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1号何时呈现“吉祥”?

2013-11-29 00:51佟屏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种子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套牌武威市金玉

◇佟屏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吉祥1号是一个“类958”玉米品种,但青出于蓝又胜于蓝,它比郑单958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很有可能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之一!这个品种经历了金玉1号、武科2号、吉祥1号曲折复杂的身份蜕变,命运多舛。吉祥1号能否浴火重生、破茧化蝶,给中国种业带来真正的“吉祥”?

从金玉1号演绎出吉祥1号

金玉1号、武科2号和吉祥1号,都是原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它们虽然出自一家,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开篇介绍一下这几个品种的身世和它们的来龙去脉。

金玉1号,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200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甘审玉 2004010)。亲本组合为 858×409。金玉1号适宜甘肃省河西、中部及清水等地矮花叶病非流行区种植。

武科2号,因为金玉1号与内蒙古自治区审定的一个品种重名,2007年3月更名为武科2号(更名文号:甘农牧农[2007]78号)。金玉1号问世时间短暂,推广面积很小。新更名武科2号因为表现一般,未能快速在生产上扩大面积。

吉祥1号,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自然人黄文龙选育,2009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豫审玉2009015)。亲本组合为武9086×昌7-2。2011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1月1日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品种权号CNA20070293.9)。

新世纪初期,郑单958(郑 58×昌7-2)育成并迅速在市场上走俏,许多企业开始在西北地区大面积制种。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承担客户代繁过程中,科技人员在其母本郑58的杂株里发现了一个株形明显不同的变异株。该株叶片宽大,生长势强,植株略高,结实性好,无秃顶,活秆成熟,生长前期上部未展开叶弯曲,展开后平直伸长,生育期稍长,产量较高。

随后,科研人员以变异株作母本,仍以昌7-2作父本(即“郑58”变异株×昌7-2)组配杂交种,其杂交后代株形与郑单958极为相似。采用当时最为通用的同工酶法鉴定,两个组合并无明显差异;但用DNA法测定,两者实为不同的组合,其制种产量和大田产量均比郑单958高出8%和12%。

从2004年开始,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将该组合(系)编号为“58-3”,视为郑单958的姊妹系或改良种,开始大面积制种,并将杂交组合命名为“宽叶958”,以区别于(窄叶)郑单958。因为这个组合在生产中表现良好,又与郑单958品种其他性状相似,相当一部分企业和经销商很乐意用 “宽叶958”替代郑单958进入市场。

2006年,武威市政府整合农口资源,将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武威市农业技术中心合并,成立武威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在原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开发的基础上成立了武威武科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即武科种业)。原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武科种业以及具有产权的甘鑫种业有限公司 (甘鑫种业),均意识到新组合“宽叶958”具有潜在的开发优势和利用前景。为了在繁育、生产、经销等方面回避郑单958相关法律法规授权保护的限制与约束,就冒名顶替原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已审定但未推广且缄为人知的品种——武科2号进行制种和经营。原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贸易公司还将武科2号的亲本材料销售给经营人奎武成。2008年,奎武成注册成立了武威强生种业有限公司。

据业界知情人初步估算,截至2008年,在甘肃省武威境内该组合每年制种面积均在666.7 hm2以上,年产种子超过500万kg。为了控制和垄断这个组合的经营权,甘鑫种业、武科种业联名举报强生种业违规生产武科2号,指控其既是假种子又是侵权品种。强生种业则反诉两家企业生产武科2号种子的合法性,并要求对该品种的真实性做出鉴定。如此就导致多家企业之间相互打假,彼此举报,磨擦迭起,以致企业必须雇用民工护送车辆才能保障收种和发货,严重扰乱地方种子生产秩序。对此,武威市农业执法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发现涉案3家公司均办理了武科2号生产许可证。强生种业以该材料是原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为由,以武科2号名义生产所谓的“宽叶958”,并出具原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贸易公司销售给强生种业武科2号亲本材料的发票。武科种业和甘鑫种业虽然也有生产该品种或以武科2号名义生产该品种的嫌疑,但在调查中没有取到相关的直接证据,两公司提出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似有与客观事实不相符之处,因为该品种申请(2007年6月11日)尚未获得农作物新品种权。由于本案发生时间宽泛,涉及范围较广,而调查取证时种子已收购发货完毕,加之受执法权限等诸多因素限制,许多重要的物证难以取得,最后不了了之。

“宽叶958”组合一身披仨“皮”

“宽叶958”组合被冒名武科2号生产经营,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尽管各家违规企业收入不菲,但老板总有些心情忐忑。于是,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将 “宽叶958”母本定名为 “武9086”,将该组合命名为“吉祥1号”(武 9086×昌 7-2),并向农业部申报植物新品种权。

吉祥1号2004年曾参加甘肃省品种预备试验,因为产量偏低未能入围。育种人继续优中选优参加其他省市品种区试。2006年,吉祥1号搭上了河南省玉米品种区试班车,一路顺风通畅,终于在2009年如愿以偿地通过了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1月1日,农业部有关部门授予吉祥1号植物新品种权。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黄文龙先生正式授权许可武科种业和甘鑫种业生产和经营该品种 (注:2010年9月武威市重新成立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在吉祥1号参加河南省区试期间,有些企业并未停止生产和销售以武科 2号“套牌”的“宽叶 958”。销售一个与郑单958惊人相似的品种,其侵权风险时刻存在又可能暴发。深谙此道的产权各方找到了一个“借船出海”之计,即套用金玉1号品种名称和审定编号,以合法身份“未审先推”吉祥1号。自此,金玉1号顺利地被施行了“变脸”术,为吉祥1号“借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了。

黄淮海种业界对金玉1号品种相当陌生,把金玉1号与吉祥1号联系在一起更让许多人一头雾水。原本二者就是两个玉米品种,曾几何时,金玉1号与吉祥1号被“套”成一个品种?2009年吉祥1号在河南省通过审定之后,二者又变成了既是同一品种又不是同一组合。此后,原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及相关各方就完全摒弃了金玉1号这张“皮”,公开亮相推广吉祥1号。但市场上仍有商家再将金玉1号的“皮”披在其他品种的身上。

据知情人介绍,2009年以前,吉祥1号主要是被“套牌”武科2号在黄淮海地区推广。因为武科2号只是在甘肃省审定后昙花一现,在黄淮海地区是一个越区推广的非法品种。伴随吉祥1号的审定和推广,武科2号也借机遍地开花。从2009年直至今天,在黄淮海地区仍然有许多公司公开销售武科2号,究其原因,一是吉祥1号在河南取得了品种权,但其他单位不能分享也就不能擅自经营;二是由于武科2号在当地未取得品种权,可以放心使用且不必担心有人追究。因此,黄淮海地区乃至东北一些地区销售种子,私下被授权的公司都使用吉祥1号名称,其他未获授权的公司都使用武科2号名称,后者的非法销售行为多被当地的监管部门轻描淡写地称为“套牌”。如今,吉祥1号的品种权人依然授权某些公司在未审定区域销售,而武科2号品种名称依然在黄淮海市场上公开露面。

吉祥1号通过审定后,随之许多类似 “变种”也通过了审定,均获得了合法身份进入市场,其中不乏性状有所改变的“新模样”。虽然并未对吉祥1号生产经营产生直接冲击,而那些将吉祥1号直接“套牌”其他品种的行为,更是对吉祥1号销售带来严重的威胁。

吉祥1号借名金玉1号、武科2号艰难问世的曲折经历,折射出中国种业的混乱现状。国家每年审定成百上千品种,要么昙花一现,要么沦为一个一个的“壳”。当前种业界谈论最多的是哪个新品种能替代已经热销10年的郑单958?吉祥1号刚一面世就铺天盖地,客观上反映出这个品种的生命力和潜在的市场价值。

吉祥1号被“套牌”惊爆种业界

吉祥1号在河南省审定后迅速推广,表现优异,闻名遐迩,改写了黄淮海夏玉米区乃至东北春玉米区的品种布局,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因为这个品种类似郑单958又优于郑单958,给拥有郑单958生产经营权的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但深层次也隐含着巨大的商机。

2011年8月,一封实名举报信以特快专递直呈农业部部长,揭露西北制种基地大面积非法侵权生产吉祥1号。举报人建议农业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品种权人和授权企业的合法权益。

笔者在河南调研时,有幸遇到了吉祥1号育种人万廷文、产权拥有人黄文龙以及举报信起草人,听他们详细介绍吉祥1号培育的来龙去脉和侵权事实。特别询问吉祥1号被私繁2万hm2是怎样计算出来的?黄文龙先生告知:他们组织调查组,在玉米幼苗期检查了多家公司在酒泉、张掖、武威的玉米制种田,按“宽叶 958”与“窄叶 958”形态差异,用GPS定位测定每块制种田面积,最后确定62家公司繁育吉祥1号 2 万 hm2。

笔者仔细推敲了举报信的内容,认真核实了62家侵权种子公司名录、法人代表以及吉祥1号的制种面积。其中,有著名国企,有知名民企,也有上市公司。

吉祥1号在全国种植面积是依据制种面积推算的。2009年吉祥1号在河南省审定,仅授权河南省两家公司经营,2011年吉祥1号公开销售种子150万~200万kg,充其量种植面积4万~5.3万hm2。但举报信称:吉祥1号制种面积2万hm2上下,产种量约1.5亿kg,按每667 m2播种2.5 kg种子计算,可种植400万hm2。这个数字在全国玉米品种的种植面积中可能居首位了。为慎重起见,笔者有意给打了个对折,按200万hm2计算,这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应名列郑单958和先玉335之后,排名全国第二位或第三位。

吉祥1号制种2万hm2数字的背后隐藏着触目惊心的事实。黄文龙先生告知,具有品种生产权和经销权的合法企业只有两家,即武科种业和甘鑫种业。这两家企业吉祥1号制种面积仅0.13万hm2,其他1.87万hm2均为私繁滥制。但也有知情人爆料称,2011年吉祥1号制种面积可能有3.3万hm2,产种量有2.5亿kg,更是骇人听闻!

全国各地市场上销售的吉祥1号大多被 “套牌”。据黄文龙先生调查,很多类958品种都喜欢“套牌”吉祥1号,河南约有40%,山东约有40%,河北约有30%,吉林约有20%。

经过认真核实并征得同意,笔者于2011年10月分别在农资人网、新浪网、科学网发表博文《吉祥1号“被套牌”惊爆种业界》,该文迅速在网络传播,紧接着有两家报纸转发,并从深层次采访报道吉祥1号问世后的坎坷际遇,一批违规制种和经营的知名企业也浮出了水面。

笔者在博文里表达过: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农业部以此为契机,以吉祥1号被侵权案为突破口,整顿西北制种基地秩序,揭开违法造假内幕,严厉打击私繁滥制,树立农业部公信力,避免大面积种子套牌,保护优秀品种顺利推广,为种业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法制环境。

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种业界对吉祥1号命运的关注。一是,吉祥1号的潜在生命力有可能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之一。二是,这可以堪称中国种业史上一桩罕见的最大规模的“套牌”种子侵权案!

农业部和甘肃省农业厅认真布置调研并付诸行动。

简短洁说。敦煌种业2012年12月22日的公告称:与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签署《玉米杂交品种吉祥1号生产经营权转让合同》,敦煌种业以2 680万元接手吉祥1号生产经营权。实施期限为签订合同之日起至该品种退出市场,实施范围是全国适宜种植区。通过此举,敦煌种业不仅“洗白”了自己,而且试图借此机遇大干一场。有报道说,雄心勃勃的敦煌种业成立全资子公司,将该品种列为敦煌种业继先玉335之后的另一主打品种,计划未来3年依次推广吉祥1号面积 13.3万hm2、33.3 万 hm2、66.7 万 hm2。

愿吉祥1号早日呈现“吉祥”

好事多磨。敦煌种业匆匆地拿下了吉祥1号的生产经营权,却是拣了一个烫手的山药。享有吉祥1号品种权的有两个,即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自然人黄文龙,还有两个企业享有生产权和经营权,即武科种业和甘鑫种业。敦煌种业只从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含武科种业)获得了吉祥1号生产经营权,还有一部分生产经营权归属甘鑫种业。围绕参与角逐吉祥1号的生产、经营乃至品种权的分配,敦煌种业历经了艰难而复杂的谈判过程。

敦煌种业严正声明,从2013年1月1日起,在国内仅授权许可敦煌种业和甘鑫种业生产和经营该品种,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经营生产吉祥1号品种的行为均构成侵权。

敦煌种业的严正声明并没有起到预期效果,拥有吉祥1号生产权和经营权的各方并不是都认真遵守规则,明里暗里任意给企业授权经营或生产许可,致使市场管理彻底失控,太多的吉祥1号种子涌进河南及周边市场,既有正规“授权”的品牌种子,也有私下“套牌”生产的种子。业界爆料称,仅在河南地区,公开销售吉祥1号的店面就有20多家。在这场混战中,无疑各方都小有斩获,而实际都是深陷其中有苦难言的受损者!

业界人士都很清楚,新世纪以来,郑单958走俏市场,品种区试都以它作标杆,多数育种人都“比瓢画葫芦”培育出仿品,于是大批类958被快速审定,真正能超过郑单958者寥寥,但万里挑一地出了个吉祥1号。在它还没有取得合法身份时,在西北地区已经被私下大面积制种生产,并以类958品种的身份遍布全国玉米产区了。

2013年3月17日,甘肃省种子管理局 《关于吉祥1号玉米种子生产经营维权的通知》(甘种局〔2013〕18 号)称:吉祥 1 号品种权人为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品种权人仅授权甘肃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武威甘鑫物种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吉祥1号种子,授权企业在甘肃境内生产、经营吉祥1号将受到法律保护。甘肃省种子管理局与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组成联合维权办公室,并在2013年3月26日发出严正声明,除授权企业以外的任何单位及个人生产、销售吉祥1号均为侵权。维权办公室将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其责任。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维权打假告知函”特别点名武科种业违约授权的 “河南弘展种业、河南大京九种业、郑州赤天种业”等涉嫌侵权经营吉祥1号种子。

联合维权遇到了很多障碍,即使明知对方繁制和出售的种子就是侵权套牌吉祥1号,因为需要做DNA指纹试验检测,故难以提供明确有力的证据;由于全国范围较多的企业涉嫌侵权,没有农业部等部门的参与也难以有效打击。农业部从2010年开始开展“种子执法年”,规范种子市场,打击违法侵权和伪劣品种。但是,由于种子行业侵权套牌劣习根深蒂固,这项活动仍然难以撼动众多企业的侵权套牌和私繁滥制的知名种子。

2013年玉米种子严重过剩,散装经营或借地下直销泛滥,更凸显吉祥1号在各地被“套牌”的鬼魅魔影。

捡拾两例:2013年1月17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武陟0718粮食储备库,被“套牌”的涉假吉祥1号堆积如山,县农业局负责人现场统计约 20万kg,被“套牌”包装成京科 25、京单 28、京单 68、伟科702、阳光 98、费玉3号、泰玉 2号、洛玉5号、壹穴456、中农大236、黄金玉168等十几个品牌。《沈阳晚报》4月17日报道,辽宁省本溪县破获辽宁金禾公司从甘肃、新疆等地非法收购、繁育玉米种子32万kg,被“套牌”分包涉及7省28个市县企业的51个品种,总价值近2亿元。这些“套牌”种子销往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500余家经销店,表明吉祥1号几乎可以被“套牌”这几年审定的大部分类958品种进入市场。

怎样才能使吉祥1号浴火重生,洁身正名?农业科学家向国家农业部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坚定地依法惩处私繁“套牌”种子公司。究其源头,依法惩处,吊销生产经营执照,罚得它倾家荡产。二是对主动坦白者酌情从宽处理。如实自报吉祥1号等品种的私繁面积和制种量,赔付品种权使用费,视情节给予处罚。三是建议吉祥1号产权单位申报参加国家品种区试和审定;或农业部指令各省(区)种子管理部门,核实辖区生产和销售吉祥1号的面积和数量,并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四是为几十年如一日在基层埋头苦干的万廷文等育种人员伸张正义,为吉祥1号大面积推广和玉米增产请功报奖!以此为契机,掀开中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新篇章。

愿吉祥1号早日成为中国种业真正的“吉祥”。

猜你喜欢
套牌武威市金玉
武威市成功创办首家肉牛种畜禽场
各地重拳打击套牌侵权和“三无”种子见实效
第二十一回 朱紫国王心忧愁 妙笔生花金玉贵
小刺猬的秘密
金玉福/小猪佩奇IP正版授权
基于车辆时空理论的套牌检测
基于车辆时空理论的套牌检测
探讨有机化学的增减碳链反应
专家视点 治理套牌假牌车需“人查”与“技防”相结合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