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零售商纵向溢出效应研究

2013-12-17 11:06张丽淑魏修建黄振辉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消费品跨国零售商

张丽淑 魏修建 黄振辉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

过去十几年,我国零售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得益于政府政策规制的放宽,国际零售商在我国的业务迅速扩张。所以,无论源于对“终端为王”、“零供冲突”以及供应商“利润边缘”呼吁等现实的担心,还是源于对跨国零售商影响的疑惑,学者们的研究越来越关注跨国零售商对其上游制造业所产生的影响,亦即跨国零售商纵向溢出效应是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的。

近几年来,学者们对零售业的关注,一方面是对其在促进国际贸易中所扮演的中间角色的重新审视及探析,并获得了诸多重要发现(Andrew B. Bernard等2010;Emek Basker and Pham Hoang Van 2010;JaeBin Ahn等 2010)注Andrew B. Bernard, J. Bradford Jensen, Stephen J. Redding, Peter K. Schott. Intermedi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Wholesalers and Retailers in US Trad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0(5):408-413.注Emek Basker, Pham Hoang Van. Imports ‘R’US: Retail Chains as Platforms for Developing Country Impor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0(5): 414-418.注JaeBin Ahn, Amit K. Khandelwal, Shang-Jin Wei. The Role of Intermediaries in Facilitating Trade, NBER Working Paper No.15706, 2010 (1).。另一方面,即是从产业链角度分析零售商对产业链条其他主体的影响,尤其是跨国零售商扩张对东道国制造行业的影响,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如Javorcik、Keller and Tybout(2008)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分析了沃尔玛进入对墨西哥肥皂、洗涤剂和表面活性剂产品行业的影响。他们的研究表明:沃尔玛对无质量改进的产品要求持续的价格下降,这对制造商形成了强大的创新激励,激励其提高产品质量或生产效率;另外,沃尔玛接近边际成本的定价使得一些低效率生产者退出市场注Beata S. Javorcik, Wolfgang Keller, James Tybout. Openness and Industrial Responses in a Wal-Mart World: a Case Study of Mexican Soaps, Detergents and Surfactant Producers, The World Economy, 2008 (12):1558-1580.,这与Durand (2007)对墨西哥生产者所作的判断是一致的注Cedric Durand. Externalitie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Mexican Retailing Sector,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7(2):393-411.。Javorcik and Li(2008)研究了跨国零售商通过后向关联对罗马尼亚食品制造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国零售商扩张使得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而且大企业所受影响比小企业显著注Beata S. Javorcik, Yue Li. Do the Biggest Aisles Serve a Brighter Future?—Global Retail Chai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Romania,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4650, 2008 (6).。与Javorcik and Li(2008)研究层面类似,Iacovone、Javorcik、Keller and Tybout(2011)通过构建动态产业模型刻画了墨西哥制造商面对沃尔玛扩张的反应,并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了模拟及实证检验,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沃尔玛进入对不同规模企业的销售、投资、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迥异。整体来看,大企业受到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市场份额和创新活动向大企业集中,而小企业与之相反[注]Leonardo Iacovone, Beata Javorcik, Wolfgang Keller, James Tybout. Supplier Responses to Wal-mart's Invasion of Mexico, NBER Working Paper No.17204, 2011(7).。Head、Jing and Swenson(2010)立足跨国零售商扩张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视角的研究发现,跨国零售商的存在增强了本土供应商的出口能力,提高了城市层面的出口水平[注]Keith Head, Ran Jing, Deborah L. Swenson. From Beijing to Bentonville: Do Multinational Retailers Link Markets?NBER Working Paper No. 16288, 2010 (8).。总之,上述学者关于跨国零售商影响所进行的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的分析为后续研究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这一问题之所以得到学者们的关注,是以跨国零售商全球性扩张并取得骄人成绩为背景的,也是与零售商在产业链中地位得到更深层次的认识相联系的。

我国学者石奇、岳中刚(2008年)基于双边市场理论和零售商主导的市场环境,分析了顾客、零售商和制造商的利益关系,对零售商主导的纵向关系进行了评价[注]石奇、岳中刚:《零售商对制造商实施纵向约束的机制和绩效评价》,《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5期。。丁宁(2010年)基于生产者服务视角,分析了零售商对区域内制造商的绩效影响[注]丁宁:《零售商对制造商行使纵向约束的绩效》,《财贸经济》2010年第2期。。但是,国际零售商不同于本土零售商,其区别不只在于规模、资本方面,更重要的是前者所具备的全球采购网络,而对本土供应商的依赖相对较弱,其可以通过进口替代为本土制造商引入竞争,故其影响也有别于本土零售商。我国也有学者研究了商业FDI对本土制造业所产生的影响,如巫景飞、林暐(2009年)利用我国省级制造业数据实证分析了商贸流通业FDI进入程度对本土制造业效率产生的影响。他们认为,短期而言,商贸流通业FDI 进入会对本土制造业效率带来负面影响,但长期而言会有积极作用,产生纵向技术溢出效应[注]巫景飞、林暐:《本土制造业从商贸流通业的FDI中获益了吗?》,《财贸经济》2009年第12期。。赵霞(2011年)同样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把本土制造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关注商业FDI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产生的效应差异[注]赵霞:《商业FDI对本土制造业:溢出还是挤出》,《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2期。。综上可知,跨国零售商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问题已经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是,与国际研究相比,针对我国的探讨依然比较薄弱,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这是与研究视角、方法以及所能获得的数据资料相联系的。

从理论上来讲,跨国零售商的存在可以对制造商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原因有如下几点:其一,跨国零售商销售网络的扩展可以降低制造商的分销成本,一方面源于跨国零售商统一配送中心对供应商配送的替代,另一方面源于制造商通过与大的跨国零售商合作可以实现大批量、少批次配送,降低了其分销压力;其二,跨国零售商的存在扩大了制造商所面对的市场范围和消费者集合,使其更容易获得规模经济;其三,跨国零售商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张缩小了其与区域制造商的空间距离,方便了制造商与零售商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制造商熟悉跨国零售商对产品的要求,也更容易从零售商那里获得生产性指导,以提高产品品质;其四,跨国零售商一般具有超现代的零售技术和数据库系统,制造商可以分享其所采集的消费者需求信息、产品销售动态以及库存状况,这都有利于制造商实现劳动力的节约、高效安排生产。

从竞争层面来看,跨国零售商的扩张可以提高供应商的竞争压力。因为,跨国零售商一般拥有全球性采购网络,其可以选择进口商品从而降低对本土制造商的依赖程度,这实质上是为本土制造商引入了国际竞争者[注]Beata S. Javorcik, Yue Li. Do the Biggest Aisles Serve a Brighter Future?—Global Retail Chai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Romania,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4650, 2008 (6).。另外,跨国零售商普遍实施自有品牌战略而需要一些小企业为其贴牌生产,所以,这就为一些原本不可能进入市场的小企业提供了机会,间接提高了行业竞争水平。竞争压力可以成为企业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激励,当然一些竞争力不足的弱者则被挤出市场,其结果可能是整个行业效率的提高,墨西哥制造商对沃尔玛进入的反应即是一个典型的证据[注]Leonardo Iacovone, Beata Javorcik, Wolfgang Keller, James Tybout. Supplier Responses to Wal-mart's Invasion of Mexico, NBER Working Paper No.17204, 2011(7).。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第一个假说:跨国零售商存在可以对我国本土制造商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提升制造业绩效。

但是,也正是由于跨国零售商为本土制造商带来了更大的消费者群体、降低了制造商的分销成本,甚至有助于其实现规模经济,加之跨国零售商对本土供应商依赖程度较低,以及零售商普遍具有的市场势力,这些都成为跨国零售商约束制造商的理由,如各种名目的费用、对制造商提供的商品要求持续性降价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制造商尤其是对于那些微型企业来说可能形成了利益侵占,甚至把制造商逼至利润边缘而影响企业的资本积累,导致再投资能力被抽空、持续发展动力被削弱,从长期来看这不利于制造行业效率的提高,这也正是行业规制的原因所在。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第二个假说:跨国零售商也可能对制造商形成利益侵占,抑制行业绩效的提高。

另外,制造业包括众多子行业,而每个子行业的产品类型、行业特质以及其与零售终端关系的疏密程度均不同。所以,无论是我们所期盼的正向溢出效应抑或是制造企业所呼吁的被跨国零售商逼上“绝路”的遭遇,在各子行业之间应该存在差异。具体来讲,消费品制造业与中间投入品制造业相比,其对终端零售商的依赖程度较大、产业链关系比较紧密,所以从理论上讲,消费品制造行业受零售商的影响应该更大。如Javorcik and Li(2008)研究发现,跨国零售商区域扩张对高运输成本行业生产率产生了显著影响。但是,关联紧密的行业是否一定会受到正的溢出效应的影响抑或是利益明显地受到侵害,这取决于假说一和假说二中所论述情况的相对程度。由此笔者提出第三个假说:跨国零售商对不同制造业产生的效应存在差异,关联紧密行业所受影响应该更为显著。

基于本文研究的目的,以制造业各子行业绩效为因变量(Y),以跨国零售商存在为主要解释变量(RF)。参照已有研究成果,行业资本存量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行业效率的重要控制变量,在此分别用本行业人均固定资产(AC)和区域人均(GDP)来表示。

为了使实证结果更为稳健,同时结合所能获得的数据,本文采用多个指标来表示因变量和关键解释变量,尽可能多维度地探析跨国零售商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因变量分别用利润率(Y1)、人均工业产值(Y2)、人均主营业务收入(Y3)来表示;关键解释变量“跨国零售商存在”分两个方面,即存在的“数量”和存在“质量”,前者用跨国零售商销售额占区域总体的比重(RF1)来表示,后者用跨国零售商人均销售额(RF2)表示,以此来分析跨国零售商相对存在量的多少,以及其本身经营效率的高低对制造业绩效产生的不同影响,即,Y=f(RF1, RF2, AC, GDP)。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以C类中20个制造业子行业2001—2009年的省级区域数据为样本主体,并辅以2001—2009年轻工业与重工业数据(其中2004年统计缺失),本文首先实证分析跨国零售商存在对轻工业与重工业绩效产生的影响差异。因为,轻工业以消费品制造业为主、与零售终端关联紧密,而重工业是与零售终端关联相对疏远、提供中间投入品性质的行业;其次,本文以省级制造业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跨国零售商存在对某一特定地区消费品制造业[注]主要根据其对零售终端销售的依赖程度进行的划分,消费品制造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纺织业。而“轻工业”指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部门,其内涵比上述的“消费品制造业”要丰富。和中间投入品制造业所产生的影响差异。在此,通过引入虚拟变量D把20个制造业子行业划分为两大类,其中消费品制造业为1,中间投入品制造业为0,D与跨国零售商存在变量(RF)的交叉项表示相对于中间投入品制造业而言跨国零售商存在对消费品制造行业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文章对几个典型消费品制造行业分别进行了实证。上述三个层次、逐步深入的实证分析,可以核实结果的稳健性。

本文实证所用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为了缩小数据数量级差异,也同时使数据更加平稳,本文对绝对数取对数后再进行回归,即,Y1、LnY2、LnY3 =f(RF1, LnRF2, LnAC, LnGDP),计量分析工具是Eviews6.0。

实证结果如下:(一)轻工业与重工业。此统计口径相对比较宏观,但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表1所示。

从轻工业整体实证结果来看:跨国零售商存在“数量”对轻工业整体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其存在“质量”与轻工业绩效之间呈现了正相关关系。但是,第一个回归方程中解释变量的显著性较弱,这是因为跨国零售商存在对轻工业内部各子行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这在第三个层面的实证中得到了证实。就重工业而言,其绩效与跨国零售商存在“数量”负相关,而且统计显著,这可能源于特定区域内经济容量、社会资源相对有限,行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资源竞争关系。与轻工业不同,虽然跨国零售商存在“质量”对重工业绩效的回归系数也为正,但是统计不显著,二者之间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表1 轻工业及重工业实证结果

注:1.结果是在固定效应模型下,采用截面加权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得到,下同。

2. “***”、“**”、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内数据为t统计量,下同。

(二)消费品制造业与中间投入品制造业。本部分对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五个代表性地区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各地区20个制造业子行业2001—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两类制造业受跨国零售商的影响差异。由于以上各区域经济特征存在差异,跨国零售商“数量”效应的实证结果不尽相同。但是,跨国零售商“质量”特别是其与虚拟变量的交叉项显著为正,这表示与中间投入品制造业相比,跨国零售商存在“质量”对消费品制造业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三)典型制造业。以上述两方面的研究为铺垫,在此重点分析与零售终端联系最为紧密的消费品制造业,即对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纺织业几个典型行业分别进行了实证,结果见表2和表3所示。

表2 食品制造业及纺织业实证结果

注:纺织业实证中,剔除了数据不完整的西藏地区。

表2实证结果显示:在消费品制造业中,食品制造业受跨国零售商正向溢出效应影响最为明显,无论是跨国零售商数量的增加还是质量的提高都促进了该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这是因为,在我国零售店铺中,食品仍然占据着卖场的半壁江山,而且食品尤其是鲜活食品的进口替代性较差,跨国零售商对本土供应商的依赖程度较大,区域内跨国零售商数量的增加有利于缩小零供双方的空间距离、降低食品的运输与配送成本、减少在途损耗,紧密的纵向关系为溢出效应的发挥提供了机会与通道,此结果与Javorcik and Li(2008)针对罗马尼亚的研究结论是吻合的。与食品制造业不同,跨国零售商存在“数量”与 “质量”两方面因素对纺织业绩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即跨国零售商存在“数量”与本土纺织制造行业的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跨国零售商存在“质量”与该行业的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从侧面反映了,随着跨国零售商数量的增加,零售商对纺织类制造商实施利益侵害的可能性增大,这与现实中纺织企业“要么等死,要么找死”的利益呼吁是吻合的,也是与纺织业所具备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差异化程度小、创新难的行业特征相联系的。而跨国零售商自身的高效率、好绩效特征为其对制造商进行技术或管理方面的指导提供了条件,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可以支撑其弱化对供应商的利益侵占,故而能实现产业链“共赢”的溢出效应。

表3列示了农副食品加工和饮料制造业的实证结果,这两个消费品制造行业的绩效与跨国零售商存在“质量”变量显著正相关,与存在“数量”呈负相关关系,但整体来说统计不显著。亦即我国跨国零售商存在“数量”的增加尚未能促进具有高运输成本特性的饮料制造业绩效的提高,这有别于Javorcik and Li(2008)的研究发现。另外,本文还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几个中间投入品制造业进行了类似回归,关键解释变量显著性和模型整体拟合程度均较差,这也再次反映了跨国零售商对中间投入品制造业影响较弱。

表3 农副食品加工业及饮料制造业实证结果

整体而言,各消费品制造行业绩效与跨国零售商存在质量正相关,亦即高质量的跨国零售商对与其关联紧密的消费品制造业产生了积极的正向溢出效应,其对关联疏松的中间投入品制造行业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在所有消费品制造行业中,受跨国零售商正向溢出效应最明显的是食品制造业,其绩效随跨国零售商数量的增加而提高,这是由食品制造业的产品属性所决定的。与食品制造业相反,纺织品制造业是所有消费品制造行业中受跨国零售商存在数量负面影响最为显著的,这源于跨国零售商拥有很强的市场势力,当其市场份额不断提高时也增加了零售商对制造商实施利益侵害的风险,而产品差异化程度小、议价能力极其微弱的纺织品制造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所以,本文提出的三个假说在不同的行业层面均得到了初步的证实。鉴于以上结论,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点启示:(一)跨国零售商对上游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多源于其自身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零售技术、良好的经营绩效所支撑的其对制造业的示范指导,但不能随着其在我国市场份额的增加而自动产生。(二)零、供之间的行业疏密关系,尤其是跨国零售商对本土制造商的依赖程度、交易频率等对溢出效应的发挥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制造业要从跨国零售商那里获得纵向溢出效应,就要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以增强跨国零售商对本土制造商的依赖,掌握议价谈判的主动权。(三)对零、供产业链利益的规制,要紧密结合行业和产品特征。

猜你喜欢
消费品跨国零售商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完形填空两篇
2018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4%
国产品牌,零售商这样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跨国大瀑布,一起去探秘
零售商都在做自有品牌化妆品,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发改委拟完善一次性消费品限用制度
零售商:我是这样开农民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