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生产中常见疾病的防控

2014-01-16 11:49魏守梅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5期
关键词:子宫炎胎衣初乳

魏守梅

奶牛生产中常见疾病的防控

魏守梅

(山东省临朐县东城畜牧兽医管理站 262600)

1 子宫炎

1.1 病因 (1)子宫外膜炎少见,多继发于难产,常为致命性的。(2)脓毒性子宫炎,产后子宫内膜和更深层的严重感染,可引起全身性脓毒血症,常见于产后1~10d。子宫炎有时可引起败血症,对将来的繁殖常常造成较大的危害。(3)产后常发生子宫污染,早期阶段(2周内),93%的牛发生子宫污染,但多数自动清除污染,至46~60d时,感染率降到39%左右。产房不洁、难产、胎衣不下、子宫弛缓和医源性阴道感染是子宫炎的主要诱因。(4)病原体:产后早期(10d内)常为细菌,例如化脓性放线菌、坏死梭杆菌、其他厌氧菌等,可以发生合并感染。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梭状芽乳杆菌等也常为混合感染的种类。产后久拖不愈的感染可转变为慢性子宫内膜炎,流出大量白色或黄白色脓汁。(5)诱因:激素水平,雌激素可阻止子宫感染,中性白细胞的功能增强。孕酮水平维持时间长,可促进感染。

1.2 症状 (1)脓毒性子宫炎:常在7d内发病,发热40~41℃,心动过速、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瘤胃停滞、脱水、腹泻、沉郁、毒血症、衰弱、卧地不起。阴门排泄物稀薄、恶臭、棕色、灰红色,呈液状。直检子宫积液、弛缓,子宫角可积气似肠管,按摩宫体,排出恶臭的子宫内容物,常继发皱胃变位、碱中毒(胃肠停滞之故)。(2)有的牛在1~4d尚未发生毒血症时,表现为食欲下降、沉郁,出现酮病、低血钙症;有的不发热,发热者体温在40℃左右;直检子宫复原差,含有大量液体,按摩子宫排出黄白色恶臭内容物。(3)有的牛无临床症状,仅排出大量黄白色、粘稠子宫分泌物,常为化脓性放线菌。有时见不到排泄物,仅在发情时才明显。因此,要在产后10~30d对牛进行直检,直检可发现子宫积液。(4)隐性子宫内膜炎:表面健康,有的间断性排出异常子宫分泌物,为混浊的粘液或透明液中带有脓块。直检子宫壁厚,轻度积液(小于50ml)或子宫壁变薄,表现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1.3 治疗 (1)没有全身性疾病,如果发情正常,吞噬细胞功能正常,营养良好,多数子宫内膜炎牛自愈。复原延迟的时间短,子宫分泌物少,发情活动正常的牛多数能自愈;但有全身症状,有大量积液,卵巢不活动、囊肿、不发情的牛,一般不能自愈。(2)子宫内治疗:原来一直提倡使用,但子宫内流入抗菌素不能提高繁殖力。而且抗生素自子宫吸收后,血液和奶中抗菌素升高,奶损失(废弃)。另外严重子宫内膜炎、子宫内放药很快被排出;轻度药物刺激子宫、炎症加重,子宫内的脓汁、细菌产生的酶(b-内酯酰胺酶)或其他因素,使药效降低。尽管如此,子宫内治疗有时是有效的。对产后早期感染,脓汁稀薄,或有少量余脓的产后晚期感染,复原较好,子宫内用药有效。每天重复用药,药物:土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四环素等。用生理盐水稀释或作成胶(明胶丸),子宫内留置导管法。(3)全身应用抗生素:磺胺药与土霉素(13~16mg/kg体重)联合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2.2万/kg体重)和庆大霉素(5mg/kg体重)联合应用。氨苄青霉素20mg/kg体重。(4)激素疗法:雌激素(公共卫生受限),子宫对催产素敏感,子宫抵抗力增强;PGF2a、氯前列烯醇、前列他林等,能诱导黄体溶解、诱导发情、子宫收缩;雌激素水平升高,子宫收缩。疗效优于子宫内用药和抗生素疗法,在产后11~14d的患牛,效果好,早期效果差。(5)支持疗法:Ca2+和催产素联合应用→子宫弛缓病例;NSAAIDs、消炎、退热、抗内毒素;补液、补糖、VB1口服或SIV;Vc、左旋咪唑。(6)中药疗法:益母草、炙黄芪、当归、黄芹、党参等。

2 胎衣不下

2.1 病因 (1)后期感染性流产或散发性流产、子宫内感染。(2)子宫弛缓、积水、子宫扭转、胎儿过大、难产、双胎。(3)热应激、围产期低血钙。(4)外源性皮质激素、近100%发病。(5)关在舍内时间过长,运动不足,环境脏、差。(6)干奶期营养过高。

2.2 症状 (1)胎衣不下的牛易患代谢病、乳腺炎、子宫炎、流产。(2)胎衣不下引起围产期牛中性白细胞功能障碍和数量减少。(3)在外阴悬挂有胎衣或在子宫颈、阴道内滞有胎衣。(4)大多数牛在产后3~12d,排出滞留的胎衣,有些牛则延迟到第一次发情后。(5)时间长者,发生胎衣分解、腐败、子宫内膜炎。

2.3 治疗 (1)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1次/d,直至排出胎衣。(2)子宫内使用抗菌素及温10%盐水,同时应用激素疗法(催产素、雌激素等)。(3)手工取出(剥离)(目前较少使用):产后72h以后使用。操作要小心、细微、轻柔。操作时,若子宫颈口开放,手可伸入尽量剥离,难剥离的部分就保留,严禁强行剥离,引起损伤。若轻剥离也有鲜血流出,应放弃剥离。剥离后子宫内放置抗菌素。

3 犊牛大肠杆菌

3.1 败血性大肠杆菌病

3.1.1 病因 (1)主要是被动转移免疫球蛋白失败和接触败血型大肠杆菌所致。(2)环境条件差,产房不洁,饲养密度大,断脐不消毒,易接触到败血大肠杆菌。(3)干奶期短,分娩前漏奶,未吃到初乳,初乳质量差等都影响犊牛获得免疫球蛋白的量。血清中IgG的含量1000~1600mg/dl是安全的,若低于500mg/dl,极易发病。

3.1.2 症状 本病常见于1~14日龄犊牛,经脐、肠道、鼻、口咽部黏膜等部位进入体内,24h内可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沉郁、无力、心率加快、脱水、发热、黏膜充血,时间长者出现腹泻。在14日龄以上发病者,常为亚急性型,可出现脐脓、腹泻、关节肿、神经症状。慢性的,腹泻,多发性关节炎。实验室诊断:低血糖、酸中毒,白细胞核左移,血细菌培养(+),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脓毒性关节炎。

3.1.3 治疗 急性型:注射盐水、糖、小苏打、地米、卡那、环丙、庆大、蒽诺、镇静等,病情稳定后,输母牛全血,40ml/kg体重。丁胺卡那优于庆大和卡那。安乃近解热解痉。亚急性病例:输全血及上述治疗。

3.1.4 预防 (1)干奶期40~90d;(2)预防漏奶;(3)经产母牛初乳质量高;(4)首次产奶低于9kg的黑白花牛,初乳质量差;(5)贮存高质量初乳,备初乳差的犊牛用;(6)干奶期不应超过90d,冻存初乳的质量下降;(7)吃初乳时间不应延误8h,生后立即吃初乳2L,生后12h内再吃2L。

3.2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病

3.2.1 病因 大肠杆菌产生肠毒素,使牛肠上皮分泌增加,导致腹泻,体液、碳酸盐和其他离子的丢失。

3.2.2 症状 轻度者,轻度腹泻,不久可自愈。严重的,则严重腹泻、脱水,4~12h可休克,水样粪便、黄色、白色或绿色,无力、昏迷;若不腹泻,常有腹胀和肠积液。体温可正常或低烧,一般在12~48h开始出现无力和休克,体温下降。低血氯、低血钙、低碳酸盐血症。 高血钾、血pH下降。

3.2.3 治疗 主要是输液、补糖、补碱。腹泻的犊牛,脱水参考指标:斜卧病牛,近休克,脱水占体重的12%~15%;100~120ml/kg;肌无力犊牛,口干,皮肤弹性降低,脱水占体重的8%~12%;80~100ml/kg;能行走犊牛,尿少黄,脱水占体重的5%~8%;50~80ml/kg。

4 酮病

4.1 病因 (1)碳水化合物不足或蛋白质过低、过高。(2)糖不足,动员脂肪,脂肪酸分解生成酮体;肝脏脂肪沉积,酮体不能分解。(3)怀孕后期,干奶期过肥,肝转化能力下降,易发病。(4)临产前采食量下降,动员脂肪增加。(5)干奶期过长,达3个月以上,同时蛋白质供给不足。(6)添加尿素过多,使玉米不能完全消化,糖不足。

4.2 症状 沉郁,反应迟顿,肩腹部肌抽搐,粪干硬,尿呈泡沫。酮血和低血糖,损伤脑出现神经症状;痴呆,不断舔食自已身体的一处或其他的物体;冲撞颈枷、系栏。未拴的牛、四处游荡,共济失调,失明,低头,食欲废绝。严重低血糖,出现躺卧,似低血钙的症状。有的牛出现攻击行为,低血糖易暴怒。用试纸片测尿和血、奶,立即变紫色,呼出气有酮味。

4.3 治疗 (1)40%~50%糖500ml,或5%糖缓慢注射(20L),间隔12h,作3次糖注射。(2)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20mg;3~4d后10mg。(3)丙二醇口服(300ml/d),甘油注射等,补充能量。(4)镇静:口服水合氯醛。(5)钙、镁补充,口服胆碱。(6)VB族:维生素B1,维生素B2。

5 腐蹄病

5.1 病因 指(趾)间坏死杆菌病,是指间及周围软组织的感染性疾病。春、秋季多发,免疫能力低下,Zn、Se下降。坏死梭杆菌或该菌与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厌氧菌混合感染。外伤、潮湿、泥泞是诱因,常在某一牛场流行。

5.2 症状 先见一肢或两肢以上出现跛行,多为后肢,以蹄尖轻轻着地,球节屈曲,指间背侧,蹄冠处红肿,皮肤上有小裂隙,有组织坏死、恶臭气味。严重的感染,可向上扩散至球节,向下至踵部,向深部可达冠关节、蹄关节和蹄小叶,严重的出现角质蹄壳脱落。在皮肤上形成溃疡、坏死,踵部蹄裂、增生。体温升高,产奶量下降,卧地不起。

5.3 治疗 (1)用新洁尔灭、PP水或次氯酸类、碘类消毒剂清洗患蹄,除去坏死组织。(2)轻度病例:局部用硫酸铜、磺胺粉(1:4)或硫酸铜、呋吗(喃)唑酮、凡士林软膏、绷带包扎,3~5d换药1次。(3)重度病例:局部与全身疗法相结合,青霉素和磺胺嘧啶钠联用。(4)慢性病例:局部增生、硬化,用20%硫酸镁温敷及药物包扎。(5)治疗期间保持蹄部干燥。

5.4 预防 (1)保持干燥;(2)在牛出入口处,建造消毒池,10%硫酸铜水,每500~1000头牛换1次;(3)甲醛(2%)液或15%硫酸铜每天喷蹄;(4)注射坏死杆菌疫苗。

6 乳热

6.2 症状 又称分娩低血钙症,见于分娩前24h至产后72h内发病。不安、兴奋、厌食、头部刺激伸舌或紧张时伸舌、胃弛缓、卧地不起、瘤胃臌气。血钙低于10mg/dl,达5mg/dl以下时,不能站立。

6.3 治疗 干奶期可添加氯化铵、硫酸铵、硫酸镁等物质,补充阴离子。在喂阴离子盐的同时,每天钙摄入量不低于159g。氨化饲料、青贮影响镁的吸收,需补充镁。补镁,对预防乳热有实践效果(氧化镁、硫酸镁)。补充钙、磷、镁、维生素D,乳房内送风,瘤胃pH升高,喂小苏打等。

(2014–03–07)

S858.23

B

1007-1733(2014)05-0037-03

猜你喜欢
子宫炎胎衣初乳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健宫散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对血清白介素含量的影响
母猪子宫炎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母猪子宫炎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初探
母猪子宫炎的发病原因
犊牛饲喂初乳好处多
奶牛产后胎衣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