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新教材问题解决内容的编写特色研究

2014-01-21 19:09付天贵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新教材例题思路

付天贵

一、问题提出

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把问题解决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总体目标可以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指南,教材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内容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同时,教材的编写也必须考虑学生心理特征、学科特点和社会需要,使得教材内容和设计呈现方式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自然条件、文化传统有很大差异,而传统教材占绝对统治地位,形式不适应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因此,课程改革提倡教材的多样化。由于教材编写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所以,不同版本的教材在考虑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都在努力体现本地域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的需求,体现本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希望形成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能体现当地实际、各具特色的教材。

二、编写思路

小学阶段问题解决的总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目标包含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个方面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反思意识和创新意识。根据标准的要求,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确立了体现学生问题解决思维过程的编写思路(见图1)。

图1 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问题解决编写思路图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从二年级开始设置问题解决小节,教材在第一次接触问题解决时,例题按照此思路编写。为了避免程序化,同时考虑到不同例题侧重点不一样,教材在第一小节引入问题解决思路后,后续例题在四个环节中不一定都出现,以求体现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但该编写思路作为一条暗线隐含于整套教材的问题解决。以不同的视角切入问题解决的编写,使得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问题解决在编写体例、内容选择、呈现方式等方面形成独特的编写特色。

三、编写特色

1.问题解决的过程性

下面的例1是第一次出现问题解决小节的第一个例题。例题通过学生对话,按照弄清题意、拟订方案、执行方案、检查回顾四个步骤引导学生思路,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思路,同时也隐含整个教材问题解决的要求。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题解答帮助学生弄清问题解决的思路,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2.题材的多样性

选材广泛,例题尽可能选取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习题选材背景丰富,涉及各行各业,同时关注了农村题材,突出西部特色。

玩具娃娃是学生熟悉的素材,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考与探索, 便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问题的挑战性

为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要,一些问题的设置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从条件出发,通过观察、实验、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具有挑战性。

该问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通过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运用画图、列表等方式解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养成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求出问题的答案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结,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问题解决的经验,基本的问题解决方法。

以上题为例,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代数问题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用列表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渗透了统计的思想、分类的思想。

5.版面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使用情景、图片、表格等多种方式呈现问题,并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使得版面生动活泼。通过问题串、采用对话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既体现了儿童的思维特点,又使得教材具有可读性。

总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以前小学数学编写的经验,在吸取传统应用题的基础上,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对问题解决编写形式进行了探索,既强调传统数学教学理论的把握,注重传统的继承,又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大胆创新突破,以求编写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从“双基”到“四基”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

【该文为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11-JC-005,项目名称:小学数学新教材“解决问题”编写特色研究】

(责编 金 铃)endprint

一、问题提出

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把问题解决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总体目标可以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指南,教材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内容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同时,教材的编写也必须考虑学生心理特征、学科特点和社会需要,使得教材内容和设计呈现方式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自然条件、文化传统有很大差异,而传统教材占绝对统治地位,形式不适应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因此,课程改革提倡教材的多样化。由于教材编写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所以,不同版本的教材在考虑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都在努力体现本地域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的需求,体现本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希望形成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能体现当地实际、各具特色的教材。

二、编写思路

小学阶段问题解决的总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目标包含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个方面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反思意识和创新意识。根据标准的要求,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确立了体现学生问题解决思维过程的编写思路(见图1)。

图1 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问题解决编写思路图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从二年级开始设置问题解决小节,教材在第一次接触问题解决时,例题按照此思路编写。为了避免程序化,同时考虑到不同例题侧重点不一样,教材在第一小节引入问题解决思路后,后续例题在四个环节中不一定都出现,以求体现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但该编写思路作为一条暗线隐含于整套教材的问题解决。以不同的视角切入问题解决的编写,使得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问题解决在编写体例、内容选择、呈现方式等方面形成独特的编写特色。

三、编写特色

1.问题解决的过程性

下面的例1是第一次出现问题解决小节的第一个例题。例题通过学生对话,按照弄清题意、拟订方案、执行方案、检查回顾四个步骤引导学生思路,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思路,同时也隐含整个教材问题解决的要求。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题解答帮助学生弄清问题解决的思路,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2.题材的多样性

选材广泛,例题尽可能选取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习题选材背景丰富,涉及各行各业,同时关注了农村题材,突出西部特色。

玩具娃娃是学生熟悉的素材,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考与探索, 便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问题的挑战性

为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要,一些问题的设置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从条件出发,通过观察、实验、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具有挑战性。

该问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通过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运用画图、列表等方式解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养成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求出问题的答案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结,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问题解决的经验,基本的问题解决方法。

以上题为例,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代数问题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用列表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渗透了统计的思想、分类的思想。

5.版面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使用情景、图片、表格等多种方式呈现问题,并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使得版面生动活泼。通过问题串、采用对话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既体现了儿童的思维特点,又使得教材具有可读性。

总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以前小学数学编写的经验,在吸取传统应用题的基础上,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对问题解决编写形式进行了探索,既强调传统数学教学理论的把握,注重传统的继承,又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大胆创新突破,以求编写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从“双基”到“四基”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

【该文为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11-JC-005,项目名称:小学数学新教材“解决问题”编写特色研究】

(责编 金 铃)endprint

一、问题提出

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把问题解决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总体目标可以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指南,教材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内容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同时,教材的编写也必须考虑学生心理特征、学科特点和社会需要,使得教材内容和设计呈现方式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自然条件、文化传统有很大差异,而传统教材占绝对统治地位,形式不适应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因此,课程改革提倡教材的多样化。由于教材编写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所以,不同版本的教材在考虑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都在努力体现本地域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的需求,体现本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希望形成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能体现当地实际、各具特色的教材。

二、编写思路

小学阶段问题解决的总目标: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目标包含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个方面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反思意识和创新意识。根据标准的要求,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确立了体现学生问题解决思维过程的编写思路(见图1)。

图1 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问题解决编写思路图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从二年级开始设置问题解决小节,教材在第一次接触问题解决时,例题按照此思路编写。为了避免程序化,同时考虑到不同例题侧重点不一样,教材在第一小节引入问题解决思路后,后续例题在四个环节中不一定都出现,以求体现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但该编写思路作为一条暗线隐含于整套教材的问题解决。以不同的视角切入问题解决的编写,使得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问题解决在编写体例、内容选择、呈现方式等方面形成独特的编写特色。

三、编写特色

1.问题解决的过程性

下面的例1是第一次出现问题解决小节的第一个例题。例题通过学生对话,按照弄清题意、拟订方案、执行方案、检查回顾四个步骤引导学生思路,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思路,同时也隐含整个教材问题解决的要求。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题解答帮助学生弄清问题解决的思路,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2.题材的多样性

选材广泛,例题尽可能选取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习题选材背景丰富,涉及各行各业,同时关注了农村题材,突出西部特色。

玩具娃娃是学生熟悉的素材,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考与探索, 便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问题的挑战性

为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要,一些问题的设置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从条件出发,通过观察、实验、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具有挑战性。

该问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通过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运用画图、列表等方式解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养成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求出问题的答案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结,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问题解决的经验,基本的问题解决方法。

以上题为例,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代数问题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用列表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渗透了统计的思想、分类的思想。

5.版面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使用情景、图片、表格等多种方式呈现问题,并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使得版面生动活泼。通过问题串、采用对话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既体现了儿童的思维特点,又使得教材具有可读性。

总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以前小学数学编写的经验,在吸取传统应用题的基础上,西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对问题解决编写形式进行了探索,既强调传统数学教学理论的把握,注重传统的继承,又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大胆创新突破,以求编写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从“双基”到“四基”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

【该文为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11-JC-005,项目名称:小学数学新教材“解决问题”编写特色研究】

(责编 金 铃)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教材例题思路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不同思路解答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