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3-12-12 22:55邱春英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1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意识

邱春英

全球化趋势下国家间的经贸文化往来日益密切。这种趋势需要更多熟练使用外语的专业人才参与其中。国际交流合作中,英语作为通用语言使用的广泛程度远超其他语言。我国很多地区对不同阶段英语学习者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本科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须参加由教育部高教司主持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我国对于英语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即使是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也并非都能准确得体地用英语交流,部分原因是学生对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不了解,导致在使用英语时不知如何选择语言材料。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问题可分为两类:教师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过多强调语法规则、关注语言形式,忽视语言表达的思想;受制于自身英语文化积累不足,教师不能敏感地捕捉语言材料中的文化信息,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欣赏语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能挖掘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间的联系。这一处理英语传递的文化信息的方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错误地理解语言文化的关系,最终导致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只关注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的内涵。

大学英语是公共必修课。每所大学对英语教学给予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学生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毕业后却少有学生能用英语与人得体地交流。学生的投入和产出极不匹配。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如下:没能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语言而将英语学习等同于背单词,交流时根据中文的思想拼凑英语表达形式;学习英语的目的单一化,将语言学习过程等同于英语四、六级考点的积累过程,重视单词的意义、用法和搭配等信息,忽视文化信息积累。

跨文化意识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输出的自觉性。跨文化意识有四个层次:“注意到一些表面的文化特征;对对方文化与自己文化显著差异的某些有意义的文化特征有所察觉;对与自己文化有显著差异的异文化特征,在理论或理性上能够理解;可以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真正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胡文仲,2004:151)第四个层次要求跨文化交际活动参与者在实际交际环境下,根据对对方文化的了解适时调整交际内容进行跨文化交际。在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环境下,学校教育阶段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但可将第三层次的要求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原则。这种原则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逐步意识到异域文化,在理论或理性上理解异域文化,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Seelye指出,跨文化交际策略教学中总目标是“所有学生都应发展在目标语社会中得体地活动和与该文化承载者交流所需要的文化上的理解、态度及具体技能”(转引自胡文仲,2004:151)。这里谈论的虽是关于跨文化交际策略的教学问题,但谈及的内容对大学英语教学不无指导意义。该目标涉及两方面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接纳目标语文化,努力做到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在学习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二者相辅相成。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个复杂的概念,很多学者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论述。Bennett,Bennett&Allen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三层含义:“超越民族中心思想的能力、善于欣赏其他文化的能力和能在一个或多个文化环境中恰当表现的能力。”(转引自张红玲,2007:67)该定义强调跨文化参与者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通过实践反思自己的言行,摆脱民族中心思想束缚,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理解欣赏他文化并在具体的跨文化语境中得体地交流。

上文表明跨文化意识的强弱是能否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不能意识到文化间的差异或意识到差异但不能积极调整自己对待他文化的态度都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是弄清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走出学习英语就是学语法记单词的误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诠释和传播文化的工具。学习语言既要掌握其作为符号系统的基本规则和常识,又要了解其承载传递的文化信息。否则会词不达意,无法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掌握语言符号系统的规则和常识有助于掌握语言表达的形式,了解语言传递的文化信息能使学习者得体地使用语言,实现其交际功能。

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谨记语言的基本社会功能是交流的工具。教师应以教材为语言依据,引导学生了解语言知识,积累文化信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得体地使用语言。教师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时应适时介绍中国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帮助学生明白在相应的文化语境下如何用英语得体地交流。否则,过分强调英语文化会误导学生忽视本国文化甚至轻视本国文化。为此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的中外文化素养,使自己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对中外文化还应有客观的态度,既不能认为中国文化优于外国文化,以中国文化优越论看待一切外国文化,也不能认为外国文化优于中国文化,以文化奴性态度对待一切外国文化。

其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基础阶段教学中可开设介绍中西方文化的选修课,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及其差异,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及正确的文化观。此外,还可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中西方文学经典,感受不同的文化对语言交际的影响,帮助学生培养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要引导学生改变依赖课堂教学学习英语的被动局面。语言学习是渐进持续的过程,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知识,积累文化常识,训练思维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学习英语能了解英语传承的文化,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及认识世界的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1]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胡文仲比较论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意识
情景交际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