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2013-11-23 03:07赵春娟王海英刘芳娥
护理研究 2013年10期
关键词:总分肝硬化病人

刘 维,赵春娟,王 丹,王海英,李 锐,李 娜,张 艳,雷 叶,刘芳娥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病变逐渐进展,晚期出现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和多种并发症,它是严重和不可逆的肝脏疾病[1],是引起肝癌的重要诱因。由于此病病程长、病情反复、预后差、治疗费用高、易给病人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病人的行为、工作和生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满意度指数越来越多地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心理护理在临床的应用已得到普遍认可。生活满意度是指对生活质量的主观体验,可以作为某个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2]。本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满意度指数A和B(LSIA和LSIB)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13例肝硬化病人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113例肝硬化病人,男78例,女35例;年龄(48.47±11.47)岁;病程:中位数6个月,四分位数间距23个月。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肝硬化的病人,诊断标准参照陈灏珠主编的《实用内科学》第12版;②无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及精神病史;③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能有效沟通;④自愿合作者。排除标准: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病人意识不清,不能配合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病程、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居住地、工作状况等。②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该量表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9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制,以因子分≥3分作为判断有心理问题的依据。③生活满意度量表[4]:本研究选用生活满意度量表中的两个自评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和生活满意度指数B(LSIB),由Neugarten Havighurst于1981年研制。LSIA由与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相关程度最高的20项同意—不同意式条目组成,评分从0分(满意度最低)到20分(满意度最高);而LSIB则由12项与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高度相关的开放式、清单式条目组成,评分从0分(满意度最低)到22分(满意度最高)。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版在一般民众中使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5]。

1.2.2 调查方法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担任调查员,统一调查方法,由护士与病人进行面对面访谈,结束后当场收回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3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使用 EpiData 3.0,统计分析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3组及以上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

2 结果

2.1 肝硬化病人生活满意度与正常人群[4]比较(见表1)

表1 肝硬化病人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与正常人群评分比较(±s) 分

表1 肝硬化病人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与正常人群评分比较(±s) 分

LSIA LSIB肝硬化组组别 例数113 10.44±3.79 13.12±4.19正常人群 92 12.40±4.40 15.50±4.70 t值 -3.425 -3.829 P<0.001 <0.001

2.2 不同类型肝硬化病人症状自评总分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肝硬化病人症状自评总分比较(±s)

表2 不同类型肝硬化病人症状自评总分比较(±s)

项目 例数 症状自评总分 统计值P性别 男 78 153.00±32.81t=3.487 <0.01女35 129.00±36.02文化程度 小学 22 140.12±37.32中学 71 143.23±36.78 F=1.881 >0.05大学及以上 20 158.08±39.49家庭月收入 <3 000元 36 159.35±35.65 3 000元~ 49 142.56±33.73 F=4.447 <0.05>5 000元 28 133.20±39.89婚姻状况 有配偶 92 139.58±33.72t=-3.819 <0.01独身 21 171.91±40.35居住地 城镇 70 143.25±33.83t=-0.948 >0.05农村 43 149.39±32.76工作状况 工作 44 135.21±33.62t=-2.414 <0.05未工作 69 152.20±38.21

2.3 肝硬化病人SCL-90评分与中国常模[3]比较(见表3)

表3 肝硬化病人SCL-90评分与中国常模比较(±s) 分

表3 肝硬化病人SCL-90评分与中国常模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总分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肝硬化组 113 145.59±37.91 2.31±1.23 2.03±0.98 2.25±0.72 2.11±0.69 1.89±1.02 1.81±0.92 1.58±0.631.91±0.82 1.92±0.59中国常模 1 388 129.96±38.76 1.37±0.48 1.62±0.58 1.65±0.61 1.39±0.43 1.50±0.59 1.46±0.55 1.23±0.41 1.43±0.57 1.29±0.42 t值 4.129 16.823 6.772 9.910 16.190 6.305 6.108 8.314 8.284 14.804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4 不同类型肝硬化病人生活满意度评分比较(见表4)

表4 不同类型肝硬化病人生活满意度评分比较(±s)

表4 不同类型肝硬化病人生活满意度评分比较(±s)

项目 LSIA LSIB评分 统计值P 评分 统计值P性别 男 9.89±2.32 t=-3.055 <0.01 12.72±3.09 t=-2.019 <0.女11.66±3.78 14.01±3.2505文化程度 小学 10.51±3.38 13.25±4.51中学 10.65±3.43 F=0.789 >0.05 12.93±4.39 F=0.275 >0.05大学及以上 9.62±2.30 13.76±4.83家庭月收入 <3 000元 9.60±2.39 12.02±3.60 3 000元~ 10.33±2.68 F=4.451 <0.01 12.98±3.93 F=3.789 <0.05>5 000元 11.71±3.52 14.78±4.60婚姻状况 有配偶 10.55±2.72 t=0.951 >0.05 13.20±4.35 t=0.426 >0.05独身 9.95±2.03 12.76±3.92居住地 城镇 11.03±2.97 t=2.864 <0.01 14.14±4.10 t=3.474 <0.01农村 9.47±2.53 11.45±3.82工作状况 工作 11.55±3.63 t=3.146 <0.01 14.55±3.89 t=3.491 <0.01未工作 9.72±2.55 12.20±3.21

2.5 肝硬化病人症状自评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病人症状自评总分与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评分呈负相关(r=-0.633,P<0.001),与生活满意度指数B(LSIB)评分呈负相关(r=-0.694,P<0.001)。

3 讨论

3.1 不同性别、家庭收入、工作状况、婚姻状况的肝硬化病人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男病人症状自评总分高于女病人,与文献报道一致,我国城市50岁~60岁男性组肝硬化年死亡率为112/10万。预后和性别也有关,一般来说,男性预后较差[1]。由于疾病导致病人性功能的减退或担心传染给配偶或担心加重自己的病情[6],严重影响病人的家庭地位和婚姻质量,这些情况都使病人产生内疚和负罪感,同样打击着病人的自尊心。家庭月收入小于3 000元的病人症状自评总分高于家庭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上的病人,收入越低的病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未工作的病人症状自评总分高于还在工作的病人,可能是由于肝硬化是一种严重和不可逆的肝脏疾病,虽经治疗可延缓病情发展,但不能治愈,因各种相关原因均可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因此治疗花费高,疗程持续时间长,对于家庭月收入低的病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从本组病人一般资料来看,病人的平均年龄为48.47岁,正是工作的黄金年龄,城镇中的部分病人可能已是单位的高层主管或骨干,农村病人也都是家庭的核心人物,均是每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者,一旦生病住院,就不得不停下工作,劳动力的丧失及治疗所需的高额费用,造成了家庭的开支而经济来源减少,加重了病人的心理负担。独身的病人症状自评总分明显高于有配偶的病人,和谐的婚姻生活,会给病人带来鼓励和支持,不美满的婚姻或独身的病人,得不到家人的关怀,会产生恐惧和孤僻心理。因此,这类病人应是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研究结果还显示,肝硬化病人症状自评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均高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肝硬化病程长、病变逐渐进展,可出现肝病面容、食欲减退、出血和贫血倾向、内分泌失调、脾大、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腹腔积液等症状,晚期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加之大量的检查、治疗紧随其后包括有创的、无创的检查和治疗,加重了病人的躯体不适感,进而增加病人的恐惧感和压力感。而抑郁往往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7]。由于病人的肝病面容及内分泌失调所致男性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毛发脱落及乳房发育,女性病人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8],使病人自我形象紊乱。长期患病和别人惧怕传染及担心传染给亲属、朋友,导致病人日常活动受限,社交减少,孤独感和被抛弃感明显[9],部分病人不愿意配合治疗,产生敌对心理,无缘无故发火,心灰意冷、陷入焦虑、恐惧之中。本病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加之乙肝病毒与肝癌具有相关性[10],病人担心可能发展为肝癌,因而,大都存在对预后的担心,甚至对死亡的恐怖。基于这些因素,肝硬化病人表现为SCL-90各项因子分均高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

3.2 肝硬化病人生活满意度总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群 不同性别、家庭月收入、居住地、工作状况的肝硬化病人生活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显示,男病人的生活满意度评分低于女病人,可能与生活压力大和自我形象紊乱有关。在我国大多数家庭中,男性占主导地位,是支撑整个家庭的核心人物,一旦患病,疾病本身所带来的病痛折磨及自我形象紊乱,常会使病人产生自卑心理,失落感明显增强,加大了病人心理压力,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家庭月收入大于5 000元的病人生活满意度指数高于家庭月收入在5 000元以下的病人。这与病人的医疗费用承担能力有关,家庭月收入高的病人,可以为持续治疗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家庭收入低的病人迫于种种原因有可能放弃或中断治疗,更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农村病人的生活满意度明显低于城镇病人,这可能与病人的就医条件和经济来源有关。大多数农村病人家庭收入低,周边医院的医疗设备、医疗技术有限,疾病得不到及时诊治,可能会延误或加重病情。城镇病人基本都享受医疗保险政策,且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先进,疾病能得到及时诊治,可延缓病情发展,减轻病人痛苦。未工作的病人满意度明显低于还在工作的病人,这可能与病人的病情有关。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病,病变逐渐进展,晚期出现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和多种并发症。如果病人处于肝硬化代偿期,早期症状轻,经休息和治疗可缓解。肝功能多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异常,病人仍可从事一定的工作。如果病人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可表现出全身多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病人不得不放弃工作,接受治疗,因此丧失了劳动力,减少经济收入,加之治病花费大,病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明显下降。

3.3 肝硬化病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 生活满意度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总体性认知评估[11]。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症状自评总分与生活满意度LSIA和LSIB评分均呈负相关。说明病人症状自评总分越高,病人心理负担越重,从而影响了对生活的满意度。由于病人病情相对较重,疾病迁延不愈,而且无特效治疗方法,病人会产生焦虑、恐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厌世、躯体化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病人治疗效果,并可导致肝硬化病人生活质量下降[12]。这也与张瑾等[13]研究结果一致,认为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影响社会交往,导致生存质量降低。

综上所述,肝硬化病人不仅忍受着躯体不适带来的痛苦,还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生活满意度也随之低下。不良的心理状况又会对疾病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加重病情,这应引起社会的关注。除应帮助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外,还应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指导病人掌握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发动病人身边的社会支持系统,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等,提高肝硬化病人的生活质量。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83.

[2]王鹏,陈金玲,张骏,等.高龄医生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4,16(1):50-53.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订版):75-79.

[4]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3-19.

[5]熊承清,许理远.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版在一般民众中使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8):948-949.

[6]陈从新,周永兴,陈曲.男性慢性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变患者性功能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5,16(5):398-399.

[7]朱熊兆.健康心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1-337.

[8]梁扩寰,李绍白.肝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5.

[9]雷巧玲,赵仲贤,黄裕新,等.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9):850.

[10]朱明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与p53基因变化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9(3):314-316.

[11]Shin DC,Johnson DM.Avowed happiness as an overall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78,5:475-492.

[12]张汉语,瞿金娥,刘平.健康教育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33):3814-3817.

[13]张瑾,顾孝芳,钱引娣,等.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20(2A):332-333.

猜你喜欢
总分肝硬化病人
谁是病人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病人膏育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