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治疗对妇产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13-11-21 03:25张爱进黄巍邵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髂内栓塞产后

张爱进 黄巍 邵娜

妇产科出血是分娩期的并发症,属于产科的危急重症,在我国,已成为导致产妇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发生率约为2% ~3%[1]。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四种,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2]。临床上在出血无法控制时行保守手术治疗,对子宫动脉或者髂内动脉进行选择性结扎,但是子宫内部与侧支的循环血管广泛相连,手术很难成功且会危及产妇的生命,最终不得不通过切除子宫来止血,致使患者丧失生育能力。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妇产科疾病,能够成功止血并保留子宫,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3]。对我院2004年3月到2010年12月期间接受诊治的60例妇产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年3月到2010年12月接受诊治妇产科出血患者60例,其中观察组30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39岁,平均(27.45±2.2)岁,7例子宫收缩乏力,2例宫颈癌晚期放疗后出血,2例宫颈妊娠刮宫后出血,6例宫颈裂伤出血,4例阴道裂伤出血,9例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出血,患者平均出血量2337.21 ml。对照组30例,最小年龄2l岁,最大年龄38岁,平均(28.13±1.7)岁,8例自然分娩出现产后出血,6例剖宫产术后大出血,8例人工流产大出血,2例宫颈裂伤出血,5例子宫收缩乏力出血,1例宫颈妊娠刮宫后出血,患者平均出血量2391.03 ml。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平均出血量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治疗,在颈部放置铅护颈用以保护甲状腺,用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机进行监视引导,患者局部麻醉,经右侧股动脉插管,将4.0~5.0 FCobra导管插至双侧髂内,根据子宫动脉的DSA影像,观察子宫血管,确定出血的部位和出血侧子宫动脉,接着将导管插入到出血侧的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前干,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或者髂内动脉栓塞,将带抗生素的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注入,经数字减影成像技术造影证实已经完全栓塞后,动脉导管被回抽至腹主动脉水平,同法栓塞对侧,导管抽至对侧子宫动脉或者髂内动脉血管进行栓塞治疗,穿刺部位在拔管后要加压包扎。术后患者保留尿管并平卧24 h,注意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情况,阴道流血、血红蛋白、子宫缩复情况、凝血功能以及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同时观察穿刺一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下肢皮肤的温度、颜色和触觉。患者宫腔填塞的纱布在24 h内取出,给予常规的抗感染、补液和镇痛等治疗。②对照组出血患者行保守治疗,止血无效时采行次、全或全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给予对症处理。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等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l7.0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统计数据得出,观察组30例采用血管介入治疗,29例患者止血成功,只有1例因止血失败最终行子宫切除术;对照组30例采用保守治疗后均无效最终采取了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 统计数据得出,观察组30例均采用血管介入治疗,手术的平均时间为(82.47±15.9)min,对照组患者行保守治疗后止血失败,最终采取了子宫切除手术,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36.12±14.3)min,两组患者手术所用的平均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30例中,术后1例(3.33%)患者出现了可耐受的轻度的头痛症状,1例(3.33%)患者出现了轻微的发热症状,2~3 d即自然缓解,无其他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30例中,术后出现头痛症状的患者9例(30.0%),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7例(23.33%),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33%。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产后出血一直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4]。在临床上,为了达到止血的目的,通常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若经过按摩子宫,使子宫加强收缩后依然无效,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最终将采取次、全子宫切除术或者直接切除子宫,有些患者无法接受致残的事实,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增多了医患纠纷,也致使有些家庭破裂。随着医学的发展,血管介入治疗被成功的应用于产后出血的治疗,成功率达90% ~100%,明显优于保守手术治疗,动脉栓塞术具有诸多优点:不需开腹,且损伤小,止血部位准确,手术时间较短,见效快,还可以保留子宫,避免了全身麻醉的风险[5]。

为了减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手术的成功率,在手术中和手术后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介入治疗的时机很关键,越早的选择介入治疗,患者的出血越少,其状态也较好。②术前结合高分辨率的超声,尽早诊断明确,采取有效的介入治疗,使患者保留生育能力,对有大血肿症状的患者选择血管介入治疗时需慎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患者的损伤减到最低。③栓塞成功的关键是正确的选择栓塞血管和栓塞剂,永久性栓塞剂要避免应用于可能发生动静脉瘘合并的患者,以免栓塞剂进入到静脉中引起肺栓塞。④操作要严格无菌,局部及其全身都需使用抗生素治疗。⑤手术中需充分麻醉,术后采取适当的镇痛措施,术中术后都需保证血量能够有效的循环,避免迷走神经反射发生。⑥手术医生要娴熟的进行动脉插管并掌握一定的栓塞技巧,这是手术成功的保证。⑦若实施预防性介入治疗,在分娩后才能进行球囊扩张,以减少因子宫和胎盘灌注不足而造成的胎儿窘迫。⑧术中和术后需时刻监测性激素的水平,确认卵巢的功能是否被破坏。

对妇产科出血患者采用血管介入治疗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减少患者致残的可能性,手术成功率较高,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了其家庭稳定,并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1]赵立霞.血管性介入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刊,2009,44(9):60-61.

[2]胡鹏,李玉伟,李云辉,等.剖宫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介入治疗的价值.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8):613-614.

[3]邵翠华,童亚非.介入治疗在重度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4):83.

[4]张惠玉,雷冬竹,王永红,等.血管介人治疗重度产后出血56例临床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11,18(3):478-479.

[5]郭城.血管介人治疗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分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6):1307-1308.

猜你喜欢
髂内栓塞产后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髂内动脉的供血评估及保留策略
自制髂动脉分支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累及双侧髂内动脉1例*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封堵髂内动脉术后并发症护理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髂内动脉的疏与堵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