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不良反应相关因素评析及建议

2014-01-10 06:13赖雁威周学琴古桂花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23期
关键词:注射剂氧氟沙星盐酸

赖雁威 周学琴 古桂花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药剂科,深圳福田 518036

盐酸左氧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以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形式存在。主要通过抑制细菌DNA 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发挥作用,进而阻碍细菌DNA 的复制,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尤其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同时对其它革兰氏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等的抑制效果较差[1]。本品适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下列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弥漫性细支气管炎、败血症等[2]。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是临床使用广泛的抗感染药,因其抗菌谱广、疗效好、使用方便等原因,在抗菌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3]。然而,随着药品的大量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益突显[4],本研究选择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年在我院治疗的发生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发现盐酸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发生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选择56例表现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不良反应报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1例,女性35例(62.50%)。18~20 岁11例,21~30 岁2例,31~40 岁3例,41~50 岁4例,51~60 岁10例,61~70 岁15例,71~79 岁11例,所有入选患者除无其它不良反应外的疾病。

1.2 ADR 因果关系判断标准

判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五章药品不良反应病历分析及评价标准进行。结果肯定18例,很可能32例,可能6例。

1.3 方法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性别、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年龄及不同器官、系统等损害病历进行分析,数据处理利用SPSS 11.0 软件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ADR 分布

不同年龄段ADR 分布情况如表1 所示,入选的56例报告显示女性患者数量较多35例高于男性患者21例,随着年龄的增加ADR 的发生的概率逐渐增加。

表1 56例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段的分布[n(%)]

2.2 受累器官系统分布及临床表现

见表2。

表2 56例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不良反应受累器官系统分布及临床表现[n(%)]

2.3 ADR 的不良反应史

报告结果显示,56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史不详12例,约占21.43%:可以明确有药物不良反应史的患者24例,比例约为42.86%:无不良反应的20例(35.72%)。结果表明,在临床用药时对无不良反应史的患者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用药后要紧密观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2.4 ADR 用药次数及发生时间

56例报告中,一次用药的49例,占.87.50%;多次用药的7例,占12.50%。用药后最短发生ADR 的时间5~15 min21例,占37.50%:用药后发生ADR 的时间20~40 min19例,占33.93%;用药后发生ADR 的时间最长的时间1.0~2.5 h16例,占28.58%。说明多数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第一次用药时即可出现。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药品不良反应是蓄积性的。

3 讨论

3.1 患者年龄、性别与ADR 的关系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是临床使用较为的抗感染药,在抗菌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3],但是随着药品的大量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益突显[4],研究发现其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有一定的联系,多数会硬性患者神经系统,这可能与患者临床治疗时选择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所有56例注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不良反应男性21例(37.50%),女性35例(62.50%)。18~20 岁11例,占总例数的19.65%:21~30 岁2例,占总例数的3.58%:31~40 岁3例占总例数的5.36%:41~50 岁4例,占例数的7.151%:51~60 岁10例,占总例数的17.86%:61~70 岁15例,占总例数26.79%:71~79 岁11例所占比例为11.65%。结果表明,老年患者易发生ADR 的概率较高,该结果同其他研究成果相一致,引起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实质性器官如肝、肾等的功能降低,肾更嫩降低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小管分泌能力,最终引起患者体内药物的排泄,引起药物蓄积,进而引起ADR[5-7];另外肝功能衰退直接影响肝血流量、肝药酶的活性,患者滋生不能有效解毒,引起ADR;同时由于,患者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导致其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也容易发生药物蓄积;因此在对老年患者用药时应非常慎重[7]。

3.2 盐酸左氧氟沙星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机制的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的患者中神经系统发生不良反应有12例,约占总例数21.42%,多数为高龄患者。除了同患者年龄有关外,也存在个体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某些老年患者的肾功能本来就有缺陷,血尿素氮和肌酐没有打到正常水平,肾清除率较低,导致左氧氟沙星不能通过肾脏完全排泄,从而在体内过度积蓄,致使游离型药物浓度升高,最终引起脑脊夜中药物浓度也同步升高[8],本研究结果填补了ADR 发生与患者年龄之间关系的数据空白。

3.3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应用原则的防治

由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容易引起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对部分患者禁用此药,如对喹诺酮类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过敏体质患者、高敏患者,及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慎用;另外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段及个体差异,如老年患者或者肾功能不全的青年患者等应该慎用或减量使用。用药后要及时检测,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或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对症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由于左氧氟沙星口服或者静脉注射后患者吸收良好且生物利用度高,因此建议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尽可能选择口服给药的方式[10]。

综上所述,与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除了与药品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多种因素如患者个体差异、使用剂量、给药途径、用药不当、等有关,因此建议医生在使用本品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注意左过敏反应的发生,严禁本品与其他药品混合同瓶滴注,注意配伍用药,防止发生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偏碱性液体、头孢类抗生素、中药注射剂等配伍使用。临床上静脉给药具有很好的优势,药效较快,但也具有很高的ADR 诱发率,研究指出,静脉注射液中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等均能引发ADR[9]。因此,我们建议临床用药是尽量选择口服给药的方式,同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年龄、体质、用药史、合理用药,静脉给药需谨慎。由于资源有限,本研究中仅仅选择了56例子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病例资料有限,所得结果不能完全反应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对不良反应因素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数据储备并研究。

[1]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S].2011,5(49).

[2]杨晓华.1230例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房,2010,12(2):106.

[3]Fei Wang,Lihua Zhu,Jingdong Zhang.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levofloxacin based on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pyrrole graphene gold nanoparticles modified electrode[J].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2014,192:642-647.

[4]W Wen,D.M.Zhao,X.H.Zhang,et al.One-step fabrication of poly (oaminophenol)/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composite film modified electrode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levofloxacin determination in pharmaceuticals[J].Sensors and Actuators B,2012(174):202-209.

[5]E Mazzotta,C.Malitesta,M.Díaz-lvarez,et al.Electrosynthesis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pyrrole for the antibiotic levofloxacin[J].Thin Solid Films,2012(520):1938-1943.

[6]李家泰.临床毒理学与药物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4(3):184-188.

[7]J Yang,S.Y.Deng,J.P.Lei,et al.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reduced graphene sheet AuPd alloy nanoparticle composites for enzymatic biosensing[J].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1(29):159-166.

[8]吴润莲.2010—2012年某校医院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校医,2013,27(6):432-433.

[9]严寓均,董乃青,刘秀坤.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一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2):74.

[10]F Cui,X.L.Zhang.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epinephrine based on a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modified with graphene/gold nanocomposites[J].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2012(669):35-41.

猜你喜欢
注射剂氧氟沙星盐酸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盐酸泄漏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用药效果初评
飞扬肠胃炎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