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春风,难得春雨

2013-11-27 01:31李晓宁
实践新课程 2013年10期
关键词:雨霖词人文学作品

李晓宁

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使学生的情感、意志、行为得到整合发展。在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也正在这样实践着,在努力关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深远,语言简洁精炼,节奏韵律优美,饱含了诗人的真情实感。在《雨霖铃》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词内容、体验古诗词中的生命情感,提高欣赏品味能力,笔者适时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对古诗词中生命情感的体味。

学习柳永《雨霖铃》,一开课,先用flash营造一个恋人惜别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下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离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境。借此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的生活,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有学生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小虎队演唱的《一路顺风》,联想自己送朋友时的心情、场景,进而更投入地理解词人送别时的动作、心态。

多年来,我一直在考虑,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我们是否真正地把握了一篇文学作品。我觉得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你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个频率在跳动,你是否被感动了。如果你感动了,你不妨用声音把它表达出来。实际上,在很多时候我们不妨用我们的声音来表达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情思,那个时候,你将会惊喜地发现,你获得了一种另辟蹊径的愉悦和享受。基于这种考虑,我才确定这堂课的主题:融造意境,声情并茂地品读《雨霖铃》,用你的声音来诠释你所理解的《雨霖铃》。综合学生的意见,确定《雨霖铃》的感情基调:悲戚低沉,同时选用相应的背景音乐来融造诵读氛围。

整个课堂仿佛沉浸在一种灰蒙蒙的离愁别绪中。学生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诠释所理解的《雨霖铃》,让我们分享几位同学的诠释片段:

学生甲:别离已肠断,凄清的秋天来了,苦涩的风夹杂着无休止的疼,写不尽的离别,划不尽的忧伤,经年洒不尽的雨,三更凉梦,是儿女情牵的夙愿,年年别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掩不完的愁,一夜西风萧瑟,一帘秋影,花香清欲寒,关山月,草木风,送别又一场纷纷。

学生乙:那腔诉不尽的幽怨,婉转成千古不灭的离歌,泪涟涟,却不见渺渺长空深羁绊,思年年,御浓妆春心如豆凌波仙,路阡阡,风涛阔芳草天涯采菱歌。时光太苍白,抹不去泪的雨,无来无往交错成流年,唱一曲姑苏城外已夜半,寒山寺已入眠,最难过此去经年复难堪,长亭外晓风残,风华林立相思能漫卷,狼烟四染,离别时谁也无言,铁蹄铮铮,踏碎了青石板,柔情脉脉,期盼着大漠的烟,不诉离言,墨色浅薄,和成琉璃雪。

学生丙:人生如梦,梦里不分西东,片刻春风得意,未知景物朦胧,前世我们以血封缄,今世如何再续前缘,冷酿张狂同共酌,离歌惊醒醉放浪,疏影华霜,浅吟跌宕,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隋堤柳,数到临风第几条,柳花扑雪飞难定,桃江临江恨总多,销尽的离魄,殆不尽风花,雪月流离,千里飞逝的烟波,墨如游龙锦如羽,曼珠沙华繁绕了整个春夏,氤氲着的暮霭沉沉,倾覆了大片楚天。

……

这一环节,我不断地为学生饱含情感而富有文采的诠释所感动。通过这个教学片段,我更深地体悟到“诗歌缘情而发”,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一篇文章就像一个窗口,通过它可以洞察世态万象。因此,把握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把这种感情溶进到你的言语中,感染学生。造成一种情感的传递,在课堂制造一种情感的氛围,以此来感化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善于发现其中掩藏的情感因素。绝大多数的诗人,都是在借诗抒情或借诗寄意的。而大多数诗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相差甚远,制约着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因此,在今后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不妨为学生多提供一些与诗词有关的背景材料,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为学生学习诗词作知识、情感的铺垫,让学生学会声情并茂地品读文学作品,声情并茂地品读生活。这样,学生打破时空限制,把自己和词人联系在一起,相同的心情很容易让学生与词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我一直很欣赏一句话“不行春风,难得春雨”。诗的感情往往是含蓄深沉的,诗人不直接说出他内心的感受,乃是用“藉物寓意”的手法来表现,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动用知识储备、借助媒体辅助来揭开这层面纱,以呈现出诗的形象,才会上升为一种更有价值的情感,从而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丰县第一中学)

责编/齐鲁青

猜你喜欢
雨霖词人文学作品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虞美人
题庐山三叠泉
一字一句总关情
孤馆寒窗夜无寐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林逋梅妻鹤子
文学作品与数学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