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河南实证

2013-12-13 02:39王琳玮周丽华
关键词:民办民办高校结构

王琳玮 周丽华

(黄河科技学院 新闻中心理论部,河南 郑州 450063)

民办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研究:河南实证

王琳玮 周丽华

(黄河科技学院 新闻中心理论部,河南 郑州 450063)

民办高等教育结构是民办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综合结构,是民办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民办高等教育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利用率和教育功能的发挥。文章将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结构作为研究案例,关注河南省民办高校在不同地域、层次和科类中的分布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本着全面发展、重心有异的原则,从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等层面,对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结构的全面优化提出探索性的战略构想。

民办高等教育;民办高校;结构优化;河南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正从注重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如果说过去不管是政府还是人民大众普遍关注的是高等教育数量的普及,那么现在则开始转向追求质量的提升。“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进行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从“补偿性增长”向“适应性增长”并逐步向“战略性增长”的方向转变,不仅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据《2012年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 442所,其中民办高校707所(含独立学院303所),占28.95%;民办高校在校生533.18万人,①其中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55人,本科在校生341.23万人,专科在校生191.94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2 563.30万人的20.80%。②教育部:《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3-08-16,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308/155798.html。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优化民办高等教育结构是民办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合理的民办高等教育结构,能有效整合和利用教育资源,有效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高民办高等教育质量,推动民办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区域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河南作为我国的人口与教育大省,具有代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整体情况。笔者通过对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结构现状的分析,提出结构优化的战略原则与思路,以期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整体结构优化与内涵式发展的推进尽微薄之力。

一、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

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结构直接关系到全省的人才培养结构,关系到人力资源的发挥、应用以及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就目前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而言,在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还不能适应河南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需要。其主要表现为:布局结构缺乏统筹规划,发展不平衡;层次结构中研究生和本科教育缺乏,专科教育饱和;科类结构中传统的应用类专业占主导,新兴的应用型学科不足,专业结构滞后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

(一)地域分布不均匀,辐射力不够强

截至2012年4月,河南省共有普通高校112所,其中公办高校86所,民办高校26所。民办高校有16所分布在省会郑州市,2所分布在商丘市,安阳、焦作、新乡、许昌、周口、漯河、南阳和信阳各1所,濮阳、鹤壁、济源、开封、洛阳、三门峡、平顶山和驻马店尚没有民办高校,这与86所公办高校在全省各省辖市全面开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各省辖市公办高校数见表1)。当前河南高等教育地域分布存在的关键问题是没有发挥出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相容性、互补性以及有益补充的作用,濮阳、鹤壁、济源、漯河和三门峡5个省辖市尚没有本科高校,濮阳、济源和三门峡3个省辖市只有1所公办专科学校,无民办高校,高等教育资源在全省的分布还极不平衡。这种非均衡集中布局状况制约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束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利于有效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不利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向经济发展薄弱地区和广大农村的辐射。

表1 2012年河南省省辖市普通高校数量/所

(二)各层次教育类型发展不平衡

根据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的经验,“宝塔形”结构是较为合理的层次结构。然而目前河南民办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呈现的是极端的“梯形”结构,即河南省民办高校尚没有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且本科教育相对匮乏,仅占整个民办高等教育的26.92%,专科教育却占73.08%,发展趋于饱和(见图1)。由此可见,河南省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和重心都明显偏低,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偏小,专科生比例偏大且特色优势不突出,民办高校培养专业型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较弱,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图1 河南省民办高校办学层次情况

(三)科类结构分布区域化不明显

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专业划分过细,口径较窄,综合性和交融性不足,且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重专业外延、轻专业内涵的倾向。二是专业结构中文秘、财经和管理等文科热门专业与通用性专业所占比重偏大,重复设置现象比较严重;农学、理学类等社会经济发展亟需的新兴专业和理工科应用专业规模偏小,与河南省先进制造基地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见表2)。三是民办高校缺乏对地方经济结构、市场需求和长远效益等问题的敏锐把握,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争相趋热避冷,出现专业设置趋同、就业人才饱和的状况,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战略原则

目前河南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高等教育布局缺乏合理的规划,对民办高校的发展缺乏规范化调控,相关政策法规的针对性与前瞻性不强。在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与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今天,亟需把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全面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中统筹部署,从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等层面整体规划民办高校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亟需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化结构和调整布局为重点,充分发挥民办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作用,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推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和特色的形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实现河南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表2 2012年河南省7所民办本科高校按13个学科门类开设的专业数

(一)点面结合,齐抓规模效益与龙头高校

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以重点建设带动整体发展。通过龙头高校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提高民办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树立民办高等教育的良好社会形象,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服务。

1.全面支持民办高校的发展,推进民办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设立专项民办高等教育基金,专门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在公共服务和信息平台、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以及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建设。

2.有重点地扶持一批高层次的民办高校,打造河南省民办高校复兴的龙头。从财政支持、师资保障等方面对民办高校予以引导与优惠。将规模效应的吸引作用与龙头效应的助推作用相结合,发展一批可与公办高校相媲美的综合类民办高校,形成合力振兴河南省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错位布局,实现区域竞争与共同发展

只有在布局、层次和科类结构上进行错位发展,民办高校才能减少与公办高校和其他民办高校之间的恶性竞争与重复建设;只有在办学特色上另辟蹊径,才能避免与公办高校的同质化办学,形成自己的品牌和优势。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进而形成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

1.实施错位竞争战略,引导不同地域的民办高校在不同层次和领域办出特色。打破各地高等教育市场中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间种种显性与隐性的政策壁垒,为民办高校营造一个开放公平、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鼓励高校间通过合并、改建、改制和合作等形式,进一步扩大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增强民办高校的办学实力,提高民办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使河南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布局、层次和科类结构更具鲜明的地方特色。

2.探索民办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办法,构建全省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系。鼓励民办高校自主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性法人或营利性法人两种类型。政府以分类为依据,对不同类型的民办高校进行规范管理和财政支持,在明晰产权、财政拨款、政府补助、税收设计和审计办法上给予不同的政策扶持。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要与公办高校一视同仁,在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公共财政资助与奖励、财政拨付科研经费、税费以及用地等方面,让其获得与公办高校同等的优惠条件。

三、优化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思路

民办高等教育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民办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教育功能的发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关系到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推进。为进一步优化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结构,实现民办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笔者提出以下三条战略思路。

(一)因地制宜,根据发展情况实施区域指导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第一条指出:“优化结构,调整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结构,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04-20,http://www.gov.cn/zwgk/2012-04/20/content_2118168.htm。要充分发挥民间资金的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同时要注意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实现高等教育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地方政府要以“引资兴教”为突破口,把优化民办高等教育的投资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出台专门的民办高等教育促进政策,为民间资本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扶持政策。通过鼓励教育集团、集团公司投资,引进外资或发达地区的资金等形式,多渠道地促进社会资金投入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对于高等教育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省辖市,如郑州、商丘等,应适当减缓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教育质量和推进内涵发展上。依据当地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鼓励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学校发展模式等方面办出特色,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通过调整高校的布局结构,逐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中原城市群为骨干,其他省辖市合理布局,能更好为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等教育体系。

(二)因势利导,根据发展现状定位培养目标

当前民办高校之间存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雷同、学科专业设置缺乏特色以及定位不明等情况,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也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种人才类型的需求。教育主管部门应引导民办高校根据自身现有条件和发展前景,对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办学专业和办学特色等进行合理定位。

1.顶层设计,构建民办高校分类框架与评价体系。河南省教育主管部门应按照全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以及不同层次的民办高校的功能定位、学科门类设置等,设计民办高校分类框架与评价体系,明确不同层次民办高校各自的职责与分工,激励各级各类高校按照分类指导框架科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实现多样化发展。同时,与高校分类指导及其评价体系相呼应,完善政府分类拨款和分类资源配置制度,使各类高校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任务和功能定位获得相应的财政支持,鼓励高校在不同层次类型中争创一流,从而逐渐克服高校热衷于层次提升和规模扩张、盲目追求升格、定位趋同、特色缺乏等同质化倾向。对民办高校实行按类要求、分类指导与分类管理,能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2.打造品牌,建设河南民办高等教育名校。政府要把民办高校品牌发展战略纳入地方政治经济发展规划,确立教育优先、民办教育优先的“两个优先”理念,制定突破性的政策举措,把民办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和层次提高纳入地方高等教育长远发展规划,遴选部分重点建设的民办高校,支持其双向突破。一方面要引领高端,比如获准硕士、博士授予权,培养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要面向民生,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通过“扶优扶强”的方式,建设一批各具品牌特色的示范性民办高校,进而带动其他民办高校的发展,最终形成公办、民办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态势。

3.结构优化,构筑梯度合理的人才培养层次结构。针对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薄弱,而专科生教育饱和的现状,要适当压缩专科生规模,稳步提升本科生规模,探索发展研究生教育。首先,要对民办本科院校在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保持其数量的平稳发展,推动其质量的逐步提升。积极推动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民办本科院校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的立项建设。其次,要逐渐减少专科生的招生名额,包括成人教育也应搞层次高的“专升本”或继续教育。同时,积极鼓励职业型民办高校的发展,包括原来的专科学校转轨或成人高校改为高职的学校,省政府应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统筹调整和审批权限,对此类学校在审批、招生数量和专业设置等方面给予更宽松的政策。

(三)因需定教,根据生产布局构建人才优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高等教育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07-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高校按专业培养人才,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要通过专业的优化调整,进一步突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高等教育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同时超前部署符合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亟需的相关学科专业,更好地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新要求,反映人才培养规格和就业面向。*林蕙青:《增强使命扎实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国教育报》2012年12月4日,第1版。

1.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及预警机制,为优化高校科类结构提供有效的指导。政府及高校需要不断地科学预测社会紧缺的专业人才,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第一位的因素考虑,并根据预测超前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从而更好地达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完美衔接,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能力。虽然河南省和郑州市每季度都会发布相应的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但尚未建立起具有前瞻性指导意义的人力资源需求变化预测公布机制,缺乏多部门合作的、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反馈和变化而实际公布的人才需求预测和预警机制。省政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与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及预警机制、信息滚动更新及其发布机制,建立行业企业及专门性高校之间资源共享机制等,以弥补市场缺失和克服地方局部利益的局限,帮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产业行业发展特点及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从而适应经济、产业、人口和区域生产力布局的需要,科学地布局民办高校及其专业科类结构,推动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与层级结构相结合,优化不同类型民办高校的科类结构。针对不同层次的民办高校有不同的发展规划与要求,更好地构建不同类型与层次的优质民办高校,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需求。第一,鼓励有实力的民办高校申硕,培养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性学位研究生。加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专业的建设力度,重视与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密切结合的应用型专业,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要面向河南的支柱产业,如在电子化工、生物制药等高精端领域致力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有重点地建设和培养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专业,大力开展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工程,逐步形成优势学科专业群,突出代表性、示范性和导向性。未来应考虑根据产业行业发展特点及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及国民经济生产力布局,调整民办高校专业结构,增加紧贴行业特色、应用型的学科专业,将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对实用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依照高等教育不同层次、类型的规格要求,推动民办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陈国良、董业军、王秀军:《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第3期,第49-54页。第二,专科层次教育要致力于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开设应用型专业,压缩文秘、财经和管理等文科热门专业,培养大量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面向河南省产业机构调整的机会,优先发展应用型专业和紧缺专业,增设和升格的学校要有明确的办学定位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科专业应与上述的人才需求相吻合。可增设一批轻纺食品、水利、交通运输、环保、气象与安全、农林牧渔、土建、材料与能源、制造、公安、财经以及资源开发与测绘等*《河南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二五”规划》,2012-09-15,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2/10/08/010337191.shtml。特色鲜明、社会亟需的高等职业学校,增强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努力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民办专科院校要回避所谓“热门专业”的重复开设,像郑州理工职业学院、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焦作工贸职业学院、周口科技职业学院以及南阳职业学院等一批职业院校,应引导其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实行严格的资格认证,保证毕业生的质量与就业。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Henan Empirical Study

WANG Linwei & ZHOU Lihua

(NewsCenterofHuangheScienceandTechnologyCollege,Zhengzhou,Henan, 450063,China)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 is the connection method and rati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components in the system. It is a multi-dimensional, multi-level complex integrated structure, and is an expression of the macro-structure of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 Whether the structure of the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 is reasonable or not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role of education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and the education function.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of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 in Henan is used as a case study, and it pays attention to the distribution state of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Henan Province in different regions, levels, and subjects, and their existing problem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 focuses, it proposes the exploratory strategic vision to fully optimize the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 in Henan from the layout structure, hierarchy and discipline structur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tructure.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structure optimization; Henan

2013-02-25;

2013-06-27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880021);2013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CJY020);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3A880784);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QN-200)

王琳玮,男,河南新乡人,助教,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规划。

G648.7

A

1671-2714(2013)05-0012-05

10.3969/j.issn.1671-2714.2013.05.003

(责任编辑毛红霞)

猜你喜欢
民办民办高校结构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论结构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论《日出》的结构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