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患者本虚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2013-11-22 02:27申正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2期
关键词:肾衰肾阳虚肾气

申正日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无相应病名, 多系统受累,中医病机复杂, 症候繁多, 临证把握难度大, 其临床演变过程属于中医学的“溺毒”、“关格”等范畴。本研究借助SPSSl3.0统计软件, 对CRF患者进行频数分析反映各类证候的分布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余仁欢副主任医师门诊以及住院患者210例,透析中心患者160例。其中男性172例, 女性198例;年龄20~90岁, 平均(60±12.04)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有95例, 慢性间质性肾炎43例, 糖尿病肾病94例, 肾血管疾病74例, 其他64例, 不明原因66例。

1.2 诊断标准

1.2.1 CRF诊断及分期标准 参照西医慢性肾衰诊断标准及《肾脏病学》。

1.2.2 CRF中医分型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本虚证标准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

1.2.3 排除 ①严重感染、严重心衰、严重酸中毒、严重电解质紊乱患者;②狼疮、肿瘤、肾淀粉样变、肝肾综合征患者;③无法合作者, 如精神病等患者。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 横断面研究采用分类资料的描述统计分析, 包括频数、构成比;构成比之间差别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慢性肾衰本虚证型分布特点(见表1)。

表1 370例患者中医本虚证型分布

370例患者中,本虚证气阴两虚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脾肾阳虚及脾肾气虚,阴阳两虚为最少。

2.2 慢性肾衰原发病与本虚证关系 慢性肾炎患者及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以气阴两虚出现频率最高,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肾功能衰竭以脾肾阳虚出现频率最高。经Person Chi-square检验, 各本虚证在各原发病中分布无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370例CRF患者原发病与本虚证型的关系[例(%)]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是我国的常见病, 病情严重, 病程较长, 由于对其早期干预, 慢性肾衰患者的生存时限大大延长。尽管慢性肾衰竭的肾脏替代治疗有了长足的发展,挽救了大批患者的生命,但其高额的治疗费用给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极大负担。近年来, 在中医领域出现了许多对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及其客观变化的研究, 目的期望将中医证候规范化,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疗效。临床实践表明,运用中医理论准确地辨证施治,可延缓其疾病进程, 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辨证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学者们在长期的慢性肾衰中医证候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对于本病正虚邪实的特点, 认识基本一致, 但就其正虚诸型仍难以统一。在本次研究中, 370例患者本虚证气阴两虚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脾肾阳虚及脾肾气虚,阴阳两虚为最少;慢性肾衰分期本虚证分布有差异。其中, 代偿期气阴两虚出现频率最高, 尿毒症期脾肾阳虚出现频率最高, 脾肾阳虚证型随着肾功能的减退出现频率逐渐增高。此与钟建[1]等人的报道相似:脾肾气阴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证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50.68%及21.23%而阴阳两虚证最少(仅为1例)。近年来, 慢性肾衰患者脾肾气阴两虚证较以往有所增加, 究其原因, 可能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改变有关。除此以外,由于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的应用或滥用温燥药物, 亦可导致肾阴亏虚, 虚火内盛, 也是导致脾肾气阴两虚证的重要原因。另外, 本研究表明, CRF主要常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常继发于糖尿病和肾血管疾病。该结果同赵宇[2]等人的研究相似, 推测其原因为:① 各种疾病缓慢进展到CRF阶段, 均引起肾小球及间质的病变、功能的丧失, 与究竟是何种原发病引起与中医证型已无明确关系;②此次研究透析患者160例, 所占比例43.2%, 透析治疗影响了证型的变化对原发病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干扰作用。本研究通过CRF的中医证候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初步揭示了CRF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本研究抽取的样本量有限, 具体结果尚有待以后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

[1]钟建, 何立群, 丁小强.146 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分型及相关生化指标研究.中国信息, 2006, 1(47):5.

[2]赵宇, 王忆勤, 李福凤, 等.4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分析.中医杂志, 2009, 50(5):446-448.

猜你喜欢
肾衰肾阳虚肾气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两种剂型龟鹿二仙胶对于腺嘌呤诱导肾阳虚型少弱精子症大鼠的干预作用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参附仙桂汤直肠用药联合穴位贴敷及隔姜灸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型)疗效观察
肾衰宁胶囊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mate分析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围手术期急性肾衰伤患者的预后研究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