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域低碳经济的评价分析与发展对策

2014-01-03 02:57焦爱丽吉林工商学院教务处长春130062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利用指标经济

■ 焦爱丽(吉林工商学院教务处 长春 130062)

引言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各国政府重视的焦点,也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人类采取一致行动应付气候变化,越早的行动经济就越可行。国际性的报告指出,今后的发展路径影响和决定了未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随着国际社会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各国选择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成为共识。目前,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端气候在各国上演,影响甚至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我国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这种原因的引起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而我国也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国,解决的途径是发展低碳经济。

基于此背景,本文通过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我国各省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可综合反映我国各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成效,分析低碳经济的区域差距,并根据各省市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低碳经济发展对策,对积极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社会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指标构建和数据选择

国内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构建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如许涤龙等(2010)参考了“十一五”计划、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指标,选取9个指标作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对我国省份进行了评价分析;付加峰(2010)建立了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主要指标包括低碳资源、低碳环境、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政策等。任福兵(2009)建立了三层多指标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利用德尔斐法评价了权重,分析了低碳经济发展。李晓燕等(2009)以模糊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直辖市低碳经济发展。朱守先(2009)以工业碳生产率和能源碳排放为指标,比较和分析了我国五大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总之,学者们根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目的构建了相关指标,对低碳经济发展进行了验证,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低碳经济进一步深入探讨。

表1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评价应使用多指标的评价指标和体系,以综合反映整体情况,包括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等,根据数据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本文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居民生活四个方面,在构建相关指标时,参考了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构建的指标更为完善,使评价体系更为全面,如表1所示。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等网站。当然,由于指标的多样性、性质不同,有些指标是正指标,有些指标是逆指标,而各指标计算方法和量纲相异,需要对这些指标进行正向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后才能进行综合评价。

我国省际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根据指标赋权方法、适用范围,结合本文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特点,以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相结合进行分析,具体为模糊层次分析法与一级指标结合,以咨询教授专家为基础,对一级指标构建优先关系矩阵,再构建迷糊矩阵,最后得到权重,变异系数法与二级指标结合。然后,综合模糊层次分析法,利用指标线性加权和法,计算2011年我国省市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值和排名,由于西藏的数据有很多缺失,因此评价对象不包括西藏,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上述实证结果可知,北京市排名位居首位,表明低碳经济发展较好,其次是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新疆、青海等位居较后,总体上,各省域低碳经济综合分值差别不太大,但还是具有区域差别,排名呈东中西递减态势,东部地区低碳经济程度较高,西部地区的省份较低。这是基于东部地区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地理位置较好,技术设备强,工农业基础良好,具备从事低碳经济发展的实力、技术,注重居民生活水平。中部地区资源丰富,经济社会发展不如东部,在利用相关条件发展低碳经济结果不甚理想。西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技术落后,在资源、环境、经济、生活等不能够充分利用,但由于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表2 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综合分析及比较(2011)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科学协调,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在资源利用方面,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型的工业化建设,可有效利用资源,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开拓新能源,降低煤炭利用,积极发展风力,利用核电水电、太阳能、地热等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能源利用率,发展节能减排,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降低污染物排放,加快高效发电的利用,积极采用供暖、照明等技术。发展森林碳汇,大力植树造林,要有效地遏制碳源,减少碳排放,改善森林管理,扩大森林面积。

在环境保护方面,环境和低碳是相辅相成的。应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环境治理,在发展经济同时降低污染力度,加强对资金的使用监管。推进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利用,促进城市在日常运行中的节能减排,积极加强与国际的合作,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环境保护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制定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建立健全重大环境污染追究制度。

在经济发展方面,在城市化加速的今天,为避免工业过度发展的高消耗、高碳排放等问题,需要构建高能低碳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太阳能、核能产业,缩短能源、汽车、建材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链的低碳化。发展低碳农业,降低农业发展对石化的依赖,充分利用农业,强化农业废物利用,促进农业机械现代化,积极减少单位土地上农业机械的使用量。大力发展并支持低碳技术,积极加强与国际技术的研发合作,促进吸收、引进、消化和创新方面的进步。在居民生活方面,充分挖掘居民生活在消费能力方面的巨大潜力,倡导良好的低碳生活和消费方式。宣传提高低碳经济认识,利用各种媒体,让低碳经济深入人心。建立良好的低碳消费,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政府应构建相应机制,鼓励居民从减少能源消耗做起,选择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构建低碳城市,从城市的建筑节能、产品制造等入手,根据不同城市运用不同的低碳方式,向全国推广。

(二)减少地区间差异,全面发展低碳经济

由分析可知,我国地区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差异性,应尽快缩小地区间差距,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东部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在资源利用等方面表现较好,应利用自身优势,用新兴技术进行改造,发展现代服务业,降低能耗水平,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就中部地区来看,可通过循环经济发展,积极实现各经济集聚区的生态链接,以降低经济碳排放水平,提高区域产业竞争能力。西部地区应在保护和恢复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加强碳汇能力,积极引导城市经济发展,在提高水资源、农业资源等前提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低碳经济向质量和效益型转变,协调经济社会文化健康发展,增强低碳经济发展能力。

1.horrocks A F.The Impact of Income Componen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Family Incomes[J].Quarterly Journal of Incomes,1983(2)

2.Ang B W.De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policy making in energy:which is the preferred method[J].Energy Policy,2004,32(9)

3.Diakoulaki D,Mandaraka M.De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assessing the progress in decoupling industrial growth from co2 emissions in the eu manufacturing sector[J].Energy Economics,2007,29(4)

4.朱勤,彭希哲,陆志明等.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09,31(12)

5.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4)

6.刘传江.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中国低碳道路的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

猜你喜欢
利用指标经济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最新引用指标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