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头孢羟氨苄胶囊中头孢羟氨苄的含量

2013-12-09 00:27
中外医疗 2013年13期
关键词:氨苄布特磷酸盐

邵 红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头孢羟氨苄为第一代口服头孢菌素,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中耳炎等。毛细管电泳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和易于自动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的分析研究中。有文献报道采用近红外光谱法[1]、分光光度法[2]、导数光谱法[3]和高效液相色谱法[3-6]测定头孢羟氨苄,目前尚未见采用毛细管电泳分析头孢羟氨苄的报道。该研究通过对影响毛细管电泳分离因素的考察,建立测定头孢羟氨苄胶囊中头孢羟氨苄含量的毛细管电泳法。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P/ACE MDQ 毛细管电泳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熔融石英毛细管柱(50cm×75 m,有效长度37cm),超纯水器,BP211D1/10 万天平,pHS-3C pH 计。

1.2 试剂

头孢羟氨苄对照品(纯度>95.0%),内标盐酸班布特罗对照品(批号200705C01),头孢羟氨苄胶囊(规格250 mg/粒),水为超纯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 实验方法

2.1 溶液的配制

2.1.1 内标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班布特罗适量,置于100 mL容量瓶,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即得浓度为10.0 mg/mL 的内标溶液。

2.1.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头孢羟氨苄对照品适量,置于50 mL 容量瓶,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即得浓度为10.0 mg/mL的对照品溶液。

2.1.3 样品溶液的配制 取20 粒头孢羟氨苄胶囊内容物共3 批,精密称定,研细,分别称取3份相当于各自平均片重的量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充分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0.45 m 滤膜过滤,取续滤液即得样品溶液。

2.2 电泳条件

熔融石英毛细管柱:50 cm×75 m,有效长度37 cm;运行缓冲液:50m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值5.0);工作电压:25 kV;电压进样:10 kV×5 s;柱温25℃;检测波长230 nm;毛细管在每次运行前用0.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超纯水各冲洗5 min,运行缓冲液冲洗10 min,在2次运行之间用缓冲液冲洗3 min。

3 结果

3.1 头孢羟氨苄对照品及内标

(A)和样品中头孢羟氨苄及内标(B)的CE 图,见图1。

图1 对照品(A)和样品(B)的CE 图

3.2 线性试验

精密量取适量的对照品溶液和内标溶液,分别置10 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成含内标物浓度为0.5mg/mL,对照品浓度分别为0.5、1.0、1.5、2.0、2.5、3.0 mg/mL 的溶液。按优化后的电泳条件进样,以对照品浓度(X)为横坐标,对照品与内标物峰面积的比值(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Y=11.363X-0.0206,r=0.9996。结果表明,头孢羟氨苄浓度在0.5~3.0 m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3.3 精密度试验

取3.0mg/mL 对照品溶液,按优化后的电泳条件重复进样6次,头孢羟氨苄对照品与内标班布特罗峰面积比的RSD 为1.12%,头孢羟氨苄对照品迁移时间的RSD 为0.89%,班布特罗迁移时间的RSD 为0.93%。

3.4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20 粒已知含量的头孢羟氨苄胶囊内容物,研细,精密称取相当于头孢羟氨苄125 mg 的粉末9份,分别精密加入头孢羟氨苄对照品适量,内标溶液5.0 mL,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充分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0.45 m 滤膜过滤,取续滤液,按优化后的电泳条件进样,结果见表1。

表1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

3.5 样品测定

精密量取内标溶液0.5 mL,置于10 mL 容量瓶,加样品溶液至刻度,按优化后的电泳条件进样,按回归方程计算含量,结果见表2。

表2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4 讨论

4.1 检测波长的选择

应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头孢羟氨苄和内标班布特罗进行扫描,发现头孢羟氨苄和班布特罗在230 nm 和270 nm 处均有较强吸收。在230 nm 处,头孢羟氨苄和班布特罗吸收较强,峰形较好,且基线稳定;在270 nm 处,虽然两者也有较强的吸收,但峰形相对较差,且基线出现波动。因此,选择230 nm 为检测波长。

4.2 内标的选择

内标的选择,首先考虑了与头孢羟氨苄结构相似的氨苄西林,通过改变分离电压、柱温、缓冲液的浓度和pH 等实验条件,不能达到基线分离。然后选择班布特罗,通过优化分离条件,能够与头孢羟氨苄基线分离,且迁移时间与头孢羟氨苄相近。因此,选择班布特罗为内标物。

4.3 分离电压的选择

分离电压越大,药物的迁移时间越短,但毛细管中焦耳热增大,从而使柱效和分离度降低;分离电压越小,药物的迁移时间延长,峰形变宽,使分离度降低。分别考察了分离电压15 kV,20 kV,25 kV,30 kV。结果显示,分离电压为15 kV、20 kV时,两者虽然能够分离但迁移时间较长,分离效率较低;分离电压为30 kV时,迁移时间太短,两者不能得到很好地分离;分离电压为25 kV时,两者能达到基线分离,峰形较好,且迁移时间适中。因此,选择25 kV 为分离电压。

4.4 温度的选择

柱温升高,溶液粘度降低,药物迁移时间缩短,分离效率提高;但温度过高,会引起焦耳热增大,柱效和分离度也随之降低。分别考察了柱温15 ℃,20 ℃,25 ℃,30 ℃。结果显示,柱温为25 ℃时两者能基线分离,且迁移时间适中。

4.5 缓冲液pH值的影响

缓冲液的pH 是影响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关键因素。缓冲液pH越高,电渗流也越高,使药物迁移时间缩短,但过高的pH值会使分离度下降。本文考察了pH值4.0,pH值4.5,pH值5.0,pH值5.5的50 mmol/L 磷酸盐缓冲液。结果显示,选用pH值4.0 和pH值4.5的磷酸盐缓冲液时,两者虽然能够分离,但分析时间较长;选用pH值5.5 的磷酸盐缓冲液时,分析时间缩短,但两者不能很好的分离;选用pH值5.0 的磷酸盐缓冲液时,两者能达到基线分离,迁移时间适中,且能获得良好的峰形。

4.6 缓冲液浓度的影响

缓冲液浓度越高,电渗流越低,使分离度得到提高,同时分析时间延长,但缓冲液的浓度过高,会产生焦耳热效应,使色谱峰展宽,分离度下降。该文考察了30 mmol/L,50mmol/L,70m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H值5.0)。选用30 mmol/L 磷酸盐缓冲液时,两者不能很好的分离;选用70 mmol/L 磷酸盐缓冲液时,分析时间变长,色谱峰展宽,分离度下降;选用50 mmol/L 磷酸盐缓冲液时,头孢羟氨苄和班布特罗能得到较好分离。因此,选择5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值5.0)。

[1]郄冰冰,王润彪,刘云.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头孢羟氨苄胶囊含量[J].中国药事,2010,24(9):892-893,912.

[2]张亚秋.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头孢羟氨苄[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1,47(8):966-967.

[3]El-Gindy A,El Walily AF,Bedair MF.First-derivative spectrophotometric and LC determination of cefuroxime and cefadroxil in urine [J].J Pharm Biomed Anal,2000,23(2/3):341-352.

[4]刘云,朱建平,韩彬.HPLC 法测定头孢羟氨苄原料及其制剂中有关物质的研究[J].中国药品标准,2011,12(3):174-178.

[5]陈玉华.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分散片的含量测定研究[J].海峡药学,2010,22(8):70-73.

[6]Samanidou VF,Hapeshi EA,Papadoyannis IN.Rapid and sensitiv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four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s in pharmaceuticals and body fluids [J].J Chromatogr B,2003,788(1):147-158.

猜你喜欢
氨苄布特磷酸盐
A close look at Nauru’s ecosystem
偷不走的梦想
使用抗生素不是多、新就好
布特太太的纸彩带
AZ91D镁合金磷酸盐转化膜的制备与表征
磁性Fe3O4@SiO2@ZrO2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研究
头孢羟氨苄治疗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分析
更 正
超高压处理与添加复合磷酸盐对海鲈鱼保水性的比较
氨苄青霉素迟发过敏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