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迁移,让阅读教学转向的抓手

2013-11-27 01:31郑志刚
实践新课程 2013年10期
关键词:创作文本情感

郑志刚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阅读是一种吸收,阅读中可以汲取创作的经验,体验作者的情感;而写作是一种倾吐,可以彰显自己的技巧,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段话鲜明而准确地揭示出读与写之间相辅相成的融通关系。而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就是最好的范例,不仅了指明了作文的方向,还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给予了学生无限的写作素材。阅读教学教师要充分地把握文本,艺术化地实现读写迁移,在阅读教学中夯实写作的基础。

一、依循文本创作特色,在模仿中实现文本迁移

儿童习作的起始阶段表现在天然高超的模仿才能上。这种仿写的练习是从阅读教学走向习作教学的桥梁,更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策略。借助阅读教学所使用的文本,可以在文本创作展现出来的技巧和经验的浸润感召下,提升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强化学生谋篇布局的意识,发展学生创新迥异的思辨能力。

例如《鞋匠的儿子》一文在展示出林肯人人平等、宽容待人思想的同时,也彰显了林肯个人面对羞辱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的演讲艺术。语文教学的终极价值不在于对一个人人物思想的了解,而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借助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设置“考试不理想遭遇别人嘲笑”时,应该如何以语言面对?从而引导学生撰写如同林肯一样的演讲词给予合理有力的回击。如此一来,这篇课文的价值就不仅仅是了解人的文本,而是一个语言运用的范本,语文课程资源就被充分挖掘出来。

二、开掘文本艺术留白,在读写转换中实现文本迁移

文本的空白是指文本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因表达的需要而在无意识状态中留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状态的空白。这些空白对于文章的表达效果无甚大碍。但在教学中如果能够用这些空白引导学生加以发挥想象,既可以有效地补充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能借助文本所提供的情节和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动力,在言语实践中提升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文时,教师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朗读体悟、揣摩玩味,深刻体会到大瀑布之前的雄伟壮丽而和衰竭之后的枯竭萎缩。教师则根据最后总统为瀑布举行葬礼的情节,向学生提出为总统撰写演讲词的要求。从形式上看似与文本的内容关联不大,但从内容上学生则需要充分运用、整合文本描写瀑布的语言文字,更要此基础上抒发人类内心扼腕痛惜之情。学生以自身的语言表达出属于自己的感悟,创作的过程是对文本理解升华的过程,更是历练自身语言情感的过程。

三、延伸文本故事情节,在情动辞发中实现文本迁移

文本创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结尾之处常常采用艺术化的创作手法,或留有余地,让读者浮想联翩,或言虽尽而意未穷。这些艺术化的创作手法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优秀的创作范例,而且为学生给文本练笔迁移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中,当大尖哥和水社姐变成了两座青山之后,当地的人们带着自己的后代来到两座青山前祭拜时会有怎样的心情,会如何介绍这两位多年前的英雄。

有些文本在内容的核心处只着简短的词语,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价值和表达意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通过言语实践将其还原成具体可感的鲜明形象。

例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中写到“彭德怀缓缓摘下了军帽”,其中一个“摘”字将彭德怀对于大黑骡子的深深敬意和歉意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此时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想人物之所想,感人物之所感,就能够循着人物的情感轨迹探寻人物内心的丰富世界,从而取得感悟练笔两不误的效果。

四、寻求文本核心支点,在深层对话中实现文本迁移

从整体上审视文本,文本看似有着篇幅的限制,其实其内蕴世界丰富异常,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都会引发不同的价值认同和情感体验。因而,对于一篇文本的教学而言,教师并没有必要,也没有这样的时间与精力对文本进行通透式、地毯式的迁移练习,而要依据文本的核心要旨寻找文本中最具支撑力的文本支点,设计相关的练笔题,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

例如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展现了扫路人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而展现这一精神的核心支点便在于:不累不累,我走一程,扫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很多经典的教学案例中都会引导学生探讨“扫路人究竟累不累”作为核心支点给予学生讨论。事实上,这个探究性问题的探讨就是为学生在口头表达上形成初步的认知,当学生将自我思想与认知在全班交流碰撞之后,必然会引发全体学生认识上的交流碰撞,对学生进行的观念形成必要的补充与更新,从而为学生理性下的动笔奠定了基础。

学生以探讨作为认知积淀的基础,紧接着教师为学生创设言语实践表达的平台,让学生将体验汲取所得倾吐表达出来,这就如同给学生开辟了一道放水的渠道,让学生能够将情感体验与思想认知倾盆道出,提升了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总而言之,感悟是认知的前提,了解是认知的深入,广泛高效的阅读是学生创作练笔的源头,而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迁移是考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因而,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仅要指向于文本的信息内容,更要从文本内部的语言和布局入手,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认知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宗村小学)

责编/张晓东

猜你喜欢
创作文本情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Jazz
情感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台上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