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实习生科研能力调查分析1)

2013-11-23 03:07汤佩英李海燕钱火红
护理研究 2013年10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本科生能力

汤佩英,李海燕,钱火红

护理科研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护理要求护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及在临床实践中对病人的健康问题做出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决策所必备的评判性思维能力[1]。高等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助于提高护理科研水平,同时护理科研的发展也推动了高等护理教育改革。本研究对上海长海医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实习的护生进行科研能力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推动高等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2]。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上海长海医院271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本科61人,专科210人;男6人,女265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及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实习护生科研能力调查问卷,问卷内容经过护理学院护理教育专家审定。①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科室、学历、就读学校;②实习护生护理科研知识掌握情况;③护生对护理科研的兴趣及影响因素;④护生的护理科研成果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回收有效率为96.8%。

1.2.2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2 结果

2.1 护生护理科研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表2)

表1 护生统计、文献检索知识掌握情况(n=271)

表2 护生科研课程及统计学知识学习情况(n=271)

2.2 护生对护理科研的个人兴趣及影响因素

2.2.1 护生参与护理科研的主要目的(见表3)

表3 护生参与护理科研的主要目的(n=271)

2.2.2 影响护生科研能力的因素(见表4)

表4 影响护生科研能力的因素(n=271)

2.2.3 护生对护理科研的需求(见表5)

表5 护生对护理科研的需求(n=271)

2.3 护生科研成果产出情况 92.6%的护生表示没有撰写过护理文章。271名护生中,共撰写护理文章20篇,其中18篇由本科护生撰写,2篇由专科护生撰写。文章类型包括13篇综述、4篇论著、1例个案护理、2篇非护理专业文章。其中4篇已发表,3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1篇发表在学校内部期刊上。

3 讨论

3.1 护生的科研意识有待加强 护生没有充分认识到护理科研对提高自身素质、社会地位及推动学科发展产生社会效益的重要作用[3]。学校注重理论和技能方面的培养,不重视科研,是护生科研意识欠缺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显示,护生认为做护理科研很有必要的仅占42.07%,8.86%的护生认为没有必要。因此,要提高护理队伍的科研水平,首先要加强护生的科研意识,使护生能深刻地认识护理科研成果对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重要性与指导性。

3.2 护生的科研成果较少,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调查显示,271名护生共撰写护理文章20篇,有92.6%的学生没有撰写过护理文章,271名护生中有61名本科生,但本科生撰写护理论文数量仅占本科生总数的29.5%。这表明护生科研成果产出较少,本科生撰写文章的比例较低,护生总体科研实践能力薄弱。调查显示,护生掌握医学统计学知识、统计软件、中文文献检索知识达到熟练程度的分别为2.58%,5.54%,6.64%,同时结合护生发表文章的数量可以看出护生的科研能力薄弱,需要大力加强护理科研的教学效果和对护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科研的操作程序是科研的基础,统计学知识是保障,而创新能力是科研的灵魂,缺一不可,没有牢固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就不可能在科研上有所建树[4]。

3.3 提高护生科研能力的途径

3.3.1 合理设置护理科研课程 严文静[5]研究表明,科研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利于提高护生对科研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形式单一与科研的宗旨(锻炼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背道而驰。调查显示,学校未设置护理科研课程、课程安排欠合理等可能是护生科研能力不强的影响因素。护理学院需加强对护生科研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配备优秀导师给予专业指导,合理设置护理科研课程,从而使护生更好地掌握护理科研知识。

3.3.2 提供更多科研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调查表明,影响护生科研能力的因素包括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不足。护理科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学校应不断更新图书馆资源,提供更多的开放性科研资源,以便护生学习科研知识,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讲座和活动,鼓励护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教师科研课题和课外科研项目等,以培养护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生的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

3.3.3 严格选拔科研导师 刘宏等[6]研究结果显示:护生实习阶段实施导师制能引导护生,使其树立正确的科研思想,激发科研兴趣,培养全面的科研素质。护生在护理科研实践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有缺乏专业的指导、没有足够的时间及财力和物力、自身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表明护生科研能力的提高迫切需要专业的科研导师及其指导,以加强护生科研能力的实践、提高其科研积极性。护理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护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和锻炼的过程,因而导师及时的辅导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实习护生中仅本科生有书写毕业论文的要求,多数专科学历的实习护生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因此实习医院仅对本科实习生安排专门的导师进行相应的论文指导,这也是专科护生科研论文撰写比例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3.3.4 引导护生正确看待护理科研 表3显示,护生参与护理科研的主要目的有深入学习、利于晋升和择业。科研成果的产出有利于临床管理和科研教学更好地展开与实施,最终为病人解决更多的临床问题。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引导护生正确看待护理科研,使其充分认识到护理科研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临床问题,其次是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社会地位。

4 小结

护生的科研能力偏低,科研意识不强,导致护生科研成果偏少,学校和医院应注重护生科研意识的培养和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7],使科研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生涯中。同时护生应提高自身对护理科研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与导师互动,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增加自身科研知识的储备,提高科研能力。

[1]闫红丽,张金立,郭敬茹,等.护理本科实习生科研能力调查分析及对策[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2):99-101.

[2]赵龙,韩爽,卢彪,等.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4):64-66.

[3]王子迎,程青红,张澜,等.临床护士科研能力低下的原因[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137-139.

[4]刘晓丹,伏鑫,吴世菊.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331-333.

[5]严文静.本科护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与改革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4):633-634.

[6]刘宏,陈淑芹,臧萍,等.导师制在本科护理实习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山东医药,2009,49(39):53.

[7]薛菊凤.护理学本科生科研素质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5B):封三.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本科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科研成果转化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