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巴07-6747栽培技术研究

2013-11-30 03:14赵春芝张建成张汇娟赵春慧单飞彪张宏旭张培智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春小麦底肥氮量

赵春芝 张建成 张汇娟 赵春慧 单飞彪 张宏旭 张培智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 杭锦后 015400)

春小麦巴07-6747栽培技术研究

赵春芝 张建成 张汇娟 赵春慧 单飞彪 张宏旭 张培智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 杭锦后 015400)

以春小麦巴07-6767为试验品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肥料与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施P2O511.5kg/667m2,K2O8.33kg/667m2的基础上,试验处理A1B3C3D3(以底施氮肥4.5kg/667m2,分蘖期氮肥追施量6kg/667m2和拔节期氮肥追施量9kg/667m2,密度为60万/667m2)小麦产量最高,为533.4kg/666.7m2,经济效益最好,为1493.5元/666.7m2,投入与产出比为1∶1.9。

春小麦;巴07-6747;正交设计;效应研究

春小麦巴07-6767是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优良新品种。为掌握该小麦新品种在河套灌区种植的高产、高效和优质栽培措施,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寻找该品种适合的施肥方式和适宜种植密度,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期待在推广新品种过程中给予农民科学的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及田间管理

试验选择在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科技示范园区小麦试验地里,前茬向日葵。试验地基础肥力:0~20cm土层内养分情况:有机质0.2g/kg,全氮1.15g/kg,有效磷44.3mg/kg,速效钾140mg /kg,pH值7.8,全盐0.4g/kg。

试验地肥力中等水平,小麦生育期降雨量121.3mm。

播前耕翻整地、取土样化验分析。出苗后调查基本苗、有效穗、病虫害、倒伏发生情况等。生育期间观察记载出苗、分蘖、拔节、抽穗、灌浆、成熟等生育时期。收获前取样,在室内考种10株,记载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容重、饱满度、整齐度等。收获采用整区收获,脱粒晾晒称重计产并留种。

1.2试验设计与施肥

本试验采用正交方法,设计表采用L9(34),安排4个因素分别是底肥施氮量、密度、追肥施氮量和追肥时期,每个因素3个水平,见表1。磷肥、钾肥施用量相同,全部作底肥施用。其中五氧化二磷11.5kg/667m2,氧化钾8.33kg/667m2。播种方式采用人工播种,小区面积15.36m2(4.8m×3.2m),设3次重复,共27个小区。播种期为3月22日,其他管理同大田。

表1 小麦新品种巴07-6767栽培优化方案

注:N1、N1.3、N1.5、N5、N6、N9、N10、N15分别代表纯氮4.5kg/667m2、5.85kg/667m2、6.75kg/667m2、5kg/667m2、6kg/667m2、9kg/667m2、10kg/667m2和15kg/667m2;追肥时期的 1、2分别代表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小麦巴07-6767产量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2),底肥施氮量和小

麦生长期氮肥追施量处理间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追肥时期处理间达到显著水平,密度处理间则无明显差异。底肥施氮量、施肥方式是影响小麦新品种巴07-6767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

分别对底肥施氮量处理、追肥时期处理和追氮量处理间小区产量作新复极差检测,结果表明,底肥施氮量因素A1、A3处理差异不显著,与

表2 正交设计方差分析

A2达到极显著差异;追肥时期因素C2、C3处理差异不显著,与C1达到显著差异;追氮量D2处理与D3差异极显著,与D1达到显著差异,D1与D3差异不显著。

从表3可以看出,巴07-6767产量结果显示:A1B3C3D3、A3B3C2D1、A3B2C1D3、A1B2C2D2处理产量较高,分别是533.4kg、523.3.0kg、508.9kg、492.1kg/667m2,且无显著差异。

2.2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肥量与施肥方式对巴07-6767经济性状的表现有直接关系。株高随着施肥量、密度增加变化不显著;穗长随着密度的增加有变短的趋势;有效小穗数随着底肥的增加而增加;穗数随着底肥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明显。

表3 小麦新品种巴07-6767栽培优化产量结果

表4 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

表5 不同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注:小麦良种4元/kg、二铵3.6元/kg、尿素2.2元/kg、商品粮2.8元/kg。

2.3不同处理优化组合经济效益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本试验9个不同处理的产值在1211.6~1493.5元/667m2间,除去成本的投入,投产比以A1B1C1D1、A1B3C3D3最高,A1B3C3D3效益则最好。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对密度要求不严格,但施肥量、施肥方式对该品种产量影响较大。试验处理A1B3C3D3、A3B3C2D1、A3B2C1D3、A1B2C2D2均有高产潜力。但在基施P2O511.5kg/667m2,K2O 8.33kg/667m2的基础上,试验处理A1B3C3D3(以底施氮肥4.5kg/667m2,分蘖期氮肥追施量6kg/667m2和拔节期氮肥追施量9kg/667m2,密度为60万/667m2)小麦产量最高,为533.4kg/667m2,经济效益最好,为1493.5元/667m2,投入与产出比为1︰1.9。

2013-09-11

赵春芝(1961-),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春小麦底肥氮量
番茄“2+x”试验总结
早春小麦田间管理抓哪些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
西藏春小麦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锦州市松山新区玉米施肥配方遴选初报
春小麦复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和春小麦
底肥高效施用把握四方面
高、中、低产田水稻适宜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不同地力水平下超级稻高产高效适宜施氮量及其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