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中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议论文写作中转折连接词的研究

2013-12-10 07:45
巢湖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本族语句首连接词

胡 丽

(巢湖学院外语系,安徽 巢湖 23800)

1 引言

连接词(connectives or connectors)是一种表示语篇内各单位之间逻辑或语义关系的衔接手段。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认为:只有语句之间的衔接才能实现语篇的整体连贯。[1]“通过在语篇中使用这类连接性词语,人们可以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甚至可经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2](p92)。韩礼德从意义的角度将连接分成四种类型,即添加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和时空关系。本论文只是对其中的一种—转折关系的连接词进行微观的调查和探究。赵蔚彬对八个语料库中14类连接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转折连接词的使用频率在所有语料中占的比例都是最高;而且,在这八个语料库中,CLEC(中国学习者语料库)中的连接词使用的总数最多,位居第一位。[3]由此可见,对中国学习者使用转折连接词的情况和特征进行调查和探究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连接词的研究也为数不少。马广惠从词汇、句法和语篇3个层次比较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语言特征时发现:中国学生使用连接词的比例显著高于英美学生。这可能与他们作文中的主导句型是简单句有关,也可能与EFL教师强调在EFL写作中大量使用连接词有关。[4]陈新仁从语用学的角度调查了英语专业本科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使用话语联系语 (discourse connectives)的情况,发现中国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比较有意识地使用话语联系语,在选择前后内容关系方式中时常用添加、列举、转折、推论和总结的形式,但使用的种类比较单一,而且还有少量的误用。[5]罗一研究了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学术论文中使用语法属性为副词的连接词 (adverbial conjuncts)的特点,发现中国学生使用这类词的数量比本族语者多,但对词的文体适用性和语义上的细微差别认识不够。[6]潘璠、冯跃进用语料库的方法调查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议论文写作中20个最常用的连接词(connectors)的使用情况,发现中国学生在连接词的选择上和本族语者颇为相似,但却过多地使用了少数连接词,大多数连接词使用过少。[7]徐海铭用横向研究的方法调查了不同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元语篇手段(meta-discourse markers)的特点,并发现,中国学生在使用元语篇手段的数量上表现出非线性的发展模式,而在质量上表现出线性发展模式,并且,学生在选择前后语句内容关联方式时,多使用表列举、转折和推论关系的连接词。[8]

综观过去的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宏观角度,即连接词的各种类型的总体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而在微观上对单个类型(如表转折关系的连接词)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的却为数甚少。Halliday&Hasan认为,衔接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在提倡宏观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微观研究。虽然对连接词的研究本身就是微观研究,但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某一类或个别连接词进行更加微观的研究。鉴于此,本论文将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使用的表达转折关系的连接词进行调查和研究,也是对转折连接词的使用做一尝试性的微观探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的方法调查三个问题:1)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转折连接词的频率有何异同?2)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转折连接词的位置有何异同?3)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转折连接时有何不当之处?具体错误类型有哪些?

对于转折关系连接词的分类在参考章振邦[9]、赵蔚彬、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10]等基础上,从语法角度将其分为连词、连接副词和介词短语三类,并作了详尽的举例。

表1 转折连接词分类

3.2 研究数据和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语料库,一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桂诗春等教授编撰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11]中的一个子语料库—CLTST4,此语料库全部为中国大学生的六级考试作文。选择此部分语料库是因为,参加六级考试的学生基本已完成大学英语的全部课程,基本可以代表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的最高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讲,相对接近本族语者。另一个是本族语者语料库LOCNESS(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中由英美大学生写的议论文部分。

表2 中国学习者语料库和本族语者语料库

从上表统计数据来看,与本族语学生相比,中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的平均单词长度和平均句子长度都相对较低,说明中国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相比在语言的熟练程度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3.3 研究工具和步骤

本研究使用的语料库工具是WordSmith3.0,对于表1.中列举的转折连接词逐一进行检索。对于个别词语, 如 but,while,still,though 等多功能词语,我们依据薄冰[12]、章振邦等英语语法书对检索的的结果进行标识,保留本研究有关的数据,排除非转折关系的用法。鉴于两个语料库规模不同,我们对其进行相对频率比较,即把原始频率转换成每10万词中出现的频率。

根据罗一和莫俊华[13]曾提出的有关注词在语篇中出现的位置,我们把检索得到的转折连接词在句中出现的位置按句首、句中和句尾进行归类。

最后再依据薄冰、章振邦及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等语法书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转折连接词的误用情况进行分析归类,并探究其相关原因。

4 结果与讨论

4.1 转折连接词的频率比较

表3 CLTST4和LOCNESS中使用转折连接词的频率和排序

从表3中可以看出,but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最高,且CLTST4中使用的频率大于LOCNESS,而although在LOCNESS中使用的频率要远远大于CLTST4。对比中的其他四个连词在LOCNESS中的使用频率也均大于CLTST4。这表明对于中国学习者,他们更倾向于使用but这个简单而熟悉的词,而对于although,yet这个经常用于正式文体的词确很少使用。这与Biber等人的分析结果是相一致的。[14]but一词的多用可能是导致 yet、although等词少用的原因,并且CLTST4中but、though的多用也说明中国学习者书面语中带有明显的口语化倾向,从而也证实了文秋芳[15]等人的发现。

转折连接副词当中,however在两个语料库中使用的频率均为最高。在CLTST4中,相对于instead,nevertheless,anyhow等词而言,中国学习者要更熟悉however。因此其使用的频率相对较高。但however在LOCNESS中使用的频率要远远大于CLTST4。这说明本族语学习者更倾向使用however,因为however作为转折连接副词常用于学术文体,表达前后话语间的逻辑对比关系。这一发现与Biber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是相一致的。still和rather两词在CLTST4中出现的频率极少,并且通过对所出现的语境的进一步分析,它们在句中也并非作转折连接副词而使用的。这说明中国学习者对于still和rather作副词表达转折关系并不熟悉,从而尽量回避使用。这说明中国学习者对连接词的掌握不够熟练也不够丰富。

在转折介词短语中,CLTST4中使用最多的十个转折介词短语与LOCNESS中出现的词是相同的。这说明中国学生和本族语学生在选词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对同一个词的使用频率再对比两个语料库可以看出差异很大。如on the other hand,on the contrary在CLTST4中使用的频率要远远大于其在LOCNESS中使用的频率。而rather than,despite,instead of在 LOCNESS 中使用的频率又远远大于其在CLTST4中使用的频率。这一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与汉语语言表达的习惯有关,即受母语迁移的影响。中国人在表达前后话语间的逻辑对比关系时,喜欢用“然而另一方面,…”“相反的,…”等词语,这可能导致了其在英语中的对应词on the other hand,on the contrary的多用。中国人习惯于用句子来表达前后话语逻辑上的相反或对比关系。因而,对于rather than,despite,instead of这些本族语者经常使用的同样可以表达转折关系的介词短语中国学习者却很少用。

4.2 转折连接词的位置比较

表4 CLTST4和LOCNESS中使用转折连接词的位置比较

类型 连接词 语料库 句首 句中 句末on the other hand LOCNESS 16(40%) 24(60%) 0 CLTST4 80(84.21%) 15(15.79%) 0转折介词短语on the contrary rather than LOCNESS 1(25%) 3(75%) 0 CLTST4 40(80%) 10(20%) 0 LOCNESS 0 57(100%) 0 CLTST4 0 13(100%) 0 instead of LOCNESS 8(22.86%) 27(77.14%) 0 CLTST4 0 10(100%) 0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LOCNESS中but出现在句中的次数要远远大于其在句首的次数。而CLTST4中得到的情况正好相反,中国学生更倾向于将but置于句首。对yet一词的使用情况,中国学生和本族语学生的情况是相似的,都是倾向于将其放置句中。这也完全符合yet一词本身的用法。上表还显示出,除了while外,although,whereas和though作为转折连接副词,本族语学生倾向于将它们置于句中;而中国学生去更倾向于将although和whereas置于句首。这可能与汉语的思维习惯有关,即汉语中的 “虽然…但是…”、“尽管…但是…”“然而…”常作为一个固定的结构出现在会话中。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思维习惯往往会影响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语言的产出。

鉴于 nevertheless,anyway,though,anyhow 和conversely在两个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较少,因而位置对比得出的结果不具有普遍性。再者,如though,anyway等作转折连接副词使用时,一般多出现于句尾,具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因而也没有对比的意义。从表4中可以看出,however在CLTST4中出现在句首的次数几乎是其在句中次数的三倍,并且也远多于其在LOCNESS中出现在句首的次数。这说明中国学生喜欢将其置于句首。根据Quirk[16]等人的研究,however在书面语中常置于句中,只有当说话者在说话时想结束不再深究的话题时才将其置于句首。对于actually和instead作为转折连接副词,在LOCNESS中出现在句中的频率多于其在CLTST4中出现在句中的次数。因此,总的来说,相比于本族语学生,中国学生倾向于将转折连接副词置于句首。陈宗玉[17]和赵蔚彬认为,连接词的使用应该简练而不引人注意,如果频繁地将其置于句首会分散读者对语篇的整体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在使用连接词时应尽量将其置于句中,这不但可以增强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还可以削弱连接词的显性程度,提高文章的内在连贯性,以使语言的使用更贴近本族语者。

表4中显示,在 CLTST4中,on the other hand和on the contrary出现在句首的次数要远远大于其出现在句中的位置。而LOCNESS中出现的情况正好相反。这说明本族语学生更倾向于将这两个词组置于句中。rather than在两个语料库的使用位置情况基本相同,即出现在句中,这是符合其本身的用法。Instead of一词在LOCNESS出现的频率远多于其在CLTST4中出现的频率,但上表显示,中国学生和本族语学生均喜欢将其置于句中。因此,总体上来说,本族语学生倾向于将转折介词短语置于句中,作插入语。这更加证实了赵蔚彬等人的观点,即连接词的使用要尽量不引人注意,避免分散读者对语篇整体的注意力。而中国学习者却很少这样做。究其原因,可能由于他们对真实的语言输入的量还不够,不懂得插入语的用法,亦或是母语迁移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现和考证。

4.3 转折连接词的误用分析

Crewe[18]对逻辑连接词的使用做过调查,发现中国学生在书面语中大多都有误用连接词的情况。以下是从CLTST4中筛查出的一小部分已标注并具有代表性的转折连接词的误用情况。

1.they looked after their baby more scientific[wd2,5-].Although [wd3,s-]this,the life spon[fm1,-]still lowers[wd3,s-]the life expectancy,

2.People are often taken in.In fact,the fake commodities can be seen though difficulty[fm1,-].

3.Though,one person do[vp3,2-2]one job from beginning to end,which is stable,he can do it better

4.if you want to make something done better,but[wd5,-s]it would be worse.

5.First,we shouldn’t buy the fake commodities.Although they have a lower price.[sn2,s]

6.Second,though the job is not good,but he take[vp3,1-]it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in finding jobs.

7.Life expectancy was rising however[wd3,s-]infant mortaility[fm1,-]is belowing[fm2,-].

8. It suggests that if you want to achieve something quickly,however[wd5,-s]you always can not get it.

9.The latter may be the perfect example.Conversely,[wd3,-]the former’s job is steady.

10.But others rather than[wd5,2-]change their works[wd3,1-]more often.

11.at normal speed,[sn2,s]he can finish it;[sn8,s-][sn1,s] but when he does it at higher speed,he can’t accomplish it on the contrary[wd5,s-].

12.neglect some details of the article.Despite I read more carefully than do quickly.[sn8,s-]

从例句1-6,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学习者对于although,though和but的用法没有正确或完整的理解。although是从属连词,应该用来引导从句,例句1中,although被误用为介词,应将其改为in spite of或despite。though可作连词亦可作副词使用,都表达语意上的转折关系。而例句2中的though被误用为介词。例句3中,前半句应该是一个条件,后半句是一个期望中的结果,根据前后语意判断,这应该是条件句,而不是逻辑上的转折关系,因此,应该将though改成if。这是一个连接词选择错误的句子。例句4中的but是一个多余的词,因为一句话中也不可能有两个连接词存在。例句5中,although作为从属连接词只能引导从句,而不能单独存在。例句6中,though和but是不可以在同一个句子中存在的,应该删掉其中的任何一个。然而,像这样的连接词重复的情况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中还有很多。这说明中国学生对连接词用法的掌握程度仍然还处于低层次水平。

例句7、8、9中出现了有关转折连接副词的使用情况。例句7和9中,前后句是逻辑上的语意对比关系,while一词自然是首选,而however和conversely作为表达转折关系的副词在句中使用很显然是不恰当的。例句8中的,however与if在同一个句中,语意上很显然是矛盾的,从语法结构上看,应该将其删掉。

例句10、11、12中出现了有关转折介词短语的使用情况.例句10和11中but已表达了语意上对比关系,因此rather than和on the contrary在句中的出现就是多余的了。例句12中,despite后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despite为介词,其后应跟名词或名词短语,因而此处应该是选词错误。根据前后的语意关系,此处应该是因果关系,而非转折关系,将其替换为Therefore,应该更准确一些。

综上所述,中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议论文中出现的连接词误用情况大概可以分为这几类:误把连词当介词使用,误把从属连词当并列连词使用,重复使用表达同一语意的连接词,语意不清导致选词错误或使用不必要的转折连接词等等。导致这些误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们对于连接词的多功能性以及一些连接词之间潜在的细微差别的意识很少,对于特定的转折连接词的用法规则掌握的还不够。其次,母语迁移,即在二语产出过程中汉语思维模式的干扰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都说明中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英语作文中使用连接词方面尚有很多不足之处,他们对连接词的使用从某种程度上说仍然还处于初级水平。Crewe曾提出:对于某些语意不明确的连接词,不用比误用更可取,因为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来理解文章中的逻辑关系。

5 结语

本论文主要从频率、位置和误用三个角度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议论文写作中使用的转折连接词做了详细的调查和探究。应该指出的是,本论文使用的语料库只是中国学习者的一个子语料库,并且因为考虑到篇幅和检索的方便,调查的转折连接词皆为常见的词语,而对一些如as,whatever,no matterwho/… ,even if,atall events,in any case/event/rate等等在话语中同样可以表达转折关系的连接词并没有列入调查的范围。此外,在分析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议论中误用转折连接词的原因时,本文主要将其归为母语迁移或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至于是否还有更深层次或学习者个体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

[1]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赵蔚彬.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逻辑连接词使用量化对比分析[J].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002,(2):72-77.

[4]马广惠.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语言特征的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345-349.

[5]陈新仁.话语联系语与英语议论文写作:调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350-354.

[6]罗一.研究生英语论文中连接副词使用情况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59-62.

[7]潘璠,冯跃进.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写作中连接词用法的语料库调[J].现代外语,2004,(2):157-162.

[8]徐海铭.中国英语专业本科生使用元语篇手段的发展模式调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3):59-63.

[9]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0]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M].(The Extended 4th.Edition).The Commercial Press of China.2002.

[11]桂诗春,杨惠中.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12]薄冰.薄冰英语语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

[13]莫俊华.中国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因果连接词的语料库研究[J].外语教学,2005,(5):45-50.

[14]Biber,D.,Johnson,S.,Leech,G.,Conrad,S.,&Finegan,E.(2000).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5]文秋芳,丁言仁,王文宇.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高水平英语学习者语料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268-274.

[16]Quirk,R.,Greenbaum,S.,Leech,G.and Svartvil,J.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2.

[17]陈宗玉.衔接英语语篇的逻辑纽带[J].唐都学刊,1998,(4):103-106.

[18]Crewe,W.J.The illogic of logical connectives[J].EFL Journal,1990,44:316-325.

猜你喜欢
本族语句首连接词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英语倒装句用法归纳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科技写作中的词块:语料库方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述评
英汉本族语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音感知及言语理解度的对比研究
论句首“正是”的篇章功能
英语连接词:传统与反思
英语连接词的显功能初探
浅谈倒装句高考考点
麻雀作文
最容易发的音与最难发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