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题材 别样风采
——评电视剧《中国地》

2013-12-12 17:16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清风抗战战争

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需要一种崇高的精神引领大众,文学艺术要给民众以精神动力和智慧支持、思想启迪和心灵慰藉,就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回应社会变革的激荡,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和人民奋进的号角。而以各种侵略与反侵略、殖民与反殖民、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作为创作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就成为记载与书写历史、表现与反思战争以及体现国家意志、民族精神、人性善恶和英雄主义生动形象的教科书。

具体到我们中华民族,上个世纪的中日战争曾给我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构成了我们整个民族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记忆。正是这种集体的历史记忆,激励着我国抗战题材电视剧对这场战争反复无尽地再现。如何能真实客观地再现历史,发扬光大并一代代传承中华民族历史上英勇顽强、誓死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是国人今后永远面对的课题。综观近年来的电视荧屏,不断有大篇幅抗日战争题材的电视剧亮相荧屏,抗战剧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与都市剧、偶像剧等分庭抗礼的重要类型剧。不管是《南京1937》、《正气歌》、《赵一曼》,还是《军歌嘹亮》、《平原枪声》、《夜幕下的哈尔滨》等等,虽然这些以抗战为大背景的电视剧中不乏优秀之作,但让人生憾的是更多地陷入了英雄抗日、政治抗日等传统抗战剧的套路。而电视剧《中国地》的成功上演,让人领略了别样风采。

《中国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传奇故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步步紧逼,志在亡我,而国民党军队奉行不抵抗政策,形势危在旦夕。辽宁省朝阳市清风岭地区一个叫“赵老嘎”的汉子,带领全家、全村民众浴血奋战,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固守清风岭坚持14年之久未让日军占领的抗日传奇故事。14年中,他们坚持抗战,誓死坚守住脚下清风岭的这片土地,日本关东军也奈何不得,把傲然屹立在“满洲”大海中的清风岭这片土地称为“中国地”。正如导演阎建钢所言:“某种意义上说,8公里中国地是东北沦陷区屹立不倒的中国象征,是不屈不挠、血战到底的国魂象征。它象征着中华儿女反抗侵略的决心与勇气,象征着逆境中的抗争信仰和胜利曙光。”

一部影视剧主题是否宏大鲜明、思想内涵是否深邃厚重,往往是衡量其质量高下的关键。《中国地》在再现以赵老嘎为首的清风岭人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之下浴血抗战14年之久的感人故事中,迸发出来强烈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其引发强烈反响的核心因素。但让人欣喜的是,《中国地》挣脱了传统抗战电视剧的窠臼,通过底层民众的视角,从单个个体的小角度进行切入,凸显了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传奇与抗争史诗。尤其是电视剧结尾部分赵老嘎高喊“中国地”与敌人同归于尽时,更是将中国人的民族血性推向了极致。正如杨新敏所说,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剧,都可以而且应该做到“努力真实地表达对于世界和人生的体验和认识,为人们提供一种人文远景和审美理想,复活人类面对生活的勇气、荣誉感、希望、自尊、同情心与怜悯心及自我牺牲精神。它的着力点不是满足观众的娱乐需要,而是以真善美去陶冶人,去净化人的灵魂”。[1]以赵老嘎为代表的清风岭人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

《中国地》在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基础上,多线并举,对历史和人性作了深入思考和精彩的镜头表达,呈现出较高的美学价值。该电视剧虽以抗战为背景,但是巧妙地将战争与生活、战争与文化交融通汇,不拘泥于残酷的战争本身,对历史与生活进行了深刻洞察和准确把握。该电视剧花了大量篇幅还原了在民族国家危亡时刻,在爱国情绪鼓舞下的普通老百姓的生命本原状态,那些颇具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生活场景、行为方式、语言等等,在电视剧情的推进之中,得到了极富韵味的展示,印证了不管环境多么恶劣,顽强生存、绵延不息永远是中国人不变的生活旋律,清风岭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地”。

一部真正优秀战争题材的电视剧,不光要真实客观地再现战争场面,还应该透过战争的表象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中国地》亦有意于此,它把触角深入到每一个处于水深火热战争中人物的内心深处,反映他们对战争的真实看法,从而折射出更多更真实的反战内涵,它没有循规蹈矩,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善恶层面,而是为观众提供了另一种看待抗战史的蹊径。另外,电视剧中那些惨烈的战争场景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赢家,敌我双方都会有无数幸福的家庭因此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我们应铭记战争中曾带给我们的伤痛,彻底远离战争,珍爱和平,让战争的硝烟不再弥漫,让地球成为宇宙中最美的地方。

贺敏在 《论新世界战争题材电视剧的价值变迁》中写道:“现代战争叙事主张走情感路线,聚集不同个体,直面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断裂。情感逻辑倾向于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本真性和发展性,并通过普通人在战争中的生存与精神状态来反观一个国家的历史,思考历史发展中的生命意识。”[2]《中国地》中的赵老嘎不是概念化的,他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农民,一开始还有点土匪性质,是一个浑身充满缺点却依旧可亲可敬的小人物。他相信八字,把大儿子心仪的姑娘赶出家门,还时不时地骂老婆:“老娘们儿,别多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他偏爱小女儿,那么大了,还叫她坐在自己腿上,因为他觉得她是闺女。而对儿子则近乎残酷,因为他认为 “男人要成大业”、“要接替我跟鬼子干”。而在赵妻受伤后,赵老嘎这个整天喊着吼着老婆的火爆汉子,却满含柔情地守在老伴儿跟前。这个细节犹如点睛之笔,一下子就把这对被战火波及的夫妻间的生死之情刻画得感人至深。但当赵老嘎得知女婿叛国投日真相后,他大义灭亲,坚决捍卫自己民族的尊严。赵老嘎作为一个普通人,有缺点,有陋习,但关键时刻却是一个有担当、靠得住的真英雄。赵妻是典型的东北农村妇女,既有传统女人的纯朴善良,又有巾帼英雄的勇敢坚强。在腥风血雨的岁月里,她和赵老嘎不弃不离,生死不移。不单只是赵老嘎、赵妻,实际上永志、永清、秀春、翠翠、七巧等,都在不同层面进行塑造,颇具立体感,这些普通的清风岭人在历史的关节点上翻转腾挪,都成了活生生的“这一个”。《中国地》中成功的人物塑造也让我们深受启发,虽然恢宏壮阔的大历史里的“边角余料”通常很难进入大众的视线,但一旦被独特的视角所观照,人们会发现这些小人物身上能迸发出灿烂的人性光辉。

电视剧虽然是一种大众文化,但是《中国地》创作人员能站在一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高度进行创作,实乃可贵。《中国地》对清风岭十几年的风雨沧桑做了深入和丰富的描述,透过清风岭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命运和际遇,来感怀中国的命运和际遇。这种感情是一种深沉的认同,是一种对于自己国家、民族、社会以及自己的血脉真切的体认;同时也是一种深厚的精神积淀,一种来自于悠久文明的内在底蕴的自然呈现。

《中国地》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中国价值让它有幸成为荧屏难得的一笔精神财富,也必将在中国电视剧史留下不可磨灭的精品足迹。在社会日趋浮躁、价值观混乱的今天,“中国地精神”的出现,及时滋养了人们干涸的心田。在赵老嘎及“中国地”抗战感染下,年轻一代得以重新树立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自己的积极价值观,彻底摒弃“抱怨文化”。正如该电视剧出品人中视传媒总经理王焰坦言:“《中国地》带给观众的是一颗中国心、一腔中国情,更重要的是一个伟大的中国魂,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受用一生的财富。”

《中国地》的“另类”质地让人看到了抗战剧的希望。历史的硝烟已经远去,我们回忆战争,表现战争,是因为我们珍爱和平,热爱祖国,绝不是为了重现战争。立足今日时空,牵手往日时空,那历久而弥新的家国情怀,将永驻我们的情感形式。

[1]杨新敏.电视剧叙事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121.

[2]贺敏.论新世界战争题材电视剧的价值变迁[J].电影文学,2010(12):14.

猜你喜欢
清风抗战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9月,清风送爽 高远辽阔
被风吹“偏”的战争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他们的战争
Way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hina’s rural area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携清风一缕,叹浮生轻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