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2014-01-21 13:18仓定志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评价课堂教学教学

仓定志

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和修正,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力求发现并选择一切可能的教育方式,形成一种适合于每个学生的教育,为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使评价为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如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我主持研究的市级重大课题——“有效教学的标准及课堂教学评价”,就是本着追求教学最大效益的宗旨,把研究的落脚点放在学生发展上,着眼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从而确立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即教师在教学资源尽可能节约的前提下,通过教学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这样可改变以往只关注教师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做到既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并初步建立了以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学生学习表现部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因此,学生的学习表现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教师的教是否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好的教育、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学评价的核心标准。

二、考试评价

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曾经在很长时间内困扰着我,成为我永远的痛。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考试?首先,我觉得新课程改革不排斥考试,那种动辄提到考试就一棍子打死的态度是极端的、片面的。当然,在新课程背景下,考试肯定会有一些新的动态、新的要求、新的方式。具体地说,我觉得在命题时,有以下一些因素需要考虑。

1.要改变呈现方式,体现情感性

如在卷首,可设计“在这一学期里,小朋友学会了很多知识,掌握了不少本领。今天请大家参加有趣的‘摘星活动,相信你们一定能得到很多的星,在收获的季节里尽情享受成功的快乐”等卷首语,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又能把传统试卷中的填空题改为“智慧补白”、选择题改为“请你当裁判”、判断题改为“我是小包公”、计算题改为“小小神算手”、应用题改为“生活中的数学”等,使整份试卷显得生动活泼,拉近了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既能在设计问题时注意把知识合理整合,设计图文并茂、有故事情境的试题,又能让学生在有趣生动的情境中不断探索,从形式到内容与学生展开“对话”,体现情感、趣味与激励的和谐相融。

2.要突出认知方法,展现过程性

如:“一个长方形,沿着它的长边可摆7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着它的宽边可摆4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这样的试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传统试题中过于偏重知识性和结论性、轻视过程性和方法性的做法,代之以适度再现认知过程的题目,突出方法性,从而改变学生单纯地依赖机械模仿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3.要走进实际生活,注重应用性

如:“新洋农场新进一批小麦种子,要了解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否需要用全部种子做发芽实验?”这样的试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生活性,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要考查操作技能,强调实践性

如:“量一量手中的这份试卷,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计算出周长是( )厘米。”考试中,有的学生直接用尺子去量,结果长边量了几次,这样既麻烦,数据又不准确;有的学生把试卷对折两次,用尺子只量一次,然后乘以4,既快又准确,使他们亲身体会到“手指尖上出智慧”。

5.要设计开放性题,培养创新性

如:“学校组织校园歌曲独唱比赛,6个评委给选手打的分数如下表。

(1)假如你是第七位评委,会给选手打几分?为什么?

(2)你打的分数若不影响选手原先的名次,应该给他打几分?说说你的理由。”

像这样,或条件开放,或结论开放,或解决问题方法、手段的开放,或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能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6.要淡化学科界限,实现整合性

如:“假如我们每天上一节数学课,每节课40分钟,每周在学校学习5天,每学期按20周计算,那么我们每学期在学校上数学课的时间累计有多少天?对此你有什么感想?选择你知道的珍惜时间的名言或格言,写出一条来。”像这样或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问题,或密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适当淡化学科界限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自主评价

“半学期以来,我对概念、图形、规律……很感兴趣,尤其是‘升与毫升这一章节,课堂上做实验太有趣了。这些我都学得很不错,只是计算时太马虎,常会算错,希望我可以改掉这个坏毛病。虽然我对数学抱有浓厚的兴趣,总想寻找新的方法解答问题,但上课不经常举手发言,比较紧张,怕出错。老师常鼓励我,但我总觉得自己的勇气不够。我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十分认真,但有时会忘记检查,在父母提醒下才会检查。作业的正确率还算不错,字也写得很端正,常被老师表扬呢!接下来的学习,加油、加油、再加油!”这是我所教的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阶段小结,虽然语言稚嫩,概括不够全面,反思不够深入,但他努力地回头看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反思自己的作业与表现,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出自我要求,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和能力。当然,这种能力需要引导与培养。我坚持指导学生写好学习日记、周记,引导他们进行学习反思,并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由此,我设计《学生成长记录袋》,设置“介绍我自己”“我在活动中”“我满意的作业”“我的成绩单”等栏目,真实、全面地记录学生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树立自信。如今,这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又一亮点。

四、多元评价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有限,自控能力低,所以很难保证自主评价的真实性、准确性。因此,多元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学校中,我大胆尝试多种评价措施:班级层面,给学生创造互评的机会,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并用班级日记的形式把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传阅,学期结束时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互评,从学习热情、互助精神等方面给同伴写一份评语;学校层面,建立评比特长生和免考机制,对优秀学生表彰奖励,并用第二次检测的方法对学困生进行延迟评价,建立学困生档案;家校层面,让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并利用“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家校联系簿”,让教师、家长在“任课教师寄语”“家长心愿”栏中写学习赠言,使学生感觉到关爱和鼓励,从而更爱学数学。这一系列做法能让学生正确审视自己,客观看待别人,全面地看到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中的自己,从中得到激励与改进。

边实践边反思,边学习边提升,我逐步形成了发展性评价的初步模式,这也是我校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发展性评价策略中的核心部分。我坚信只有当学生的学习从一种自发的状态变成一种自觉的理性,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其有效功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和修正,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力求发现并选择一切可能的教育方式,形成一种适合于每个学生的教育,为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使评价为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如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我主持研究的市级重大课题——“有效教学的标准及课堂教学评价”,就是本着追求教学最大效益的宗旨,把研究的落脚点放在学生发展上,着眼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从而确立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即教师在教学资源尽可能节约的前提下,通过教学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这样可改变以往只关注教师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做到既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并初步建立了以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学生学习表现部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因此,学生的学习表现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教师的教是否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好的教育、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学评价的核心标准。

二、考试评价

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曾经在很长时间内困扰着我,成为我永远的痛。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考试?首先,我觉得新课程改革不排斥考试,那种动辄提到考试就一棍子打死的态度是极端的、片面的。当然,在新课程背景下,考试肯定会有一些新的动态、新的要求、新的方式。具体地说,我觉得在命题时,有以下一些因素需要考虑。

1.要改变呈现方式,体现情感性

如在卷首,可设计“在这一学期里,小朋友学会了很多知识,掌握了不少本领。今天请大家参加有趣的‘摘星活动,相信你们一定能得到很多的星,在收获的季节里尽情享受成功的快乐”等卷首语,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又能把传统试卷中的填空题改为“智慧补白”、选择题改为“请你当裁判”、判断题改为“我是小包公”、计算题改为“小小神算手”、应用题改为“生活中的数学”等,使整份试卷显得生动活泼,拉近了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既能在设计问题时注意把知识合理整合,设计图文并茂、有故事情境的试题,又能让学生在有趣生动的情境中不断探索,从形式到内容与学生展开“对话”,体现情感、趣味与激励的和谐相融。

2.要突出认知方法,展现过程性

如:“一个长方形,沿着它的长边可摆7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着它的宽边可摆4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这样的试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传统试题中过于偏重知识性和结论性、轻视过程性和方法性的做法,代之以适度再现认知过程的题目,突出方法性,从而改变学生单纯地依赖机械模仿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3.要走进实际生活,注重应用性

如:“新洋农场新进一批小麦种子,要了解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否需要用全部种子做发芽实验?”这样的试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生活性,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要考查操作技能,强调实践性

如:“量一量手中的这份试卷,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计算出周长是( )厘米。”考试中,有的学生直接用尺子去量,结果长边量了几次,这样既麻烦,数据又不准确;有的学生把试卷对折两次,用尺子只量一次,然后乘以4,既快又准确,使他们亲身体会到“手指尖上出智慧”。

5.要设计开放性题,培养创新性

如:“学校组织校园歌曲独唱比赛,6个评委给选手打的分数如下表。

(1)假如你是第七位评委,会给选手打几分?为什么?

(2)你打的分数若不影响选手原先的名次,应该给他打几分?说说你的理由。”

像这样,或条件开放,或结论开放,或解决问题方法、手段的开放,或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能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6.要淡化学科界限,实现整合性

如:“假如我们每天上一节数学课,每节课40分钟,每周在学校学习5天,每学期按20周计算,那么我们每学期在学校上数学课的时间累计有多少天?对此你有什么感想?选择你知道的珍惜时间的名言或格言,写出一条来。”像这样或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问题,或密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适当淡化学科界限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自主评价

“半学期以来,我对概念、图形、规律……很感兴趣,尤其是‘升与毫升这一章节,课堂上做实验太有趣了。这些我都学得很不错,只是计算时太马虎,常会算错,希望我可以改掉这个坏毛病。虽然我对数学抱有浓厚的兴趣,总想寻找新的方法解答问题,但上课不经常举手发言,比较紧张,怕出错。老师常鼓励我,但我总觉得自己的勇气不够。我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十分认真,但有时会忘记检查,在父母提醒下才会检查。作业的正确率还算不错,字也写得很端正,常被老师表扬呢!接下来的学习,加油、加油、再加油!”这是我所教的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阶段小结,虽然语言稚嫩,概括不够全面,反思不够深入,但他努力地回头看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反思自己的作业与表现,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出自我要求,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和能力。当然,这种能力需要引导与培养。我坚持指导学生写好学习日记、周记,引导他们进行学习反思,并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由此,我设计《学生成长记录袋》,设置“介绍我自己”“我在活动中”“我满意的作业”“我的成绩单”等栏目,真实、全面地记录学生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树立自信。如今,这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又一亮点。

四、多元评价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有限,自控能力低,所以很难保证自主评价的真实性、准确性。因此,多元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学校中,我大胆尝试多种评价措施:班级层面,给学生创造互评的机会,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并用班级日记的形式把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传阅,学期结束时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互评,从学习热情、互助精神等方面给同伴写一份评语;学校层面,建立评比特长生和免考机制,对优秀学生表彰奖励,并用第二次检测的方法对学困生进行延迟评价,建立学困生档案;家校层面,让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并利用“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家校联系簿”,让教师、家长在“任课教师寄语”“家长心愿”栏中写学习赠言,使学生感觉到关爱和鼓励,从而更爱学数学。这一系列做法能让学生正确审视自己,客观看待别人,全面地看到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中的自己,从中得到激励与改进。

边实践边反思,边学习边提升,我逐步形成了发展性评价的初步模式,这也是我校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发展性评价策略中的核心部分。我坚信只有当学生的学习从一种自发的状态变成一种自觉的理性,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其有效功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和修正,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力求发现并选择一切可能的教育方式,形成一种适合于每个学生的教育,为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使评价为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如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我主持研究的市级重大课题——“有效教学的标准及课堂教学评价”,就是本着追求教学最大效益的宗旨,把研究的落脚点放在学生发展上,着眼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从而确立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即教师在教学资源尽可能节约的前提下,通过教学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这样可改变以往只关注教师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做到既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并初步建立了以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学生学习表现部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因此,学生的学习表现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教师的教是否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好的教育、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学评价的核心标准。

二、考试评价

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曾经在很长时间内困扰着我,成为我永远的痛。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考试?首先,我觉得新课程改革不排斥考试,那种动辄提到考试就一棍子打死的态度是极端的、片面的。当然,在新课程背景下,考试肯定会有一些新的动态、新的要求、新的方式。具体地说,我觉得在命题时,有以下一些因素需要考虑。

1.要改变呈现方式,体现情感性

如在卷首,可设计“在这一学期里,小朋友学会了很多知识,掌握了不少本领。今天请大家参加有趣的‘摘星活动,相信你们一定能得到很多的星,在收获的季节里尽情享受成功的快乐”等卷首语,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又能把传统试卷中的填空题改为“智慧补白”、选择题改为“请你当裁判”、判断题改为“我是小包公”、计算题改为“小小神算手”、应用题改为“生活中的数学”等,使整份试卷显得生动活泼,拉近了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既能在设计问题时注意把知识合理整合,设计图文并茂、有故事情境的试题,又能让学生在有趣生动的情境中不断探索,从形式到内容与学生展开“对话”,体现情感、趣味与激励的和谐相融。

2.要突出认知方法,展现过程性

如:“一个长方形,沿着它的长边可摆7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着它的宽边可摆4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这样的试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传统试题中过于偏重知识性和结论性、轻视过程性和方法性的做法,代之以适度再现认知过程的题目,突出方法性,从而改变学生单纯地依赖机械模仿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3.要走进实际生活,注重应用性

如:“新洋农场新进一批小麦种子,要了解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否需要用全部种子做发芽实验?”这样的试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生活性,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要考查操作技能,强调实践性

如:“量一量手中的这份试卷,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计算出周长是( )厘米。”考试中,有的学生直接用尺子去量,结果长边量了几次,这样既麻烦,数据又不准确;有的学生把试卷对折两次,用尺子只量一次,然后乘以4,既快又准确,使他们亲身体会到“手指尖上出智慧”。

5.要设计开放性题,培养创新性

如:“学校组织校园歌曲独唱比赛,6个评委给选手打的分数如下表。

(1)假如你是第七位评委,会给选手打几分?为什么?

(2)你打的分数若不影响选手原先的名次,应该给他打几分?说说你的理由。”

像这样,或条件开放,或结论开放,或解决问题方法、手段的开放,或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能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6.要淡化学科界限,实现整合性

如:“假如我们每天上一节数学课,每节课40分钟,每周在学校学习5天,每学期按20周计算,那么我们每学期在学校上数学课的时间累计有多少天?对此你有什么感想?选择你知道的珍惜时间的名言或格言,写出一条来。”像这样或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问题,或密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适当淡化学科界限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自主评价

“半学期以来,我对概念、图形、规律……很感兴趣,尤其是‘升与毫升这一章节,课堂上做实验太有趣了。这些我都学得很不错,只是计算时太马虎,常会算错,希望我可以改掉这个坏毛病。虽然我对数学抱有浓厚的兴趣,总想寻找新的方法解答问题,但上课不经常举手发言,比较紧张,怕出错。老师常鼓励我,但我总觉得自己的勇气不够。我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十分认真,但有时会忘记检查,在父母提醒下才会检查。作业的正确率还算不错,字也写得很端正,常被老师表扬呢!接下来的学习,加油、加油、再加油!”这是我所教的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阶段小结,虽然语言稚嫩,概括不够全面,反思不够深入,但他努力地回头看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反思自己的作业与表现,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出自我要求,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和能力。当然,这种能力需要引导与培养。我坚持指导学生写好学习日记、周记,引导他们进行学习反思,并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由此,我设计《学生成长记录袋》,设置“介绍我自己”“我在活动中”“我满意的作业”“我的成绩单”等栏目,真实、全面地记录学生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树立自信。如今,这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又一亮点。

四、多元评价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有限,自控能力低,所以很难保证自主评价的真实性、准确性。因此,多元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学校中,我大胆尝试多种评价措施:班级层面,给学生创造互评的机会,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并用班级日记的形式把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传阅,学期结束时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互评,从学习热情、互助精神等方面给同伴写一份评语;学校层面,建立评比特长生和免考机制,对优秀学生表彰奖励,并用第二次检测的方法对学困生进行延迟评价,建立学困生档案;家校层面,让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并利用“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家校联系簿”,让教师、家长在“任课教师寄语”“家长心愿”栏中写学习赠言,使学生感觉到关爱和鼓励,从而更爱学数学。这一系列做法能让学生正确审视自己,客观看待别人,全面地看到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中的自己,从中得到激励与改进。

边实践边反思,边学习边提升,我逐步形成了发展性评价的初步模式,这也是我校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发展性评价策略中的核心部分。我坚信只有当学生的学习从一种自发的状态变成一种自觉的理性,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其有效功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猜你喜欢
评价课堂教学教学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