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将法里有“讲究”

2013-11-27 01:31张晓华
实践新课程 2013年10期
关键词:猴哥梨树讲究

张晓华

近日,观摩薛法根老师《猴子种果树》一课教学,为薛老师低年级课堂浓浓的趣味和语文味而沉醉,也为薛老师智慧无痕的教学艺术所折服。可以说,在这一课“读——听——讲——编”四个教学环节里,每一个环节都充满创意,也充分展现薛老师一切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而教的教学理念。其中,在让学生讲一讲这一则童话故事时,薛老师巧妙地运用激将法来教学,令学生兴趣盎然,说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帮助每一位学生达成了预期的发展目标。具体教学是这样的:

教例

师:同学们,这段故事老师能讲,你们能讲吗?

生:能!

师:好,能小声看着展幕讲一讲好吗?

(生自由练讲,积极性很高)

师:故事大家都会讲,但要讲好可不容易。要把乌鸦的话讲得绘声绘色,谁来讲讲乌鸦的话?

生:(读书的腔调)猴哥,猴哥……

师:你在家里叫妈妈是怎么叫的?

生:(脱口而出)妈妈,妈妈。

师:继续来。

生: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有句农谚,“梨五杏四”。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

师:“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有点感情,看着我。要有对象感,你眼前好像看到猴哥时说话就不一样了。

生:猴哥,猴哥……

师:谁再来?

(再请一名学生,讲得绘声绘色)

师:“你有这个耐心吗?”说得特别好!这句话讲好了,这段话就讲生动了。还有谁会讲故事?(指着一名学生问)想不想当优秀生?

生:想!

(师把第2、3自然段变成填空,去掉“梨树”“乌鸦”“哇哇”“梨五杏四”。生看着填空讲)

师:嗯,“优秀”的“优秀”,叫什么?(学生想了想)了不得!想了不得吗?

生:想!

师:给你一个机会,这样讲!

(把填空去掉更多内容。学生一脸惊讶)

师:自信一点,勇敢地讲。

(学生完整地讲出来)

师:给他掌声。“了不得”的“了不得”叫“不得了”!小朋友,你们能“不得了”地讲一讲吗?

生:能!

师:自已练习讲。

生:……

品析上面的教学过程,薛老师在引导学生讲故事时,问学生想当“优秀”学生吗?想了不得吗?能“不得了”地讲一讲吗?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巧用激将法让学生讲得积极,讲得生动。不过,细细咀嚼,薛老师的激将法里也大有讲究。

首先,老师的语言贴近学生实际。二年级学生语言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需要老师充分地把握,只有这样,老师的课堂语言才能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薛老师非常朴实地用上“优秀、了不得、不得了”这样的词语,看似简单,其实体现了老师的匠心,因为这些词语是二年级学生生活口语中常用的,也是他们所能接受的。并且三个词语表现三个不同的层次,也一听就懂,不需再作过多解释,学生马上就能带着清楚的要求讲故事,并努力达成相应的水平,不断地往前迈进,往更高层次提升。这与老师激将语言合理运用密不可分。

其次,老师注重指导的“坡度”。仅有语言的激将,也并不能看到学生讲故事能力的提高过程。薛老师妙在做了相应的指导,让学生当“优秀生”讲时,老师——把2、3自然段变成填空,去掉“梨树”“乌鸦”“哇哇”“梨五杏四”。生看着填空讲。让学生“了不得”讲时,老师——把填空去掉更多内容。再让学生“不得了”讲时,是再让学生到讲台前面不看书,不练习一下子讲出来。这样的过程,其实是给学生具体的指导要求,也给出学生讲故事的不同“坡度”,带着这些要求,才激励着学学生顺坡而上,不断向更好迈进。

再次,充分抓住学生积极心理需求。学生都有向上进步的欲望。薛老师就是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因。一方面在激将的同时,充分把握课堂的节奏,等到火候成熟才会顺势而导,乘势而为。另一方面,老师不断地正向引导,正面评价,鼓励、赏识,让学生一直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主动大胆地讲,享受学习成长的快乐。激将法本身就是与学生的心理相联系,但一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才是薛老师其中的“秘诀”。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老师与儿童相近。课堂是充满活力和无限可能的,课堂也是老师与学生的共同的生命场。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许会有很多方法和路径,在薛老师的以上教案中,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智慧的教法,从教学细节中不难看出,老师在课堂中贴着学生学习的实际行走,老师的语言具有儿童化,老师的评价与孩子相通,老师的神态也让孩子轻松,老师蹲下身子与孩子相近,这才是薛老师运用激将法引导学生讲好故事的本质,这也是我们最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责编/齐鲁青

猜你喜欢
猴哥梨树讲究
不要将就,要讲究
让你大开眼界的奇异植物(上)
说话要讲究停顿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猴哥的烦恼
小气的梨树
猴哥来了
八戒八戒,傻得可爱(连载)
城里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