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选择与运用的探究

2013-12-16 05:58杨智红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匈奴史料漫画

杨智红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目标》对开展史料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搜集和整理简单直观的史料,提取信息,用以了解和解释史实;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意识与思维。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要用史料,更要注重史料的选择与运用,选择史料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现就自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用问题谈一点体会。

首先,史料的选用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水平。教学工作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我们的史料教学,不应该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之下,也不能过于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应该在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水平上。

如在七年级第一册《汉朝的兴盛》一课时,介绍汉朝兴盛的历史背景时,向学生出示了一段材料:“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解释了 “醇”、“驷”两个字。这时学生就读懂了这段材料:皇帝出行也找不到同样毛色的4匹马来拉车,有时宰相将军出门只能乘牛车。我进一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我们从材料中得出的直接信息或叫表层信息。对于我们认识历史来说,只知道表层信息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深层次的信息,这是对我们更有价值的东西。那么,上面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汉朝初期经济情况怎么样呢?学生回答:穷。我又问汉朝建立时仅仅是经济萧条吗?接下来又讲述白登之围的故事:刘邦在打败项羽建立西汉之后觉得自己的实力很强大了,于是他就想同一直骚扰中原边境的北方少数民族匈奴人进行决战,但结果却被匈奴人围困在白登七天七夜,最后贿赂匈奴的阏氏才侥幸解围。这个故事说明了汉朝在军事怎么样?学生回答:弱。我又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是皇帝,面对这种经济萧条,国力不足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进行小结:汉朝的统治者,对内他们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也就是减轻徭役、减轻赋税,鼓励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而面对匈奴人的滋扰,不得不采取委曲求全的“和亲”政策,就是把汉朝宗室的女儿嫁给匈奴人,还要送上金银财物,以缓和同匈奴的关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七十年,经济状况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请同学看材料:“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史记。平准书》)你得到什么信息?学生回答:经济很富。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为西汉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汉武帝即位后,推行了一系列的统治政策,汉武帝时期成为汉朝的鼎盛时期。

其次,史料的选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在的学生从小都是看动画片、漫画书长大的,学生喜欢漫画。漫画史料以其夸张的形式来表述历史事件或人物,把繁杂枯燥的历史知识演绎成喜剧色彩的图文漫画,具有讽刺性、幽默性和哲理性等特点。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和再现历史信息,是一种宝贵的视觉史料,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种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所以,在教学中选择漫画史料,可以让学生在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记住历史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七年级第二分册《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一课,讲到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我使用了两张历史漫画。针对第一幅漫画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图片中的龙代表的是什么?众多的人物又代表的是什么?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针对《时局图》,提出的问题是每一个动物分别代表的是哪个国家?它们所在的位置有什么寓意?这样,学生就可以认识到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局势,以及列强在中国所划分的势力范围。而且,我在讲述每个动物所代表的国家时,学生脑海中就可以呈现出列强在中国版图上所占据的位置;在情感上,学生可以体会到由于列强的瓜分,导致了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对中国面临的沉重的灾难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最后,史料的选用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我在讲授《新文化运动》一节时,导入新课就运用了以下几张:魏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的图片资料: 然后提出问题:结合图片思考,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目的达到了吗?学生进行思考后有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指出:魏源作为最早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主张向西方学习器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李鸿章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也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康有为和孙中山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又有学生进一步指出:这代表了中国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从器物而至制度,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但均未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在奋斗与挫折、希望与失望中缓慢延伸。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的方案蓝图、文韬武略甚至头颅鲜血痛付东流。西学东渐的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在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中国却全然变了模样,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人们开始从器物、制度的层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掀起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民族反思的浪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新文化运动。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又导出了新授内容。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

总之,史料的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史学观。历史教学应当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及教材为依据,最大限度地利用史料教学的优势,发挥历史教育功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匈奴史料漫画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义退匈奴兵
飞将军抗匈奴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