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理论在公安院校普通话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以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第二专科学员为例

2014-01-20 03:04倪振华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归因学习态度普通话

倪振华,李 菁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 200137)

归因理论在公安院校普通话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以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第二专科学员为例

倪振华,李 菁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 200137)

普通话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是相互影响的。公安院校学员对普通话学习成败的归因,不仅对其前阶段学习结果有反思总结作用,更能对后阶段的学习行为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积极运用归因理论,研究学员普通话学习成败归因问题,深入了解与分析其学习心理动机,有利于教官教师帮助学员调整学习态度和行为,进而改善学习效果。

普通话教学;归因理论;公安院校

近几十年来,各国心理学家对归因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广大教育界人士亦纷纷尝试将归因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进行了许多积极探索。学习者因素是语言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就学习成败的自我归因对其学习成效的影响是巨大的。国内语言教学领域对归因问题的研究日渐重视。而在公安院校语言教学实践中对普通话学习成败的归因研究尚不多。普通话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自我认同是相互影响的,学习者对普通话学习成败的归因,不仅对其前阶段学习结果有反思总结作用,更能对后阶段的学习行为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我们研究了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第二专科学员普通话学习成败的归因问题,深入了解并分析了其学习心理动机,对帮助其调整学习态度和行为、改善学习效果大有裨益。

一、归因理论发展概述

归因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正常和普遍需要的。归因理论是基于社会认识和人际关系理论提出来的。自其诞生起,就被人力资源管理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们所关注。“归因理论之父”——海德(Heider)在将归因问题理论化的过程中,主要把人的行为从内在状态和外在力量这两个影响方面进行了区分。1958年其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中指出,人们行为的结果可以从个人内在因素或者外在环境压力找到原因,也存在着可同时归因于两方面因素的情况。1965年,琼斯和戴维斯(Jones & Davis)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如何根据人的特定行为推论其意图的归属过程,努力寻找行为后果与人的主观意图的关系,发展了对应推论的归因理论。他们明确提出了主观意向归因和行为方式归因在稳定性上的区别,即主观意向归因是指向行为者的知识和能力因素,是不稳定的;而行为方式归因则指向一致性推理,是相对稳定的。对于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归因偏好等问题,很具有现实意义。

20世纪70年代后,归因理论的集大成者韦纳(Weiner)由上述基础出发,对成就与动机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提出了归因的两个重要维度:即稳定性和控制点。稳定性是由稳定和不稳定的归因构成;而控制点观察的是人对事物的发生在心理上的选择倾向。其中内部控制点倾向于把行为的结果与个人主动控制紧密联系,而外部控制点则倾向于认为行为的结果与个人控制状态无关。进而言之,人的自我信念强弱对行为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后,韦纳又进一步将归因理论的核心完善为3维度和4因素,3维度是控制点(locus of causality)、稳定性(stability)和可控性(controllability);而4因素是能力(ability)、努力(effort)、任务难度(task difficulty)和运气(luck)。归因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反向推理和探究,从中可探察到认知因素对行为动机的具体影响。如果学习者认为自己失败主要是由于缺乏努力或学习方法不尽科学等不稳定、可控性因素,其对今后的学习会有更高的期望和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致力于改善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反之则可能减弱自身学习信念,消极对待今后的学习,导致更为糟糕的状态。世纪之交,中外学者对归因理论研究在成就与动机关系方面继续突破。心理学家拉赛尔(Laseir)强调,努力是一种最可行的归因。1998年,艾姆斯和阿切尔(Ames & Archer)等学者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学生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是否正确和能否把握努力方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秦晓晴和张庆宗等国内专家与学者也认为,不同归因能使学习者对学习的动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二、影响学员对于普通话学习成败归因的基本因素

从普通话学习角度看,学习者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公务员国标普通话测试为达标考试,不是播音员选拔考试,理论上拥有国民高等教育基础的学员经过足够的训练量都能达标。普通话学习的主要归因有个人能力、个人努力程度、学习任务难度和考试运气,其他的归因还有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决定成败的重要归因是学习态度和所付出的努力。如果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可控性因素,则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增强动机,积极地去争取良好成绩;当学生把成功归因为努力和学习信念与方法时,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就会更有信心,同时学习主动性也更强。如果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原因,是由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的结果,则表明他们具有极强的自信心,并认为勤奋、刻苦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他们就能够迎接学习的挑战。如果学生将挫折和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出现侥幸心理,不会产生足够的动力。成功动机高的学生通常认为勤奋和努力是成功的关键,而成功动机低的学生倾向于将其归因为运气和任务难度。

三、归因理论在第二专科学员普通话教学中的实践

近年来,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充分利用上海高等基础教育比较发达的优势,招收高职高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实施公安专业第二专科教育,为向素质要警力奠定职前学历基础。第二专科学员主要为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的学历基础是成为人民警察的良好先决条件,但要胜任警察工作,还有一个文化整合的过程。除了思想和专业方面的要求外,应当通过专门培训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及提高其社会人文素养。国家公务员法因此也明文规定,公务员应当具备国标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水平(80分)。国标普通话辅导课程的开设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载体。从学习能力看,第二专科学员均具有大专以上国民教育学历,具备实施有效课前预习和课后自我进修之能力。但毋庸讳言,当前相对困难的就业态势,促使许多语文和普通话基础相对薄弱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也转而考入公安第二专科以谋求公务员职位,而其语言能力参差不齐。从普通话学习基础看,这些学员成长过程中基本在上海接受义务教育,总体上在较好的推普氛围中成长。但与此同时,出生并成长于上海的生活经历,又使学员或多或少受吴方言影响,尤其是部分郊区学员普通话发音的音准度比较差。从以往第二专科普通话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公安院校较好的普通话学习条件和氛围中,同样的教学方法下,大部分学员能顺利通过国标普通话测试,而总有一小部分学员考试失败,甚至屡次补考都不能过关。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于2012年度第二专科学员国标普通话水平统测成绩公告后的一周内,按优秀组(88分以上)、合格组(80-87分)、后进组(80分以下)分层分组法随机各抽取9人分3组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在韦纳3维度4因素分析法基础上,把影响学员普通话学习成绩的原因按照3个维度分成6个因素:根据稳定性维度将能力高低和试题难度作为稳定因素,将努力程度、运气好坏作为不稳定因素。根据内外维度将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作为内部因素,将试题难度和运气好坏作为外部因素。根据可控制性维度将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作为可控因素,将能力高低、运气好坏作为不可控因素。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成绩对这6个因素进行分析,挑选出影响成功或者失败最大的2项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优秀组与合格组归因学习成功的关键2个因素指向努力程度和学习态度较为显著。这2个因素都是可控制的内在因素,由此说明这些学生的归因都是从自身方面解释学习行为,属于适应性归因。后进组归因学习失败的2个主要因素是运气好坏和试题难度。这些学员主要倾向于从外在因素解释自己的学习行为和结果,属于非适应性归因,不利于将来的学习。

普通话测试成败归因抽样调查统计表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在此后的普通话测试辅导教学中,除了加强实训力度和强度外,我们逐步培养学员学习普通话的自信心,积极运用心理学知识,正向引导后进生进行积极的成败归因,特别是对于能力不足者给予适当的鼓励。对自信心不足、依赖性较强的学员,组织其身边同学建立帮扶小组,予以支持和鼓励。教官教师尽量避免采用惩罚等消极方式,帮助后进学员正确认识到自己在普通话学习上的长处和不足,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恰当的评价和认识。同时考虑到自信心不足的学员在日常课程上可能羞于自我表达、当众说话与交流存在焦虑感,学校教务处专门为后进生组织开办了补习班,使其在相类似水平层次学员群体中,互相鼓励共同努力,比较放松地投入发音矫正练习。同时,教官教师依托学校远程教育平台,精心打造普通话网络学习课程。另外,特别设计了一些渐进式的自测自练题目,让后进生能在自我训练进修中逐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迈小步,不停步,每天都有新进步,最终改变他们因为基础较为薄弱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树立信心争取成功。教官教师还会同相关专业学管干部采用适当方式对特殊后进生实施重点干预,如在侦查专业学员中队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教官教师和辅导员积极纠正徐某等3位后进生不良归因方式,促其成就期望、动机、学习热情和行为持久性改变并朝积极方向发展。要告诉学员成功是努力的结果,而失败是努力不够,打消其寄托于临考抽到容易的试题碰运气通过的侥幸思想,将信心建立在刻苦学习 、反复练习、扎扎实实打牢语音基础之上,切实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从而避免产生自卑心理,并引导其从自身角度出发,在普通话学习经历上与本人的过去水平作纵向比较,使其认识到只要付出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取得突破,积小胜为大胜。

2013年上海市高校国标普通话统测成绩显示,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达标率比全市高校平均达标率高出了9个百分点,比高职高专院校平均达标率高出15个百分点。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在上海高职高专序列排位中荣列前三甲。

四、国标普通话测试辅导中创新运用归因理论的思考

韦纳的归因效果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有关成就期望和价值的理论,“控制点”影响着人们对成功和失败所赋予的价值考量。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指出,“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公安院校的学员不同于社会普通高校学生,一旦踏上工作岗位将肩负重大政治责任与使命。当前,部分普通高校毕业生政治意识和参加普通话测试的意识较为淡薄。面对这种现状,在普通话培训中,我们将进一步向第二专科学员强调国家在公务员群体中开展普通话测试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在公安工作中作为业务合格重要参考标准的政治意义,使广大学员在思想深处建立起学习普通话对警察职业生涯有着直接而深远影响的基本认识,并激发其学好普通话的强大内驱力。

韦纳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后更趋于完善,其研究者在进一步研究中也认识到,责任判断等问题同样影响着归因,进而影响着行为与成败。从这个思路上说,可以认为在完善教学方法手段的同时,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恰当的责任压力对于学员的正向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如果一个普通话基础能力较薄弱而又对普通话学习极度缺乏兴趣和主动学习态度的学员,在没有足够压力情况下,即使教官教师和辅导员千方百计引导,其付出刻苦学习努力争取达标的意愿和渴望很难真正被激发出来。当基础薄弱的一些学员在责任判断角度终于意识到:认真学好普通话并通过国标普通话测试的责任并非在教官教师与辅导员身上,而是在其自身,其必会真心努力并发奋图强,迸发出最大的学习热忱。

考证得失成败固关乎一时,警察文化素养更关乎一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2001》中提出,职业教育应当“为工作能力强、愉快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一个公安民警文化素养的高低和职业生涯的快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语言文字的修养,使用规范标准的汉语言文字是公安民警个人修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公安第二专科的学员来说,能讲流畅的普通话,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在今后的警察职业生涯中就较易取得相对优势。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官教师和辅导员们也须进一步加强对学员的建设性引导,助其认识学好普通话的深远意义,激发其学习文化的热情。

[1]韩仁生.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J].齐鲁学刊, 1994,(5).

[2]Weiner. B.孙坦明译.人类动机[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10.

[3]秦晓晴.大学生外语归因倾向及其对归因现象的理解[J].现代外语,2002,(1).

[4]林钟敏.责任的心理分析[J].心理学动态, 1996,(3).

[5]倪振华,黄素芬,张苗.大职业教育背景下上海公安高专强化学警普通话培训优化素质教育的启示[J].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1).

[6]Williams’M&R. Burden. Students’Developing Conceptions of Themselves as Language Learners[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9,(3).

[7]张庆宗.英语口语中动机归因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1).

Ref ections on the Public Courses of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ttribute——Take the Trainee of Shanghai Police College as an Illustration

Ni Zhenhua, Li Jing
(Shanghai Police College, Shanghai 200137,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of attribute, the public courses of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stituent to the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We take Shanghai Police College as an illustration to study on the theory of attribute of police trainee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system. It is started from the actual needs and reform in teach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course of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has carried out detailed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ata of course and teaching goal for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y of attribute is very effective.

Public Courses of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The Theory of Attribute;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D631.15

A

1008-5750(2014)02-0081-(04)

10.13643/j.cnki.issn1008-5750.2014.02.014

2014-02-11 责任编辑:孙树峰

倪振华(1973- ),男,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教官;李菁(1972- ),女,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归因学习态度普通话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