毛泽东的斗争个性对“独立自主”理论的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始终是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党内充满对苏联模式的迷信,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照搬俄国革命经验,盲目推行以城市为中心的暴力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敢不敢于独立思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成为一个事关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当整个党被教条主义思想和共产国际权威束缚住的时候,是毛泽东第一个站出来与之进行不懈斗争。在和教条主义斗争的过程中,毛泽东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思考,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开创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论,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这里的原因主要是由当时革命斗争的客观性决定的,但毛泽东的斗争个性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毛泽东强烈的斗争个性加上当时党内外斗争的客观情况使他逐步认识到:党必须独立自主地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唯有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不断成长壮大。在毛泽东的倡导之下,“独立自主”逐渐成为全党共识,并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三、毛泽东的人民情结及对“群众路线”理论的影响

1929年9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本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创造者,毛泽东一以贯之的人民情结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毛泽东在年少时代非常喜爱读中国古代传奇和小说,这些故事中“所有的人物,无非是勇士或者文人学者,就是没有一个农民主人公”,因为“这些人是不必耕作田地的,因为他们占有和控制着土地”。毛泽东对这种现象提出质疑,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其人民情结的深厚渊源。在读书求学期间,毛泽东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传统文化中的贵民思想表现出了强烈的认同。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就确立起“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价值立场。1917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大力赞颂民众的力量,他说:“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这是因为“一国的民众总比一国的贵族资本家及其他强权者要多”。1927年,毛泽东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大力赞颂农民的力量,指出农民运动好得很,充分肯定农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重要作用。他写道:“农民成就了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农民在运动中被发动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从是否进行了充分的民众动员角度总结教训,指出“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三十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大筑其“乌龟壳”,对共产党进行围剿,1934年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报告中进一步肯定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力量:“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叫嚣和国民党的高精武装,毛泽东坚定地相信:“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压倒。”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又反复阐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基本观点,高度重视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同时,他还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与群众共同劳动,并将其作为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工作方法。

毛泽东作为从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贵民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在其一生的革命历程中深深地打上了人民情结的烙印。他把一般的以人民为本的理论具体化为对中国革命胜利有巨大指导作用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革命建设情况,对“群众路线”做出新阐释,使其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

综上所述: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奋斗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活的灵魂与毛泽东实践个性、斗争个性和人民情结有紧密的联系,理论核心创造者的个性特征对理论体系的特色有重要影响。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岸青,韶华.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5]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斯诺.西行漫记[M].香港:南粤出版社,1977.

[8]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D 610.0

A

2095-0829(2013)04-0008-4

2013-01-31

武星,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斗争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实事求是”定乾坤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