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与特殊意义

2013-12-21 08:40
关键词:普京外交俄罗斯

金 峰

(清华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4)

普京自1999年12月31日成为俄罗斯代总统以来,一直是俄罗斯正式或者实际的领导者,他个人对于俄罗斯内政外交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这一点极有可能会持续至2018年。俄罗斯是中国的重要邻国和全面协作战略关系伙伴国,两国在诸多涉及国际和地区安全和发展的重大事务中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俄罗斯在对外政策领域的每一次变化,都可能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对外政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普京的外交思想,分析其特点与变化趋势,对于认识俄罗斯的对外政策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解读中国的对外政策也是会有帮助的。

一、普京外交思想的务实内核

学者在研究普京外交思想时,多依靠两类信息来源——以普京个人名义发表的有关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文件与文章,普京在处理与他国事务时发表的言论和实际政策调整。这两类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当然很高,但是学者往往只会提取某一时间点的单个信息作为论据,较少进行时间线性上的比较。笔者选取了普京在2003年到2008年致联邦会议的国情咨文有关对外政策方面的表述,期望通过比较的方式来分析普京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

表一:普京在2003-2008年间发表国情咨文中有关对外政策的主要表述[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普京交给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课题是各不相同的,对待特定国家或者议题的态度也发生过变化。但在普京的外交蓝图中有一点始终没有改变,就是所谓的务实,或者说实用主义的原则。

首先,普京在处理俄罗斯与他国关系时的外交实践,是其实用主义的集中缩影。在对独联体政策方面,与其前任叶利钦在此问题上“甩包袱”的倾向不同,普京自上任伊始就始终将主导和巩固与独联体国家关系作为其外交的“最核心方向”。这种类似于“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选择,显示普京对于改善俄罗斯周边环境的迫切需求和对俄罗斯国家利益的重新排序[2]。而在处理对美政策时,普京经历了一次自我纠错的过程。在上任总统伊始,普京为改善国际环境采取与美妥协的政策,在诸如反导等重大问题做出让步。但是“颜色革命”和北约东扩让普京的希望落空,促使他转而对美采取战略反制的政策,在政治和军事上持续对美国及其盟友施压[3]。普京对俄欧关系的处理方式近似于对美政策的选择,提倡“回归欧洲”,即在政治制度、安全合作和经贸往来上与欧洲展开广泛的合作。但是由于北约东扩的现实压力以及西欧与东欧诸国对俄罗斯的信任度都不高,目前普京的政策也开始相应地向谨慎方向调整[4]。相较之下,普京对中国的政策倾向最为积极。这既是由于两国的关系基础良好,合作的难度低;也是因为加强同中国的合作符合俄罗斯试图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客观需要。而与叶利钦时期不同的是,普京在对华友好的过程中依然保持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双方在经贸、能源合作方面仍有摩擦和分歧[5]。虽然普京对各国的政策选择不同,获得的效果也存在差异,但他有两个不变的原则:一是任何对外政策都应以改善俄罗斯外部环境、促进俄罗斯自身壮大为前提;二是外交风格坚持实用主义,强调对外政策的结果导向。

其次,普京对俄罗斯国家实力与地位的评估也较其几位前任准确很多。2000年大选前,普京在致俄选民的公开信中说:“如果俄被一再邀请处理需要花钱很多的全球事务……那就要先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可能的话就等等再说。”[6]普京未必不希望俄罗斯成为“超级大国”,但他愿意承认俄罗斯现在还不是。所以,普京才会在其任内不断强调构建多极化结果和维护国际法权威的重要性[7]。但是,普京对他所认为的触及俄罗斯“势力范围”内的外交事务的态度则异常强硬,典型的例子包括欧洲导弹防御计划、车臣问题、发生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颜色革命。在这些案例中,普京不仅不会顾及他国对俄罗斯及他个人的指责,更不惜用武力或者威胁使用武力来解决一切可能对俄罗斯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问题。

再次,普京的务实体现在经济利益自斯大林时代后第一次成为俄罗斯外交的重要话题,外交为内政服务的理论也开始深入人心。普京曾这样阐述俄罗斯外交的意义:“经得起考验的外交步骤……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威望的提高、经济的增长、我国企业地位的巩固。”[1]1-9而在普京开始第二个总统任期的2004年,他在国情咨文中再次提出:“我们应该使外交与新发展阶段的目标、机遇相协调,换而言之,就是利用外交手段,对经济发展做出实际贡献,为实现国家重要目标服务。”正是在其主导下,俄罗斯得以在2011年底加入WTO,进而在经济领域也跻身“正常国家”行列。

考虑到外交思想中战略目标、外交理念与处理国家间关系的策略选择三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实用主义才是普京外交思想中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恢复大国的战略目标是在普京客观评估俄罗斯国力后必然的选择,而阶段性目标则会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普京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明显采取了谨慎的试错方法,对美政策的转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普京在外交思想上倾向实用主义的做法与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对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比较二者的异同可能是另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

下面我们分析普京外交思想的独特性及它对俄罗斯国家发展的意义。

纵观俄罗斯乃至苏联几十年的政治进程,普京的个人经历和权力之路都是绝对的异类。普京并非职业政治家或典型的苏联共产党干部,而是一名长期驻外的克格勃特工。苏联解体后,普京长期在地方政府和中央内务部门任职,鲜少公开露面和参加竞选活动的机会。1999年8月出任代总理之前,普京的名字几乎默默无闻[8]。这就意味着普京在制定对外战略时不需要像其他政治家那样背负过多的历史包袱,或者把注意力投入制造华而不实的噱头上去。

自2000年上任总统以来,普京始终强调务实的外交原则和对国家利益(特别是经济与安全)的高度重视,这是苏联时代以来几位领导人都不曾做出的选择。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普京上台后,不再强调叶利钦口中的“世界多极化”宏图,而是转而巩固自己的独联体战略后方。如果说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将政治家的主观目的作为国家外交行为的准绳的话,那么普京做到了以客观现实作为规划外交战略的依据。时隔半个多世纪后,俄罗斯第一次在普京的外交思想引导下找到了一条非意识形态化的、可预见的、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的“正常国家”外交之路。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普京身上固有的俄罗斯领导人气质——一言以蔽之,大国(甚至是帝国)情怀。在最近十年各类俄罗斯官方外交文件中,俄罗斯要恢复大国地位的提法屡见不鲜[9]。俄罗斯在伊核问题、朝核问题和叙利亚问题上频频与美国针锋相对,不仅令人联想起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另外,多年的克格勃生涯,也让普京在外交中更相信硬实力。他多次在国情咨文中强调军事安全的重要性,突出“核威慑”战略。这种对于军事实力的重视和在军控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让我们可以依稀看到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影子和普京本身职业观念的遗存。值得注意的是,普京有关重振俄罗斯大国雄风的言论在最近几年愈发高调,这究竟是对俄罗斯国内民意的回应还是普京认为实现战略目标的时机已然成熟?目前还有待观察。

笔者认为,普京的外交思想因其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而在现代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史上独树一帜,让俄罗斯人民看到了恢复国力的希望。在这一点上,其外交思想与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主导美国外交的门罗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处。而普京对大国地位的向往和对苏联的暧昧态度,又让他的外交思想具备了俄罗斯领导人的共同特征[10]。这一点可以用一件小事来加以验证。2000年底普京被记者问及在办公室内会悬挂谁的画像时,他回答,“普希金、彼得大帝和戴高乐”[11]。强烈的民族意识,对权力的渴望和独立自主的行事风格,从另一角度勾勒了普京外交思想区别于其前历任苏联及俄罗斯领导人外交思想的独特性。

二、普京外交思想的发展与前瞻

普京外交思想仍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实用主义的内在属性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仍会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从这个层面上说,围绕普京外交思想这个领域,还有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如何看待普京在俄罗斯外交决策中的地位与作用,这种作用在未来数年会不会起变化?

根据俄罗斯宪法,总统在对外政策领域拥有决策权、政策执行权和相关人事任免权等三大权力,受到国家杜马等其他机构的制约较小。由于总统在对外政策决策权上同时具有绝对与相对优势,所以从叶利钦时期起俄罗斯外交就每每呈现“人格化”和不确定的特点[12]。虽然普京上台后,其实用主义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既有的制度缺陷,但其个人意志还是会对整个决策过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13]。

相比前两次总统选举的众望所归,普京在2012年初的总统选举中面临到了他政治生涯中的最大危机。尽管普京最后仍顺利当选,但是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仍使得他在第三个总统任期内的前景扑朔迷离。2012年12月12日,普京发表了他在第三任总统任期内的首次国情咨文。在此国情咨文中,普京将绝大部分内容用于阐述诸如发展经济、打击腐败、改善民生和文化重建等内政理念,有关对外政策的内容则被大幅缩减。在有限的篇幅中,普京重述了自己建设多极世界的外交理念,并提出了强化独联体的政治联合及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的构想[14]。相较于普京在担任总理后期的表态,普京在此国情咨文所表现出的外交思想有所软化,呈现出地区主义的倾向。

通常,在一国政府国内执政基础发生动摇时,政府会面临两种政策选项:一是在外交领域低调行事,将精力转到内政治理上去;一是对外强硬扩张,转移国内矛盾。普京在2012年国情咨文中的表述究竟是心意已决还是权宜之计,尚有待观察。因此,在普京新一任的总统任期内,面对不断增长的国内政治压力,普京的绝对权力是否会受到动摇?其实用主义的路线能否坚持?这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普京个人与他的核心行政团队成员在外交思想领域如何协调,团队的思考成果如何体现?

虽然普京在上台之初是以单枪匹马的形象出现在俄罗斯政坛之上的,但随着他的权力基础的不断稳固,他建立在“统一俄罗斯党”基础上的核心团队的规模也就不断地壮大。

普京的执政团队被称为“圣彼得堡帮”,代表人物包括梅德韦杰夫、伊万诺夫、纳雷什金等。在这个团队内部,对于外交的理解并不尽相同。比如倡导政治改革的梅德韦杰夫就更偏向于自由主义,在他担任总统的后期,与普京的分歧曾几度公开化。特别是2011年3月,两人围绕是否授权联合国对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实施空袭,发表了相反的意见[15]。这件事充分说明,以普京为首的俄罗斯外交决策层在外交理念上远非铁板一块。

随着“圣彼得堡帮”中各政治人物的羽翼不断丰满,原本被压抑在团队内部的分歧很可能进一步表面化和公开化。特别是在面临今后可能的权力分配时,普京个人的外交理念还能否得到完全的贯彻,其外交思想会不会对团队内的其他声音进行妥协,学者从现在起就应该进行“未雨绸缪”式的研究。

(三)普京的外交思想对中俄关系会产生哪些进一步的影响?

应该说,中俄关系在普京担任总统期间达到了一个历史上的新高度。但不可否认,普京实用主义的对外政策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两国之间的信任度。双方在经贸、能源问题上的分歧,让中俄两国目前看来更像是一对合作总体良好的生意伙伴,而不像是风雨同舟的战略盟友。

令人欣慰的是,在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内,中俄关系的发展势头依然良好,高层的互访频繁。但普京外交理念的前景存在不确定性,一些新提法——比如欧亚经济联盟——的实现路径也不清楚。另外,鉴于中国目前相对严峻的周边安全环境,俄罗斯是否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保持对中国足够的支持,可能也需要打一个问号。因此在普京新任期内,其外交思想会给中俄关系带来哪些新变化,作为中国学者,研究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1]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普京文集(2002-200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8-36,114-127;179-195,285-294,670-689.

[2]左凤荣.重振俄罗斯:普京的对外战略与外交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221-236;袁胜育.纵横捭阖:俄罗斯外交新战略[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2007:123-173.

[3]吴大辉.从战略妥协到战略反制:普京对美政策的新选择——兼论俄美关系的变化对未来中俄战略协作的影响[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5);吴大辉.俄谋求对美战略反制[N].人民日报,2007-02-16(3).

[4]曹阳.普京时期俄罗斯与欧洲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49-55.

[5]袁胜育.纵横捭阖:俄罗斯外交新战略[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2007:93-122;Hilary Appel.Is It Putin or Is It Oil?Explaining Russia's Fiscal Recovery[J].Post-Soviet Affairs,2008(4).

[6]孙长栋,杨相红.普京执政后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J].东欧中亚研究,2000(5).

[7]Interview for Indian Television Channel Doordarshan and Press Trust of India[N].News Agency,2007-01-18.

[8]罗伊·麦德维杰夫.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86;张捷.从赫鲁晓夫到普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94-232;阿列克塞德尔·拉尔.克里姆林宫里的“德国人”——弗拉基米尔·普京[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10-60.

[9]Vladimir Putin.The Foreign Policy Concep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EB/OL].(2008-06-28)[2012-10-19].http://www.contexto.org/pdfs/RUSforpolconcept.pdf.

[10]Stephen Blank.The Putin Success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Russian Politics[J].Post-Soviet Affairs,2008(3).

[11]罗伊·麦德维杰夫.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13.

[12]冯玉军.俄罗斯外交决策机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176-181.

[13]Lynn Berry.Behind Putin's Estonia Complex[N].The Moscow Times,2007-05-26.

[14]Address to the Federal Assembly[EB/OL].(2012-12-12)[2012-12-17].http://eng.kremlin.ru/news/4739.

[15]安格斯·罗克斯伯勒.强人治国:普京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253-260.

猜你喜欢
普京外交俄罗斯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狙击手普京”
普京与秋田犬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