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海产品中副溶性弧菌的监测

2014-01-16 11:47顾冬花李国平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5期
关键词:海产品溶血性弧菌

顾冬花 李国平

不同海产品中副溶性弧菌的监测

顾冬花 李国平

(青海省大通县桦林畜牧兽医站 810100) (青海省大通县斜沟畜牧兽医站)

对大通县几个农贸市场采集的32份海产品样品,应用常规细菌分离法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经细菌分离、增菌培养、形态观察、染色镜检、三塘铁、生化特性和嗜盐性试验测定,检出的4份阳性菌是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为12.5%,同时通过小白鼠致病性试验证明4份阳性菌都有致死效应。

不同海产品 副溶血性弧菌 检测

副溶血性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菌(Halophilic bacteria),最早1950年日本从一次爆发性食物中毒中分离发现。主要分布于鱼类、海带、虾等海洋生物、海水、海底沉积物及其他产品中,人们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品后,引起主要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为症状的食源性疾病。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城市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总数的比例高达60%以上[1]。由VP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日本食物中毒病例数的20%~30%[1]。在欧洲和北美地区也曾多次爆发过VP食物中毒事件[2]。VP已成为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为了初步掌握我县不同种类海产品中VP的带菌率及污染状况,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2013年对本县几个农贸市场采集的32份不同样品进行VP病原分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随机抽检几个农贸市场样品32份,包括鱼类、贝类、甲壳类。置4℃冰箱备用。

1.2 材料 (1)培养基: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APW)、硫代硫酸钠-柠檬酸钠-胆盐-蔗糖琼脂(TCBS)平板,3%氯化钠三糖铁(TSI)、嗜盐性胰酪胨肉汤(STB),氯化钠蔗糖琼脂平板,SS平板,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平板TSA,琼脂斜面,0.3%、6%、8%、10%氯化钠胰蛋白胨肉汤水及各种生化培养基均由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动物医学系传染病实验室自制。(2)试验动物:健康昆明系小白鼠5只(14~16g)均购于青海地方病研究所

1.3 方法 按国标(GB/T4789.7-2003)中描述对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做定性检测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氯化钠增菌液增菌后,接种于氯化钠蔗糖琼脂和选择性琼脂平板,可疑菌落经氯化钠三塘铁斜面、革兰氏染色和嗜盐性试验进行初步判断,最后进生化试验及动物实验进行确定其是否为副溶血性弧菌。

2 结果

2.1 菌落形态及培养特性观察 在嗜盐性平板上为圆形、边缘整齐的浅黄色菌落,经过2~3次传代纯培养后,呈黄色、光滑、湿润、隆起、直径0.2~1mm、中心稍混浊的均匀小菌落;在氯化钠蔗糖琼脂平板上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直径2~3mm、没有粘性圆形菌落;在SS琼脂平板上为圆形、扁平、光滑湿润、边缘整齐、蜡滴状、直径1~2mm的菌落;在TCBS平板上有4个蓝绿色可疑菌落生长,菌落边缘整齐、湿润半透明、直径2~4mm、圆形。

2.2 涂片、染色及镜检 挑取可疑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两端浓染,呈棒状、弧状或卵圆状多形态的革兰氏阴性菌。

2.3 3%氯化钠三糖铁试验 底层变黄、斜面变红、不产气、不产生硫化氢。

2.4 嗜盐性试验 在3%、6%和8%氯化钠胰胨水中生长良好,0%和10%氯化钠胰胨水中不生长。

2.5 生化鉴定 结果见表1。

表1 副溶血性弧菌生化反应结果

注:“+”为阳性;“-”为阴性;

2.6 致病性试验 4只小白鼠于36~72h内死亡,对照组小白鼠饲喂1周仍健活。剖检采取死亡小白鼠脏器进行细菌分离,获得与原分离菌株一致的阴性小杆菌,试验结果表明原分离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2.7 检测结果 见表2。

表2 海产品中副溶性弧菌的检测结果 (%)

3 讨论

(1)在32份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4份,阳性率13.33%。3种样品(鱼类、贝类、甲壳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菌存在,13份鱼类样品中VP阳性率7.69%;9份贝类中VP阳性率是22.22%;10份甲壳类中VP阳性率是10%。以贝类最高,其次是甲壳类,最低鱼类。(2)检测结果表明,大通县市售海产品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用海产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本县销售的海产品均由外省调入,在运输或包装过程中污染VP的机率可能增加,因此,在食用各类海产品时一定要注意对该菌的卫生防范,严把食品质量关,避免交叉污染,避免该菌引起食物中毒。(3)从试验结果分析,不同种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带菌率高低不同,这可能与各自的生活习性、摄食方式等有关,如贝类多生活在海底泥沙中,是滤过性摄食,其体内副溶血性弧菌浓缩而带菌率较高[2]。副溶血性弧菌为嗜盐菌,主要分布于海水和海产品中,生食鱼、虾等海产品可造成本菌食物中毒。这次抽检的阳性菌株来自冷冻海产品,这说明本县市售冷冻海产品存在二次污染或交叉污染。(4)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措施。在我国由于从业人员卫生意识不强,交叉污染和再次污染的现象经常发生,据资料反映引起副溶血性弧菌中毒的食物除海产品外,还有凉拌菜和熟食制品等[3-4]。因此,生、熟食物的厨具要分开,用完后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同时,生、熟食物应分开放置,避免造成交叉污染,特别是熟食制品[4]。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56℃加热5min,或90℃加热1min,即可将其杀灭。因此加工过程中要煮熟、煮透。禁止生吃或吃半生不熟的海产品。监管部门加大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的监控。对污染程度较大的海域可采取禁止捕获或关闭养殖场等措施,防止高风险食品进入消费市场;对污染较轻的海域可采取控制海产品的采收数量或暂养净化[5]等措施降低该菌的污染。

[1] 陈瑞英,鲁建章.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危害分析、检测与预防控制[J], 食品科学, 2007, 28: 341-347.

[2] 陈炳卿.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3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212-214.

[3] 丁建华, 周寿荣一起副溶血清弧菌引起的学生集体食物中毒[J]. 中国校医, 2004, 18(12): 155.

[4] 罗坤禄. 一起由副溶血清弧菌引起食物中毒[J]. 报告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4, 20(4): 453-455.

[5] 杨文斌, 王红美. 海南省中学一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04, 4(2): 258.

[6] ANDREWSLS. Strategies to Control Vibrios in molluscan shellish. Food protection Trends, 2004, 24(2): 70-76.

(2014–02–09)

Q939.14+9

A

1007-1733(2014)05-0017-02

猜你喜欢
海产品溶血性弧菌
新时期海产品无机砷检测与含量控制策略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如何有效防控对虾养殖中的弧菌病
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交易总额超3000亿元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在饵料中的应用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
养殖户安全海产品生产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青岛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