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例

2014-01-22 22:42尤伟波黄金伟任建敏李爱芳丁茂文李国雄
浙江实用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马尔伏立康霉菌

尤伟波 黄金伟任建敏 丁 卉 李爱芳 丁茂文 李国雄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浙江丽水 323000)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例

尤伟波 黄金伟*任建敏 丁 卉 李爱芳 丁茂文 李国雄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浙江丽水 323000)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是青霉菌中惟一呈温度双相型的致病菌,临床上比较罕见。本病可发生于健康者,但更多见于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者。随着HIV感染者日见增多,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报道也逐年增加。该菌造成的感染主要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常播散全身,病死率高,是一种严重的深部真菌病。现将本院收治的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例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3岁,因“发热伴盗汗20余天,咽痛咽干1周”。于2014年2月27日收住本院。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38.5℃,汗出后体温能自行下降,无畏寒寒战,无明显咳嗽咳痰,无咽痛咽痒,无腹痛腹泻;20余天来患者反复出现发热,多出现于夜间及午后,未引起重视,未予诊治。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咽痛咽干,无咽痒,无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自行服用“阿莫西林片”等治疗后咽痛好转,仍有咽干,自觉乏力,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本院就诊,门诊拟“发热待查”收住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肺病、肾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冶游史不详。入院查体:体温39.1℃,血压102/69mmHg,双侧颈部可及多颗黄豆大小肿大淋巴结,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黏膜无瘀点瘀斑,咽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口罗音,心率12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无殊。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3×109/L,中性粒细胞87%,血红蛋白108g/L,血小板73×109/L;血清葡萄糖7.07mmol/L,血清降钙素原0.48ng/mL,超敏C反应蛋白18.71mg/L;内毒素定量动态浊度法<5.0pg/mL,网织红细胞1.00%,结核抗体阴性。CD4+/CD8+测定:CD 4阳性细胞4.0%,CD 8阳性细胞81.7%,CD4/CD8比值0.05;CD4+细胞绝对值5/μL,CD8+细胞绝对值97/μL。血清铁蛋白:4831.1ng/mL。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大小便常规均无殊。乙肝三系、丙肝抗原抗体、梅毒抗体、抗核抗体均阴性。疟原虫未检到,肥达氏反应、嗜异性凝集试验、外斐氏反应、流行性出血热抗体均阴性。B超提示: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脾偏大。肺部CT:右肺中叶、左肺下叶少许慢性炎症,两肺下叶多发细小结节,纵隔及两侧锁骨上窝多发肿大淋巴结。入院诊断:(1)败血症?(2)肺部感染。入院当日即予头孢哌酮/舒巴坦3g静脉滴注1次/8h联合利巴韦林0.6g静脉滴注1次/d抗感染治疗,入院第2天联合莫西沙星0.4g静脉滴注1次/d抗感染治疗,多次送检血培养。2014年2月28日至2014年3月4日,患者仍有反复高热,最高体温39.4℃,伴畏寒,无寒战,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2014年3月5日,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确认试验阳性,血培养报告丝状真菌,患者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根据血培养报告,真菌败血症诊断明确,立即予伏立康唑0.2g静脉滴注1次/12h(首剂0.4g)抗感染治疗。该真菌最后经鉴定为马尔尼菲青霉菌,详见第459页彩图4。经伏立康唑治疗后体温逐渐下降,2014年3月10日,患者最高体温38.5℃,无明显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目前体温高峰较前已下降,提示感染较前已控制,患者及家属要求转回当地医院治疗,予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伏立康唑0.2g,2次/d,随访2周,未出现发热。

2 讨 论

PM是1956年Capponi等[1]从越南中部捕获的野生中华竹鼠肝脏中首次分离获得的青霉菌之一,1973年Disalvo等[2]报道了第1例人类自然感染的PSM。1984年,我国邓卓霖[3]首次报道8例PSM患者。目前全球约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PM感染者,在东南亚尤其泰国,AIDS合并PM引起的临床感染,已成为继结核杆菌和新生隐球菌感染后的第3种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4]。在我国南方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南部区域,近10年来,随着HIV感染者的增加,PSM者越来越常见[5-9]。但是,本例PSM在浙江省丽水市为首次报道。

马尔尼菲青霉菌主要侵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即肺、肝、肠淋巴组织、淋巴结、脾、骨髓、肾和扁桃体等,其中以肺及肝最为严重;极少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及肾上腺等内分泌腺。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高达40℃,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血清降钙素原可以表现轻度升高,可有脓肿形成及溶骨性损害。在高热的AIDS患者中,如果怀疑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应早期采取血培养等病原学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例患者以反复发热为主要症状,偶有畏寒寒战,辅助检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轻度升高,HIV抗体阳性,血培养发现马尔尼菲青霉菌,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给予伏立康唑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逐渐下降,症状好转。

随着临床检验手段的不断提高,PSM的临床诊断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真菌学诊断、细胞涂片、血清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分子生物学诊断。从体内分离培养出PM是诊断PSM的金标准。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双向真菌,其形态学有独特的特点:在SBA、SDA培养基上培养到生长缓慢,10~15天生长后,SDA培养基上正面灰白色腊样,菌落呈绒毛状,背面红色的典型菌落;在显微镜下看到典型的帚状枝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的鉴定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骨髓及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导管介入技术的开展,放化疗的广泛使用,类固醇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艾滋病感染人数的增多,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患者也随之增多[5],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不容忽视。

[1]Capponi M P,Segretain G,Sureau G.Penicilliosis de Rhizomys sinensis.Bull Soc Pathol Exot Filiales,1956,49:418

[2]Disalvo A,Fickling A,Ajelb L.Infection caused by Penicillium marneffi description of first natural infection in man.Am JC lin Patho,1973,60:259

[3]邓卓霖.进行性播散性马氏青霉菌病.广西医学院学报,1984,1(1):1

[4]Khongkunthian P,Isaratanan W,Samarammayake P,et al.Case report.Oro-facial manifestations of Penicillium marneffei infeftion in a Thai patient with AIDS.Mycoses,2002,45:411

[5]郭健莲,江先海,谢志雄,等.艾滋病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一例.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2):203

[6]罗宏,梁伶.马尔尼菲青霉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10):627

[7]莫让辉,唐小平,蔡卫平,等.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41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24):1953

[8]苏小芬,张挪富,钟南山,等.免疫健全者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一例及文献复习.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12(3):244

[9]陈丽金,娄艳,傅卫,等.伏立康唑治疗1例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0):837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0KYB138)

*为通信作者,E-mail:jinwei1314w@aliyun.com

猜你喜欢
马尔伏立康霉菌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伏立康唑致癫发作及精神障碍一例并文献分析
基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文献概述
2012—2016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患者伏立康唑应用分析Δ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
好一个“救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