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路上不需要抱怨

2013-11-27 01:31梁好
实践新课程 2013年10期
关键词:不公环境职业

梁好

一位昔日的同学,在同学群里发出牢骚,大谈特谈社会的不公,原因是,在村小教书的他,想着法要调到镇里去,却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做到,而一些有关系的老师要么进城,要么进镇,像他这样苦熬的真没有几个。群里的同学不禁为这位同学鸣不平,这样,这位同学更加感慨社会的不公,更加悲叹自己的命运不济了。

其实,诸如我的这位同学的老师不在少数,每每在其他的教师群里,或者到乡村小学视导座谈时,都会听到老师类似的抱怨,抱怨听得多了,虽然怜悯,但是心中却不免生出几度悲哀。诚然,一位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机遇是不一样的,昔日同在一个班级里的同学,进入城市的学校与乡村的小学,其职业成长速度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因发展机遇的缺少,因发展环境的恶劣,而心生懈怠,以至于成天抱怨,则无论如何也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

可以想见,一心想着调离学校,一心想着进城的教师,其对教育的热情,更可见其职业的情意,而将调动工作寄希望于人际关系、上级的领导,更可以审视其内心的境界。如若说,这样的老师能教好书,能育好人,能站稳讲台,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做出一番功绩,显然是一种奢望。

也许,我说这样的话,有些教师会站起来义正词严地对我说:“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不在农村工作不知道农村的辛苦。”其实,在我教书的头十个年头,正是在乡村的学校。我也是在乡村小学校中走过来的,只不过那不是一种煎熬,而是一种成长的磨砺。乡村的清静,农村孩子的淳朴,内心思想的纯净,都曾给我留下至今难忘的回忆。而纵观当下全国知名的一些著名特级教师,他们也曾经是在乡村的小学中度过的。管建刚老师如此,宋运来老师如此,华应龙老师更是如此。但是,乡村的教学环境并没有阻止他们专业成长的步伐,他们以自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自己精湛的教学技艺,更以自己对教学的挚爱与专业的情意,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教学舞台,成长为全国知名的著名特级教师,跻身于城市的名校,并占有一席之地。这样说,虽不乏功利的成分,但是,事实告诉我们:教师只有自己的成长,才能拥有自己的专业地位,才能获得丰厚的待遇。

不容否认,在小环境中,人情、关系、资历等等不公正的因素左右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教师身处其中,无法左右。但是,教师不要忘了,我们每一个人虽然不能左右世界,不能改变环境,但是,却可以改变自己,当自己强大到一定程度之时,或许,我们也能够改变这个环境。如果说教师自己业绩平平,教学水平一般,又有什么资格与别人论高下?而因此抱怨环境的不公,也是枉然的,更是没有丝毫价值的。是金子总有发光的一天,是人才总有伯乐赏识你,除非你不是人才。

同是师范毕业的同学中,有的进入了政府机关,有的进入了科研机构,有的自己创业当了老板,有的当了一校之长或是学校的管理人员,有的成了当地小有成就的名师,有的即使是在极其偏远的乡村小学,但仍以高度敬业的精神,努力不懈的劲头,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育人,受到乡邻的尊重,学生的敬仰。但是,仍不乏一些同学整天碌碌无为地混日子,成天抱怨社会的不公,以至于成了“祥林嫂”,这不正说明一个问题吗?难道机遇仅仅只针对其中的某些人吗?成长靠自己,发展也靠自己,别人无法代替,如若自己过早地对生活的前景失去信心,产生懈怠的心理,又如何能够在职业的发展中获得成功呢?

如果真心不想做教师,就不要仅仅去抱怨,而是想法设法离开这个岗位,既然不喜欢这个工作,那就不必要太勉强,勉强了也注定不会有好结果,苦了自己不说,更是耽误了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如果不舍这份工作,那再多的抱怨也是无济于事的,与其生活在抱怨与痛苦之中,倒不如将精力一心扑在工作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专注自己的教育实践,用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用自己一点一滴的付出,赢得他人的关注,用自己的优秀证明自己的实力。

抱怨的教师是教师中的弱者,更是教师中的惰者,成长的路上不需要抱怨!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责编/齐鲁青

猜你喜欢
不公环境职业
环境清洁工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漫观环境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不公和不义
不公和不义
世道不公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