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乙肝患者的药学服务实践

2014-01-23 07:56苏乐群李宏建许冬梅
中国药业 2014年16期
关键词:尿蛋白抗病毒皮质激素

杨 蕊,黄 欣,苏乐群,李宏建,许冬梅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肾病综合征是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综合症状群,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 g/d)、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 g/L)、水肿及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治疗主要包括3 个部分:对因治疗,以阴转或减少蛋白尿、提高血浆白蛋白为治疗目标,主要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及免疫抑制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阻断剂及其他;对症治疗及合并症的防治,如饮食治疗,降压、调脂、抗凝治疗;保护残存肾功能,注意切勿使用肾毒性药物[1]。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同时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而肾病综合征患者常需给予糖皮质激素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但免疫抑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影响患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笔者现就1 例HBV 携带者合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合理用药,报道如下。

1 病史摘要

患者男,21 岁,学生,10 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无其他症状,入当地医院后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乙型肝炎”,并给予抗凝、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未给予激素或细胞毒药物,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1 年9 月9 日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可,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怕冷。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大便未见明显异常,小便量减少到每天1 000 mL 左右,体重较前无明显变化。既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病史2 年余,无其他慢性疾病史及用药史。

入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入院后行肾穿刺活检术,病理诊断符合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排除HBV 相关性肾炎。实验室检查示血白蛋白16.0 g/L,24 h 尿蛋白定量3 835.60 mg/24 h,肝功正常,乙肝病毒定量符合“乙肝小三阳”诊断标准,HBV-DNA 低于检测下限。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60 mg/d 抗炎、免疫抑制,同时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还原型谷胱甘肽抗氧化、碳酸钙D3和阿法骨化醇预防骨质疏松、贝那普利降尿蛋白等治疗。经过22 d 院内治疗后,患者水肿消失,24 h 尿蛋白定量降至1 960.00 mg/24 h,血白蛋白升至31.5 g/L。患者出院后继续规律口服激素,按医嘱要求减量,2011 年10 月8 日、11 月2 日、12 月4 日、2012 年1 月11 日24 h 尿蛋白定量分别为7 501.20,615.70,173.80,277.20 mg/24 h,血白蛋白及肝功正常,HBV-DNA 低于检测下限。

2 药学监护

2.1 生活方式教育

休息:患者入院时存在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告知患者需卧床休息,可增加肾脏血流量,有利于利尿,也可减少与外界接触以防交叉感染。但同时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需告知患者注意保持适度床上及床旁活动,以防血栓形成。当尿蛋白、水肿等症状缓解后可适当增加活动,直到尿蛋白消失或减至微量3 个月后再考虑部分复课。

优质蛋白限钠饮食:患者大量蛋白尿,存在负氮平衡,摄入高蛋白饮食虽可改善氮平衡,但会导致尿蛋白增加,加重肾小球损害。因此,建议患者按公斤体重每日蛋白摄入量为1 g/kg,且提供的蛋白质应为优质蛋白,主要为动物来源的牛奶、鸡蛋、鱼肉等。患者入院时存在双下肢水肿,建议饮食的食盐含量为3 ~5 g/d,禁用腌制食品、味精等。

2.2 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应用的必要性:该患者肾病综合征诊断明确,肾穿刺病理诊断符合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给予糖皮质激素发挥抗炎、免疫抑制治疗的指征明确。但针对该类肝功正常、HBV-DNA 低于检测下限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医师对服用激素同时是否需给予抗乙肝病毒药物存在疑问,药师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后建议,在给予激素同时,必须同时联合抗乙肝病毒治疗[2-4]。

对于接受免疫抑制剂(特别是糖皮质激素)治疗的HBV 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即使HBV-DNA 阴性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也应在治疗前1 周开始服用抗HBV 药物[2-3]。胡俊华等[5]观察了24 例合并HBV 感染的肾脏病患者,分为初始HBV无复制组和初始HBV 复制组,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同时,于不同的时机给予抗病毒药物,结果提示,肾炎合并慢性乙肝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风险大,无论治疗前HBV-DNA 是否复制表达,都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

选择、使用疗程与监护: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应结合患者既往用药、目前的病毒学指标及用药原因等来确定。该患者青年男性,HBV-DNA 及ALT 均正常,无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但鉴于患者目前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因此需预防性给予抗病毒药物。对于预期疗程不多于12 个月的患者,可选择拉米夫定;对于预期疗程更长的患者,应优先选用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2-3]。该患者肾病综合征类型符合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程度相对较轻,预期疗程不大于1 年,结合患者经济状况,可给予拉米夫定。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基因型耐药或HBV-DNA 开始升高,则可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可快速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耐药发生,抗病毒临床结局好[2]。该患者HBV-DNA 低于检测下限,抗病毒治疗的时间应持续至完成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的6 个月[2-3]。应教育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HBV 病毒学指标(包括HBsAg,HBeAg,HBeAb,HBV-DNA 水平),并应定期行肝脏超声显像检查。

2.3 激素的应用

应用原则:激素在用于肾病综合征时应遵循“足量、足疗程、缓慢减量、长期维持”的原则。足量,根据患者的体重来确定,通常换算为泼尼松为1 mg/kg·d(不超过80 mg/d);足疗程,通常足量应用6 ~8 周后再缓慢减量,具体疗程需结合患者病理类型及药效而定;缓慢减量,足疗程足量应用后开始缓慢减量,通常以泼尼松计每1 周减5 mg,减至30 mg 时,减量过程需更加缓慢,通常每2 周减5 mg;长期维持,用最小的有效剂量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服用时间: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合成和分泌的一类激素的总称,由下丘脑-垂体轴(HPA)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控制,具有24 h 的生物节律,凌晨血浆内浓度最低,随后血中浓度升高,上午8 点左右血中浓度最高。因此建议清晨一次顿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HPA 轴的抑制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及监护:激素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增加,如柯兴综合征,诱发或加重感染,导致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及骨质疏松及股骨头坏死等,告知患者自我监测如下症状,如头晕、头痛,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手足麻木、皮肤瘙痒,反酸、腹痛、黑便,情绪及行为异常如激动、不安、失眠、情绪异常等,腿痛、髋部痛等。该患者规律服用激素、拉米夫定及其他对症治疗药物后,第4 个月复查24 h 尿蛋白转阴,血白蛋白及肝功正常,HBV-DNA 低于检测下限。

3 结语

临床药师在对此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HBV 感染的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时,首先应明确治疗方案,足量激素免疫抑制的同时需行抗病毒治疗,具体方案的选择需结合患者情况而定;其次,患者同时应用激素、抗病毒药物及其他多种对症用药,需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包括药物服用时间、常见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等。

[1] 王海燕. 肾脏病学[M]. 第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49 -952.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 -891.

[3] 陈灏珠,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M]. 第1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 326 -2 330.

[4] Li X,Tian J,Wu J,et al.A comparison of a standard-dose prednisone regimen and mycophenolate mofetil combined with a lower prednisone dose in Chinese adults with 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 who were carriers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Clin Ther,2009,31(4):741 -750.

[5] 胡俊华,王朝晖,沈平雁,等. 肾炎患者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应用中乙肝病毒感染的处理[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11):984 -987.

猜你喜欢
尿蛋白抗病毒皮质激素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