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3-11-22 02:26丛潜隗金成
学理论·上 2013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强国文化自觉思想政治教育

丛潜 隗金成

摘 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试图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问题入手,对文化自觉的内涵进行深层剖析,对文化自觉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进行分析论证,对文化自觉的可行途径进行有益探索,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觉;文化强国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8-0024-02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弘扬者和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发展者。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要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1],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基石。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2],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局面。此后,江泽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提出“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3],取得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成果。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提出要“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4],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天地。历史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光荣使命。

二、文化自觉及其内涵

“文化自觉”概念最早是由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他认为“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5]深入分析文化自觉的概念,至少包括以下三点内涵。第一,文化自觉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作为哲学范畴,自觉通常意义上是与自发、盲目相对而言的,即内在的自我发现、外在的自我解放意识,作为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基本特质,是人对实践过程本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文化自觉作为一种自知的行为,是在理性的支配下通过意志的推动产生的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6]第二,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对现有文化进行文化认知、文化判断、文化选择、文化整合、文化创造的扬弃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求我们“必须回到历史研究中去,下大功夫,把上一代学者已有的成就继承下来。切实做到把中国文化里边好的东西提炼出来,应用到现实中去。在和西方世界保持接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把我们文化中好的东西讲清楚,使其变成世界性的东西。首先是本土化,然后是全球化。我们一方面要承认我们中国文化里边有好东西,进一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历史,以完成我们‘文化自觉的使命,努力创造现代的中华文化;一方面要了解和认识他人的文化,学会解决处理各种不同文化接触的问题,为全人类的明天做出贡献。”[7]第三,文化自觉是一份崇高的追求。我们倡导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立足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也立足于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仅着眼于增强文化的改革发展驱动力,也着眼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仅致力于实现本国人民自由全面发展,也致力于推动全人类文明进步;不仅服务于推进本国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也服务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就是要坚持这种理性的行为,历经这个艰巨的过程,实现这份崇高的追求,一言以蔽之,就是费孝通先生所概括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三、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在坚持“二为”、“双百”方针的前提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4]最根本的是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需要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相互交流,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多元的文化当中又不能没有主流,否则文化的发展就会陷入混乱、失去方向。在我国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构建主流文化,关键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用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关键在于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执着追求,以高度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凝聚改革发展力量;关键在于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深刻理解,做到爱国而不狭隘,改革而不忘本;关键在于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诠释,积极引领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发展经验和优秀文化成果,不能以全盘否定本国的文化传统、彻底放弃本国的文化优势为代价,而是要以更好地发展本土文化、突出本民族文化特色为前提,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在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上,要坚持为我所用,更要坚持以我为主,保持独立自主的民族文化特色,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样才能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充分展现我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形象。三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现代文化代表文化的时代性。二者都是客观存在,是否定不掉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统一,既相反,又相成。历史上所谓现代化,是指当时的‘现代,也可以叫作时代化。”[8]由此可见,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其发展水平归根结底要由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这要求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又要充分认识某些文化现象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先接受后改造,先继承后创新,永葆中华文化的创造活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就是要在丰富繁荣多元文化中不失主流文化,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中不丢本土文化,在接纳创新现代文化中不忘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以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思想状态推动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高度的文化自觉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以网络科技为代表的信息工业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传播方式正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网络环境的出现,与其说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如说是文化选择方式的一场变革。”[9]资讯的快速分享,信息的瞬时传递,极大丰富了社会交往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在文化领域引发了一系列无法回避的新问题。第一,网络内容的丰富性,使得各类信息鱼龙混杂,娱乐八卦、新闻炒作比比皆是,垃圾文件、虚假广告铺天盖地,色情网站、暴力影视泛滥盛行,粗俗、低俗、媚俗文化充斥其中,增强了文化判断的复杂性。第二,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使信息传递方式由有限的轨道式、辐射式的单向平面传递,发展为无界的网格式的多向立体传递,东、西方文化完全突破了国界限制,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并存和相互较量的网络文化世界,增强了文化选择的随意性。第三,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实现了网络环境下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人群的互动沟通,人人掌握话语权,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通过网络发布信息,人人都能自由表达思想观点,削弱了文化权威的垄断性。第四,网络身份的虚拟性,导致了网络行为道德失范,侮辱、谩骂、人身攻击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传播病毒、网络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网络犯罪行为屡禁不止,网络身份与现实身份严重脱节、分离,消减了文化实践的自律性。回应信息时代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现实要求,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4]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707-708.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28.

[3]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474.

[4]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1-10.

[5]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费孝通.文化自觉的思想来源与现实意义[J].文史哲,2003,(3).

[8]季羡林.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谈国学[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7:12.

[9]谈建成.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9).

猜你喜欢
文化强国文化自觉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