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接受情况的质性研究1)

2013-11-23 03:07王玲玲贲艳丽麻春英梁宗桦余喜梅
护理研究 2013年10期
关键词:护士病人护理人员

王玲玲,李 萍,贲艳丽,麻春英,梁宗桦,余喜梅

随着医院医疗信息系统(HIS)的蓬勃发展,手持设备在HIS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移动护士工作站(PDA)就是以医院现有的HIS系统为支持平台,将信息查询和采集延伸到床边,实现了护士工作的实时、适时、限时、延时、量化的管理[1],是数字化医院发展的趋势。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于2012年10月—12月进行个人深入访谈,旨在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PDA的接受情况,识别影响接受PDA的正性和负性因素,为PDA的推广及我国移动护理系统的推进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于2012年10月—12月抽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使用PDA的临床科室护士及护士长为研究对象,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入选护士8人、护士长4人,共12人作为访谈对象。研究对象的具体资料见表1。

表1 受访者的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个人深入访谈方式收集资料,即在自然情景中进行的、开放的、没有引导及暗示的访谈。所有参与者的选择均遵循知情同意原则,访谈前向受访者说明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并协商可否录音,承诺用编码代替姓名,以保护隐私,消除顾虑,取得参与者的理解和配合。访问提纲经过课题组反复讨论,列出重点的开放式问题:①您对PDA的接受情况如何?②哪些因素使您愿意接受PDA?③哪些因素影响您接受PDA?访谈时鼓励受访者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感受,访谈时间20min~30min,访谈时间由研究对象自己选择,以确保访谈能不间断地进行,并同步录音。

1.2.2 资料分析 访谈结束后,将访谈录音逐字、逐句地记录下来,并记录受访护理人员的非语言行为及其所提供的个人基本资料。按照S1~S12依次给每位护理人员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并打印。在访谈资料的分析过程中采用Colaizzi[2]关于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①仔细阅读所有记录;②择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③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⑤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⑥辨别出相似的观点;⑦对存在疑问的地方,返回参与者处求证。然后研究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主题进行重构,使最终形成的主题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同1份资料由2名研究者分别分析,并将结果进行比较,最终提炼出4个主题。

1.2.3 质量控制 本研究通过以下途径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①有目的地选样以提高研究的信度;②研究者深入研究现场长达3个月以减少霍桑效应;③资料的分析多次采用合众法进行连续的、反复的分析,并将结果与原结果不断比较对照,必要时返回研究处;④对研究人员进行资料收集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及相关情景理解力和直觉感的培训,避免个人价值观对现象的理解,使收集的资料具有较高的质量。

2 结果

经过深入分析,得出3个主题,即护理人员已普遍接受PDA的工作模式;接受PDA的正性因素在于其保障安全、提高效率等;PDA功能缺陷,护理人员执行意识欠缺、培训不足及质量控制薄弱是影响接受PDA的负性因素。

2.1 主题1:护理人员已普遍接受PDA的工作模式 随着医院护理移动系统的发展,PDA的功能已趋于成熟化,使用PDA的临床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人员表示已普遍接受PDA的工作模式。S2:“刚开始使用PDA时大家不断认真领会、学习PDA应用指南等相关资料,通过医院、科室的宣传、讲解,我们已经普遍接受,而且可以主动去做并熟练应用。”S6:“PDA可实现床旁病人信息查询、生命体征录入、条码扫描等功能,我觉得这种工作模式更能适应现代化护理发展,因此我们也都接受PDA的工作模式。”S11:“PDA实施了1年,我也经常去科室了解情况,现在护理人员已经普遍接受这种新的工作模式。”

2.2 主题2:接受PDA的正性因素在于其保障安全、提高效率等 使用PDA的临床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人员表示PDA的优点以及给临床工作带来的便捷性、安全性使他们乐于接受PDA。S1:“我们在进行日常输液、采血、肌肉注射、发放口服药等护理操作时可通过PDA扫描病人腕带上的条码,从而快速识别病人身份,减少甚至避免了以前因口头核对身份所发生的护理差错,所以我特别愿意接受PDA。”S5:以前没有PDA时,遇到一些特殊病人,如意识不清、术后等病人就很难实施“三查七对”,可是现在不管是什么病人,只要进行PDA扫描,就可以准确地核对身份,真的能有效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查对的正确率甚至能达到100%,这种安全性让我乐于去接受它。S9:“我觉得PDA的实施避免了护士因机械重复的工作而导致判断的准确性下降,增强了护士工作的自信心,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个人觉得这些就是护士愿意接受它的原因。”S12:“我们平时利用PDA对病人的生命体征等信息进行床旁采集,避免了反复转抄带来的差错,省去了手写记录过程,比如以前测量体温需要先转抄医嘱,然后测量体温并记录,最后还要记录在体温单上并绘制体温单,可是现在只需在床旁提取医嘱、测量、记录,而且PDA可自动生成电子体温单,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为什么不接受这种好东西呢?”

2.3 主题3:PDA功能缺陷,护理人员执行意识欠缺、培训不足及质量控制薄弱是影响接受PDA的负性因素

2.3.1 PDA功能缺陷 虽然PDA的功能已趋于成熟化,但是受访者表示PDA的功能还是存在一些缺陷,影响护理人员对它的接受。S1:“我觉得PDA电池供电时间有点短,有时候正在使用PDA进行护理操作,突然提示电量不足,就得赶紧充电,只能借用别人闲置的PDA或者预备PDA。”S3:“我认为PDA的存储量不够大,使图像传输受到一定限制,屏幕信息显示量有限,如PDA上的电子体温单查看起来就特别不方便,而且不显示新入院、手术等情况。”S4:“我觉得PDA的无线局域网有时信号不稳,容易出现系统故障,PDA登录不上或者登录特别费时,导致接受PDA比较困难。”S5:“我认为PDA的有些功能还是不太完善,比如无法选择护理班次;护理巡视情况不需扫描腕带即可进行;护理文书记录繁琐,不如HIS系统方便;健康宣教内容不完整,缺少有些病种的内容;PDA的事务病人中不显示需测血压的病人,还必须使用原始的纸质医嘱;此外,PDA不能查阅医生病历、病人的检查及检验结果,这些缺陷都会给医疗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S10:“不是所有的临时医嘱都能实现即时签名,没有相应匹配的条形码就不能在PDA上显示,也不能手工签名,只能到护士工作站电脑上签名,这会让护士觉得有没有PDA都一样。”

2.3.2 护理人员执行意识欠缺、培训不足 使用PDA的临床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人员表示在接受PDA过程中除了PDA内在因素,还存人员培训不足。S2:“我觉得有时会发生走到半路或者已经到病人床旁了,却发现忘记携带PDA,而且有时候工作强度大,一忙起来也会忘记使用PDA,次数多了就会让我不愿意接受。”S3:“由于PDA是新系统、新设备,难免有时会违反护理常规,比如说我有一次给病人打完针却发现忘记用PDA扫描了,只能赶紧补上”。S4:“由于内容设计及搜索方法有别于常规逻辑思路,也与传统的纸质文件不同,而我在科室里是属于年龄大的护士,增加我的认知和学习负担,有时就想反正快退休了,就不用学那么深了。”S7:“参加PDA培训的人员少,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未培训过的新问题,这些都会使我们不愿接受PDA。”S8:“我挺担心各个学科之间的合作问题,包括与检验科、信息科、设备科等学科间的沟通和信息分享,这些担心就使我有时不敢接受PDA。”S10:“我觉得在使用PDA过程中,对于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而且得不到相应的技术培训,这势必会影响PDA的接受情况。”

2.3.3 PDA的质量控制薄弱 受访者都表示在保证其他因素的同时,护理管理者在提高PDA的接受程度中也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可是目前PDA的质量控制比较薄弱。S9:“我觉得对PDA进行质量控制及质量控制的力度影响PDA的接受情况,如果有一套严格的PDA质量控制标准,护士接受PDA也会比较容易。”S11:“我发现面对PDA信息系统中重要内容丢失、系统瘫痪等问题,没有制定统一的应对预案,这也会影响护理人员对PDA的接受情况。”S12:“我发现在各个科室没有统一使用PDA进行工作量统计、跟踪控制各项护理指标及绩效管理等,这也会造成护理人员不重视PDA的使用,从而影响接受情况。”

3 讨论

3.1 PDA已被普遍接受 提高护士对PDA的接受程度,需要通过有效的宣传和培训,帮助护士掌握相关知识,了解社会和护理的发展,认识PDA在推动移动护理系统中的作用和责任,自觉实现观念转变,并乐于接受新技术。引进与实施PDA,对全体护理人员是一次考验与挑战,使大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认识、改变了观念。一些年龄大的护士开始不接受,通过护士长带教、年轻护士示范,他们也都能接受,而且做得很好。随着责任包干的深入落实,护理人员对PDA的接受变得更加主动,而且熟练掌握了操作技能。

3.2 PDA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 本次质性研究中,受访者均表示PDA的实施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受访者还表示PDA在身份确认方面基本上做到了100%准确,将输液、采血、肌肉注射及发放口服药等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张冠李戴”现象扼杀在摇篮中,从根本上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降低了医疗风险,避免了给病人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PDA信息的床旁采集、事务提醒等功能的实现也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面。在当前良好的发展形势下,需要护理人员更清醒地认识护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明确护理人员接受PDA的正性因素并推广,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以创新思路促进医院持久性地发展。

3.3 完善PDA,减少影响接受PDA的负性因素

3.3.1 完善PDA的功能 及时将PDA需完善的功能及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信息中心,真正实现PDA的闭环式管理。加快解决PDA操作中的问题。目前,临床应用的PDA系统偶有运行速度慢、出现死机等现象,尤其是在护士工作繁忙时,因操作中断或必须重新启动后再重复操作的过程,无疑将增加护士的工作用时[3]。因此,需要及时更新、升级软件系统,并根据临床科室的反映及时完善PDA功能。护理管理人员还应鼓励护理人员深入研究、开发适合的应用功能,从而使PDA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护理工作。另外,应加强学科间的沟通和信息分享,由专门机构针对信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解决问题,做出决策[4]。

3.3.2 强化执行意识,加强人员培训 应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应用意识以及加强其操作方法的培训,以期能更加方便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5]。首先以信息化建设为指导,讲解PDA对临床护理工作的优越性,使每名护理人员接受并使用;其次应有完善的培训计划,各科设小教员,培训内容包括PDA的使用和维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包括PDA和PC端各个模块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基本应用。年轻护士大多数能够较快掌握PDA使用,对于年龄较大,接受能力较慢的人员,应加强培训,鼓励使用[6]。可采用集中培训和各病区单独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使每位操作者都能严格执行PDA操作使用规程。另外,还应加强护理安全及相关知识培训。目前,医疗环境复杂,病人及家属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如在使用PDA执行液体扫描签名时,常常因为没有带PDA为病人先更换液体,而没有进行签名扫描。针对这个问题,护理管理人员应该以护理质量为核心,加强护理安全及相关知识培训。为提高护理人员的水平,减少护患纠纷,首先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培训,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变人治为法治,通过事例教育大家认识到不执法的后果。

3.3.3 加强PDA的质量控制 加强错误、故障及预防差错的管理,PDA为电子产品,如发生故障、数据丢失,护理管理上应有应对措施及预案,发生误操作时应有修改的地方。加强安全督导,实行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加大对PDA各项流程、规定、制度的检查、考评力度。护士长跟班检查护士应用PDA中一些遗漏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总护士长随时督促并检查护士正确使用PDA,对科室反映的问题及时上报护理部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护理部不定时抽查,对检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疑点组织讨论,做出正确指导。通过每月定期检查及随时抽查,做到全程动态管理,使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变终末质量管理为环节质量控制,使各项服务质量的技术、管理、过程和人的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7,8],对护理工作的宏观控制起决策作用[9],实现质量管理的最大目标[10]。正确使用护理评价系统、准确统计工作量,进行绩效考核。

4 小结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从护士和护士长的角度,深入探讨临床护理人员、护理管理人员对PDA的接受情况,以识别影响接受PDA的正性和负性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接受PDA的正性因素在于其保障安全、提高效率等;而影响接受PDA的负性因素也较多,解决影响护理人员接受PDA的负性因素,是今后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国家对医院护理信息系统的大力开展,PDA必将得到大力推广,且在实现护理信息条码化及推进我国移动护理系统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11]。

[1]李杏敏.移动护士工作站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4):320-321.

[2]Colaizzi PF.Psychological research as the phenomenologists view it[M]//Vaile R,King M.Existential-phenomenological alternatives for psycholog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48.

[3]付丽华,王燕,张慧茹,等.实施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实践与思考[J].护理研究,2011,25(2A):346-347.

[4]周嫣,刘博,张薇,等.国内外移动护理系统在临床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4):67-70.

[5]张丹靖.PDA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09,9(3):38-39.

[6]石霞,刘玉玲,封锡玲.护理人员获取网络资源信息的能力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8,23(2):14-15.

[7]黄河清,张印兰,李秀银.运用ISO9001标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14-115.

[8]韩路,房媛媛.新时期护理安全相关性探索[J].现代护理,2005,11(15):1205.

[9]李素红.我院数字化信息建设对护理工作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2):19-22.

[10]任巧玲.护理质量管理四要素的实施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B):58-59.

[11]韩文英,钟晓丽.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病区护士工作站常见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2A):341-343.

猜你喜欢
护士病人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谁是病人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