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3-12-09 03:48巴桑仓拉
关键词:创新意识课堂提问培养

巴桑仓拉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努力成为创新型教师。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上要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内容,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深挖其创新教育的因素。本文从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巧设课堂提问形式促进积极思维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创新意识 培养

一 概念的界定

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是否有所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在国外,赫斯特通过课堂研究认为,有效教学最基本的条件有以下几方面: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还学到许多其他知识;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学生不再是强迫学习,而是渴望学习。

2.问题意识

何为问题意识?安徽师范大学姚本先先生认为,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一系列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杭州师范大学的周伟亮认为,问题意识是指主体对问题的感知、态度和行为的调节,是人认识问题和对待问题的统一;也有的学者认为,问题意识是指主体在进行认识活动时,通过主体对认识对象的深刻洞察、怀疑、批判等多种方式,产生认知冲突,经过深入思考后仍困惑不解时,出现一种具有强烈的探索情境的真实问题或想做出发现式创新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促使学生不断地积极思维,直至问题解决。其实无论何种定义,他们都认为问题意识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使主体怀有探索情境真实问题的强烈欲望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是寻找解决问题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根据以上概念的分析,以及目前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培养策略:

二 课堂提问中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

1.在课堂提问中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身于研究新的数学问题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新问题。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儿童已有生活经验为学习背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倡导“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教师在情境中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让大部分学生都参与这个问题的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更易于接受。

总之,问题情境的类型有很多,有极具生活性的问题情境、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音乐问题情境等,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置新颖、困惑、充满情趣和学生的生活及知识经验联系紧密的问题情境,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时,发现规律、总结结论,孩子的思维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意识就会自然产生。

2.巧设课堂提问形式,激活思维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针对小学生好胜、好动、喜欢讨论、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不同目的、不同内容,灵活地采取各种形式,因为问题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同时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动机,促进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通过对一些小学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数学老师的提问。当问到“你喜欢老师提什么样的问题,你会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低年级学生喜欢老师提趣味性的问题要多于思考性的问题,而高年级学生喜欢老师提思考性的问题要多于趣味性的问题。可见,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有不同的需求,但也有共同点:小学生都喜欢老师提趣味性和思考性的问题。

三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树立创新性教育观念,提高设问艺术,努力成为创新型教师

何谓创新型教师?就是要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地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到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师。因此,作为新一代的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创造和运用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另外,还应具有较好的气质和较强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2.问题的设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新课程理念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的生活经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首先,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其中驱导式提问是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的很好方法。其次,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相信每位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知,使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通过动脑思考在课堂上解决,而不是让学生对问题感到一头雾水。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成为创新型教师,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巧设课堂提问形式,以激活思维动机,促进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摇篮。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课堂提问培养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