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激肽原酶片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2013-11-21 03:26戚纪周刁建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激肽原丹参滴丸糖化

戚纪周 刁建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及时治疗能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失明的发生。本文对30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胰激肽原酶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治疗进行观察,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就诊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30例(55眼),单眼15例,双眼2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0~72岁,糖尿病史4~15年。糖尿病诊断依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眼科专科医师行眼底镜及荧光造影检查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轻中度),依据国际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性分级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30眼),对照组10例(25眼)。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糖尿病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于理想或一般水平,同时控制血脂血压,治疗组加用激肽原酶片240单位/次,3次/d空腹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口服,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查眼底、血糖、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视力提高>0.3,微血管瘤、黄色硬性渗出,白色软性渗出及出血点明显减轻;有效:视力提高>0.1而≤0.3,微血管瘤,黄色硬性渗出、白色软性渗出及出血点有2项明显减轻;无效:视力未改变,眼底改变不明显。两组治疗前后眼底结果见表1,治疗前后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后眼底改变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后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眼底改变有效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血脂、血压明显下降(P<0.01),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最早可见的是微动脉瘤,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集中于微动脉,微静脉及毛细血管[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损害内皮细胞形成微血栓,造成糖尿病视网膜血管闭塞,无细胞毛细血管形成等一系列微血管及组织损伤改变,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是丹参、三七、冰片,三药配合,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2]。基础研究表明它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多种临床研究表明两者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从不同方面改善微循环。本次为期3个月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胰激肽原酶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症状眼底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药可增加疗效,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药物价格低廉,易被患者接受,适合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对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有积极意义。通过本文研究,我们认为: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形成后是可以治疗,并可达以好转的。②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是预防和治疗DR的关键,早期严格控制代谢紊乱,严格代谢控制在DR治疗上有协同作用。③胰激肽原酶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血压和血脂的控制。

[1]李筱荣,黎晓新,惠延年.糖尿病眼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

[2]韩建勤,方利华,赵通洲,等.胰激肽原酶加小剂量PC,E1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3(6):48-49.

猜你喜欢
激肽原丹参滴丸糖化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只服用丹参滴丸可以吗?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胰激肽原酶在男性不育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77例临床疗效分析
胰激肽原酶联合金水宝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50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