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式”话语体现了何种理念

2013-12-20 17:14田文林赵洋白云真
人民周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讲话作风外交

田文林 赵洋 白云真

“习式”风格的政治话语同总书记所倡导的转变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理念一脉相承

文风质朴清新的背后是自信笃定

习近平同志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不仅使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平添更多人格魅力,使中央与普通民众的心理距离进一步拉近。更重要的是,“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观备者观野”,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言谈举止、思维观念均会直接影响国家未来发展方向。一个时代的文风和学风如何,往往是观察一国或一个时代兴与衰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从历史来看,政治精英阶层语言风格越是追求华丽,讲究四六对仗,国家越容易走下坡路。语言华丽看似是“有文化”的体现,实则是思维贫乏、作风浮夸的直观映射。正是因为没能力抓住事物本质,才会言不及义,夸夸其谈。相反,那些走向强大的国家和时代,其学风和文风往往健朗质朴,注重经世致用,没那么多弯弯绕——因为文风反映作风。在文化质朴清新的背后,往往是自信笃定,真抓实干。

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集体,有意识地使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执政原则,实际也是在感情、思维和作风上更加贴近人民的体现,是国家走向强大的文化标志。

“习式风格”与转作风一脉相承

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形成后不久,就提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体现在讲话上,就是要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话,要讲真话和实话,而不是大话和空话。

“习式”风格的政治话语同总书记所倡导的转变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理念一脉相承。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经常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朴实无华的语言以及通俗易懂的论证。比如,在担任总书记之后的记者见面会上,他在讲话一开始,就首先向在座的记者们表示“让大家久等了”,说记者朋友们报道十八大“很敬业、很专业、很辛苦”,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口语化的表达方法一下子拉近了讲话人和听众之间的距离。习总书记讲话中的“习式风格”已经成为新一届领导集体当中的一大亮点。也应当指出,习总书记的讲话体现的不仅仅是他的个人风格,还代表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朝着更加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方向发展。这些转变,必将推动中国未来的发展与进步。

“习式”话语传递出的外交理念

习近平同志朴实和生动的语言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充实了中国外交语言,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以至很多国外媒体称之为“习式外交”。

习主席在外交演讲中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中国俗语,将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以及中国话语注入到中国外交理念中,展现了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信心、对国际合作的期待以及维护和平的决心。就如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的主旨讲话中引用中国古话“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表达了对金砖国家合作的积极支持。

“习式”外交话语也常将访问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风俗融入演讲中,很好地传达了中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包容互鉴精神。如以非洲诗人的诗句“向前走,非洲,让我们听到你歌声中胜利的节奏!”表明对非洲迈向和平、发展、进步的坚定信心;2013年3月24日,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习主席甚至亲切地用坦桑尼亚唯一官方语言斯瓦西里语问候大家,向大家致谢。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改革开放以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政治性的讲话往往照本宣科,语言过于程式化。习近平主席继承和创新了老一辈政治家和外交家的外交语言风格,以更理性、睿智的语言阐明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与合作观。他的外交语言风格,充分表明了中国构筑新型大国关系、谋求各国和地区共同与均衡发展、探求人类共存之道、建立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态度、决心、信心和期待。

猜你喜欢
讲话作风外交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注水”讲话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国旗下的讲话
男朋友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