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切开或挂线术后应用参肤皮汤治疗效果观察

2014-01-22 06:12黄汇丰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肛瘘创面细菌

黄汇丰

浙江省余姚市中医医院外科(余姚315400)

肛瘘手术后,由于粪便和橡皮筋的刺激,以及开放性创口炎症水肿等因素的影响,疼痛、创面感染较常见,采用现代医学方法常常难以取效[1]。2010年1月—2012年7月,我院采用参肤皮汤口服并熏洗用于降低肛瘘术后6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41~69岁,平均(46.4±7.4)岁。病程1.2~3.5年,平均(2.1±0.4)年。其中低位单纯性肛瘘72例,低位复杂性肛瘘24例;高位单纯性肛瘘1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8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每组6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硬膜外或骶管麻醉。低位肛瘘采用一次性切开术,高位肛瘘采用挂线术。挂线者10 d左右橡皮筋脱落,若术后2周仍不能自行脱落,剪除残留在挂线内的组织。术后当天控制大便,酌情应用敏感抗生素3~5 d。治疗组用参肤皮汤(苦参12 g,地肤子15 g,白鲜皮20 g,黄柏9 g,白芷9 g,石榴皮9 g,蒲公英15 g,当归12 g,赤芍12 g,荆芥12 g,黄芪12 g,枳壳9 g)口服,每次200 mL,2次/d。同时原方中药煎汤1000 mL,加入芒硝15 g,先熏后洗,水温适宜时坐浴15~20 min。对照组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1000 mL等温熏洗坐浴。1~2次/d。

1.2.2 疗效观察 观察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创面pH测定以及细菌培养结果。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评价疼痛严重程度,0表示无此症状,10表示症状无法忍受,严重影响生活。所有病例在测试前不作任何肛肠专科检查及药物坐浴。采取标本前正常进食,采取标本后立即测定。用精密pH值试纸(6.4~8.0)进行比色。用细菌采用棒采取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治疗后同期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 术后3 d,两组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7 d及术后14 d疼痛程度较术后3 d明显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比较(±s)

注:与对照组同期相比,a 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术后3 d 3.8±1.4 3.3±1.5术后7 d 2.9±1.3 1.9±1.2a术后14 d 1.8±1.2 0.9±1.1a

2.2 创面pH值 术后3 d,两组创面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7 d及术后14 d创面pH值较术后3 d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p H值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p H值比较(±s)

注:与对照组同期相比,a 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术后3 d 7.6±0.20 7.6±0.12术后7 d 7.4±0.19 7.1±0.21a术后14 d 7.1±0.21 6.5±0.13a

2.3 创面细菌培养 对照组45例细菌培养为阴性,15例阳性,其中需氧菌4例,厌氧菌6例;治疗组54例细菌培养为阴性,6例阳性,其中需氧菌4例,厌氧菌2例。两组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3)。

3 讨论

疼痛是影响肛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肛门周围血管和神经丰富,对痛觉极为敏感,肛瘘术后前列腺素、缓激肽等致痛物质释放,刺激肛门括约肌收缩痉挛,产生疼痛。肛瘘术后疼痛使患者畏惧排便,导致术后便秘,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及食欲。肛瘘中较为常见的肠源性细菌包括有链球菌属,类杆菌属以及大肠杆菌等,其中以需氧菌较为常见,其检出率超过90.0%,并且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2]。术后感染是肛肠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肛瘘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肛瘘“盖以风热不散,谷气流溢,传于下部”,饮食辛辣,醇酒厚味,劳累过度,湿热下注肛门而成漏,湿热毒火乃其病理实质,久则正虚邪恋。肛瘘术后虽病理产物已除,但其病因尚未完全消失,湿热余毒未尽,易影响术后创面的愈合;又因术后创面局部血络受损,肌肤受伤,气血运行不畅,正气受损,易受肠中浊气熏蒸而染毒。研究显示,中药熏洗坐浴等方法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疼痛等作用[3]。针对上述肛瘘术后创口特点,我科设计了参肤皮汤口服和熏蒸用于肛瘘术后的治疗。方中苦参、地肤子、白鲜皮、黄柏、蒲公英清利湿热、燥湿止痒;当归、赤芍、荆芥、枳壳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并配伍白芷、石榴皮、芒硝排脓敛疮,收敛疮口;少佐黄芪益气收口,托毒排脓。全方共奏清利湿热,活血消肿,解毒收敛之功。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肛瘘术后病人通过本方的内服和熏洗(内服方去芒硝),不仅能很快消除引起肛瘘的病理因素,如湿热余毒之邪,又能使局部创面气血通畅,消除水肿,不易染毒,促进肉芽和新生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愈合,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术后创面疼痛,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4]。本研究发现,参肤皮汤口服加外用能够改善肛瘘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恢复;同时降低创面pH值,减少细菌滋生,有利于创面的愈合。

[1]朱文,王桂明,陈冬凤,等.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的辨病辨证治疗[J].四川中医,2008,26(6):92-93.

[2]高芳群.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对肛瘘旷置术的价值分析[J].吉林医药,2013,34(11):2081.

[3]彭军良,吴小妹,金玉弟,等.中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962-964.

[4]谢雅,杨关根,裘建民,等.薰药方治疗复杂性肛瘘术后30例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5):570-571.

猜你喜欢
肛瘘创面细菌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细菌大作战
细菌大作战
细菌惹的祸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