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进展

2014-01-24 16:45秦乐曾强欧云娜高永翔
中药与临床 2014年4期
关键词:组胺鼻炎过敏性

秦乐,曾强,欧云娜,高永翔

·综述进展·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进展

秦乐,曾强,欧云娜,高永翔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通过概述近几年国内外治疗方法,从而明确各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完善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应用。

过敏性鼻炎;中西医治疗;综述

过敏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是身体对某些过敏原等敏感性增高而在鼻部出现的异常反应。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性鼻痒、打喷嚏、流涕和鼻塞为主要症状的一类鼻科常见病。喷嚏以清晨和睡眠为最严重,部分病人伴有眼睛发红,发痒及流泪等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鼻腔检查显示鼻腔粘膜苍白水肿,并有水样粘液。有季节性反复发作或常年性反复发作病史,因此分为季节性(间歇性)与常年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该病是机体接触外界过敏原后所引起的以IgE介导为主的Ⅰ型变态反应性鼻黏膜炎性反应疾病。AR患病年龄大约在10~40岁,随着工业化的进展,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尤其室内装潢材料中苯、甲醛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等因素),AR发病率有全球性增长趋势,被视为“21世纪的流行病”。其全球平均发病率为10%~25%[1]。尽管不会危及生命,但AR其所引起的鼻部症状、眼部症状(结膜炎)及相关器官症状(支气管哮喘、中耳炎等)可导致睡眠紊乱、食欲减退、全身乏力、疲劳、情绪失调、注意力减退和学习障碍,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工作和学习, 使生活质量下降。尤其儿童会因此影响学习成绩,严重者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甚至影响到颌面部发育。

国际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案主要有远离过敏源、药物疗法、免疫疗法、物理疗法、手术疗法、替代疗法等。各种疗法均有各自优缺点。目前还未发现根治的方法,最大限度降低发作期给人体带来的不适已成为主要目的。本文就近年有关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国内外各种疗法

1.1 避免与变应原接触

尽量避免暴露于致敏物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减少许多常年性的诱发因素。植物类:如花粉、艾篙花粉、葎草花粉、法国梧桐花粉;动物类:所有温血动物, 包括鸟类,羽毛、狗毛、猫毛、蟑螂、动物皮屑;微生物类:屋尘螨、真菌粉尘螨、戸螨、酵母菌、烟曲霉素;食物类:牛奶、鸡蛋、带鱼、海虾、黄鳝等;刺激物如烟雾、生活物品棉絮等。

1.2 药物控制

1.2.1 西药 (1)抗组胺药:抗组胺药主要是H1受体拮抗剂, 它能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上的组胺H1受体,使组胺不能同H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其引发过敏反应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喷嚏、鼻发痒和流涕,但对于鼻塞症状无效。第一代抗组胺药大多有中枢抑制和抗胆碱能作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等,抗组胺作用明显增强,且克服了中枢抑制作用,所以常被作为一线药用于治疗轻度过敏性鼻炎。新一代抗组胺药为第二代抗组胺的活性代谢物和光学异构体,它们保持了第二代组胺药镇静作用较小的特性,同时没有第二代的心脏毒性。如非索非那定、地氯雷他定、阿司咪哩的活性代谢产物替卡咪哩和左西替立嗦。富马酸卢帕他定是一种具有组胺H1受体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双重拮抗作用的新型抗过敏药[1],高度亲和H1受体,其抗组胺活性比特非那定、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羟嗪(安他乐)、苯海拉明更强,而与地氯雷他定相当。在动物实验中,富马酸卢帕他定显示出很强的抗组胺作用和PAF受体阻断作用。此外,对肥大细胞脱颗粒、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细胞移动以及细胞因子释放均具有抑制作用。

(2)减充血剂:鼻内充血是过敏性鼻炎最严重的症状之一,减充血剂具有拟交感活性,经鼻使用减充血剂可使鼻粘膜血管收缩,减少组织的肿胀,有效缓解鼻充血致鼻塞,改善鼻腔通气,常和抗组胺药合用,由于这类药物会引起反跳性鼻充血,因此在过敏性鼻炎的长期治疗中不推荐使用。减充血剂包括口服的伪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和鼻腔内局部应用的盐酸轻甲哩琳、去氧肾上腺素、麻黄素等。但口服不良反应较多,有兴奋、鼻粘膜干燥、青光眼、疼痛、高血压(非选择性血管收缩型)、失眠、烦躁不安、震颤、尿储留、心悸、心动过速和期外收缩等。对于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前列腺肥大所致排尿困难的患者使要谨慎。且鼻用减充血剂有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连续应用几天后反跳性引起鼻腔充血和水肿。因此,鼻喷减充血剂的使用时间为3~5天。

(3)抗胆碱药:目前所用抗胆碱药均为阿托品衍生物,如异丙托溴铵,它可对呼吸道M 胆碱受体有一定的选择性阻断作用, 可以有效减少过敏性鼻炎的水样鼻分泌物,但对于其它症状无明显效果。

(4)β2受体激动剂: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常用短效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是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首选药物。

(5)皮质类固醇:肾上腺皮质激素,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用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能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抑制参与炎症反应的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提高机体对毒素的耐受力,所以对变态反应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给药方式包括全身用药和局部吸入。为避免全身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多采用局部吸入。目前应用皮质激素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是国际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已经被ARIA推荐为治 “一线用药”[2]。是治疗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的国际公认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严重或持续症状效果显著,安全且耐受性良好。它可显著改善症状。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曲安奈得鼻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抑制介质的释放,并促进其代谢,减少循环炎症细胞的数量。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抗体合成,毛细血管的渗出,减少粘性细胞,从而迅速缓解症状。许多随机、双盲的长期研究都证实,几乎所有使用该药的儿童都不会影响到自身内源性皮质醇的产生,也不会影响到生长发育。

(6)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肥大细胞稳定剂):代表药物为色昔酸钠,其作用机制是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 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抑制组胺、5 - 羟色胺、慢反应物质等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进而阻抑过敏反应介质对组织的不良反应。尽管安全,但与其他药物相比效果差。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喷嚏、鼻内灼烧感等。由于其需数周后方起效,因而用于在暴露于某种已知变应原的预防。一般为预防用药,由于1天使用4-6次,因此患者的依从性较差。

(7)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近年来,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潜在作用已被深入研究[3]。过敏反应早期,花生四烯酸从膜磷脂释放,经环氧合酶代谢产生前列腺素和血栓素, 经脂氧合酶作用产生白三烯。在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腔分泌物中可以检测到白三烯存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通过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选择性结合,竞争性地阻断半胱氨酰白三烯的作用,进而阻断器官对半胱氨酰白三烯的反应。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单一治疗被证实可有效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发作频率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并改善生活质量。例如普仑司特能显著缓解鼻粘膜肿胀。扎鲁司特显著缓解鼻充血、鼻漏和喷嚏等症状。孟鲁司特在美国是唯一一个应用于临床用来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患有春、秋季过敏性鼻炎的患者, 与安慰剂对比还能够显著改善夜间难以入睡、易醒。

(8)抗IgE抗体:目前抗IgE抗体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药物,该药通过抑制炎症级联反应中的主要启动因子而发挥功能。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 )是人工合成的单克隆抗IgE 抗体,可直接作用于IgE 及其高亲和力的Fc受体结合位点,减少血清游离IgE水平,同时使肥大细胞及嗜碱粒细胞IgE受体表达降低,有效地阻止血清游离IgE与肥大细胞及其他效应细胞的结合,从而阻止IgE介导的炎症反应。Omalizumab可有效地减少AR 症状,阻止病情变化,并可减少患者对类固醇药物的依赖。此外,该药还有一个潜在优势,特别是对那些同时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变应性眼结膜炎,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的患者非常有效。

1.2.2 中药 中医认为“鼻鼽”病因为肺气虚弱,卫表不固,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清涕,此外脾虚则脾气不能输布于肺,肺气也虚,而肺气之根在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风邪得以内侵。故鼻鼽一证,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鼻还与心息息相关,《素问•五脏别论篇》:“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因为心主血,肺主气,全身之血通过“肺朝百脉”的功能汇聚于肺,并通过肺宣降而输送至全身。鼻为经络交会之地,通过经络相连,内通全身。鼻为胃经、大肠经和督脉循行之地,为一身血脉所经及清阳交合之处。

常见病证分型为[4]:肺气不足型、肺虚感寒型、脾气虚弱型、脾肺气虚型、肾阳虚型、肺肾两虚型或风热犯肺型、脾虚湿困型、胆腑热盛型、瘀血阻窍型等。常用的传统方剂为玉屏风散、桂枝汤或温肺止流丹、小青龙汤、补中益气汤或参苓白术散、理中汤或苓桂术甘汤、金匮肾气丸丸或右归丸、仙方活命饮、龙胆泻肝汤、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

当代著名中医耳鼻喉专家对AR认识:干祖望认为肺经伏热是一个常见重要的原因,痒之证可源于津枯,更有发自郁火。五脏有病则气机失常,郁结内生,郁久生热,或嗜食辛、辣、煎、炒、烟、酒之人,便发为五志之火,总结有效祛风脱敏的截敏汤方剂加减(紫草、茜草、旱莲草、防风、蝉衣、地龙、稀莶草、徐长卿、乌梅等)。田道法、朱祥成、余养居认为禀赋不足,肾阳亏虚论分别总结出益气温阳之益气止鼽汤为主方(黄芪、柴胡、黄芩、丹皮、辛夷、细辛、乌梅、锁阳、炙甘草)合辛夷散加减;补肾健脾,温脉通窍的治法之“天黄灵”冲剂(天虫、黄芪、地黄、仙灵脾、党参、川芎、当归、首乌、麦冬、五味子、细辛等)。熊大经、张重华认为肺虚感寒,卫外不固论“黄芪桂枝五物汤”、扶正止鼽汤加减(黄芪、炒白术、防风、丹皮、蝉衣、煅牡蛎、山萸肉、仙灵脾、炙甘草等)。李友林教授运用“塞因塞用”法[5]。此法属于反治法,前一个“塞”是指填补正气;后一个“塞”是壅塞充满之意。过敏性鼻炎在急性发作时往往“标实”较为明显,很容易掩盖其“本虚”的实质,而且其发作往往与外感并存。治疗中强调本虚标实,“本虚”是指肺、脾、肾三脏虚损,“标实”即指有表证及痰、湿热等实证。根据塞因塞用法“治病求本”的特点,强调以“扶正”为主,认为感受外邪的原因乃是自身正气不足所致,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

1.3 针灸治疗

1.3.1 体针 针刺治疗主要是通过神经反射及神经体液途径发挥治疗作用,鼻炎发病与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相关,鼻部神经末梢上的受体接触某些物质时极易产生变异紊乱,从而使鼻腔粘膜发生明显的变态反应,通过对外鼻周围的穴位进行针刺,激发自主神经反射,调整鼻腔粘膜毛细血管的舒缩。再对具有调整机体免疫状态、扶助正气、增强体质的穴位进行针刺,调节机体“神经-体液-免疫”失调的状态,逐步改善过敏体质,达到标本兼治。

取穴:如下关、迎香、印堂、百会、合谷、足三里。主司鼻腔粘膜血管舒缩和腺体分泌的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纤维均经蝶腭神经节入鼻腔。深刺下关穴可刺激蝶腭神经节,充分调节、改善鼻植物神经的兴奋性和局部血液循环,恢复神经末梢健康状态,达到治疗目的;“鼻三针”[6]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总结的“靳三针”中的1组,由迎香、鼻通、印堂组成,疗效确切,广为医家采用(配合超短波)。具体如下:先取鼻通穴,针尖向鼻根部方向斜刺约5~8分,用雀啄法,致眼流泪为度。次取迎香穴,向鼻翼水平进针约3分,用雀啄法,致眼流泪为度。后取印堂穴,针尖向鼻拄方向平刺5分,行快速捻转手法,使额部、鼻部出现酸胀感。诸穴留针25分钟,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行快速捻转手法。上述针刺治疗每日1次; 以透刺为主取印堂透鼻根、四白透鼻根、迎香透鼻根等。

1.3.2 耳针 可用针刺或耳压法。针刺取穴过敏点、肺、脾、肾、肾上腺、内分泌、内鼻、皮质下等穴位。耳压法:取穴:内鼻、外鼻、交感、荨麻疹点、肾上腺。可用中药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两耳交替,隔日轮换一次,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5-7次。隔次换另一耳贴压,5次为l疗程,2个疗程。

1.3.3 灸法 穴位贴敷法[7]是应用中药作用于俞穴,通过经络对机体的调整作用达到预防和治疗的中医外治法。穴位贴敷疗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常以温补原则为指导选穴。基于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治疗时间宜选在阳气盛时,三伏天为1年中阳气最盛之时,此时治疗更有助于温阳效果。即冬病夏治,在鼻炎易加重季节前嘱患者前来就诊。采用三伏天天灸法,配方:辛夷、苍耳子、白芷、丁香、生甘遂、细辛、白芥子。主穴:大椎,肺俞,膏肓俞,风门。配穴:天突,脾俞,肾俞,足三里。每年夏季的初伏、中伏、末伏各贴敷l次,一般敷贴2~6小时,10天贴1次,即每年3次,连续3年1个疗程。也可再加一组三九天天灸法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即每年六次。贴药后皮肤有微微发痒、灼痛感,以益气固表,温阳利气,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和内在平衡,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再如雷火灸:防风、青蒿、苍耳子、田七等,药条距患者皮肤2-3cm为宜,在相应部位用或部位上用悬灸的方法,要求灸疗部位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可配合引气归元法,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

1.3.4 穴位注射 可选取风池、迎香、肺腧、脾腧、肾腧、足三里等穴,药物可选当归注射液,人参注射液,VB1、维丁胶性钙、胎盘组织液等注射制剂,每次1-2穴,每穴0.5-1mL。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1.4 免疫疗法

1.4.1 特异性脱敏疗法 试用于难治的严重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者。通过反复和递增变应原剂量的方法注射特异性变应原, 提高患者对致敏变应原的耐受能力, 从而提高症状发生的阈值,达到再次暴露于致敏变应原后不再发病或虽发病但其症状却明显减轻的目的。目前治疗的主要方式为皮下注射脱敏疗法,但治疗持续时间长且需在医院进行,给患者带来不便,且有一些危险性(可能诱发哮喘致过敏性休克等)。舌下脱敏疗法(SLI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方法。粉尘螨滴剂是我国第1 种应用的特异性脱敏治疗制剂,能使对粉尘螨过敏的患者产生特异性阻断抗体和免疫耐受,从而使患者对粉尘螨的过敏反应减少。其主要成分是粉尘螨代谢培养基生理盐水浸出液,研究表明粉尘螨滴剂疗效与皮下注射脱敏治疗无明显差异,且不良反应小 。

1.4.2 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 IgY[8]含有2个抗原结合位点,可与多个抗原发生沉淀或凝集反应现象,而IgY由于缺乏Fc区。不能致敏本身组织细胞,从而巧妙地避免了超敏反应的发生。这也可能是IgY可用于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免疫机制。例如鼻腔局部使用卵黄免疫球蛋白IgY能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症状,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由于鸡卵黄免疫球蛋白性能稳定,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免疫治疗制剂。目前IgY生产技术上的一些具体问题已经解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5 物理疗法

1.5.1 激光疗法 激光疗法是通过光导纤维,直接照射于鼻腔黏膜,引起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从而改善脑和鼻腔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同时激光还能调整机体免疫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1.5.2 微波疗法 利用微波直接烧灼致敏的鼻腔黏膜表面,可以起到局部脱敏的作用。作为一种新兴的物理疗法, 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1.5.3 冷冻疗法 冷冻疗法是利用低温作用于病变组织,使之变性坏死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1.5.4 热疗法 将双手大鱼际摩擦至发热,再贴于鼻梁两侧,自鼻根至迎香反复摩擦至鼻部觉热为度:或以两手中指于鼻梁两边按摩20~30次,令表里俱热,早晚各一次。

1.6 手术治疗

AR伴发慢性鼻塞、下鼻甲腺样增生、肥大时可考虑手术。手术治疗可使神经兴奋性降低, 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一定治疗作用。它适用于部分病人, 不作为首选治疗。

1.7 替代(补充)疗法

替代疗法在患有鼻炎的成人中很常见。一项包括300名成人的调查显示:含咖啡因的产品、顺势疗法、香薰疗法、足部反射疗法和按摩治疗是最常见呼吸疾病的替代疗法。尽管一些替代疗法已被证实是安全的, 但许多方法的有效性尚未明确。

除了以上所介绍,目前,改良的免疫疗法(包括变应原免疫刺激序列)、脂质体胶囊、DNA 疫苗、抗-IL-4 抗体、抗-IL-5抗体、抗-VLA-4抗体,抗-CCR 抗体是目前临床应用研究较多的治疗方法。

2 过敏性鼻炎主流治疗方案

现代医学在治疗方面,联合用药疗效更好,例如抗组胺药对缓解其他症状有效,但对鼻塞几乎不起作用轻度,鼻塞可用色甘酸钠,更严重的可局部应用减充血剂,短期内也可用鼻内糖皮质激素。但它不能缓解眼睛的症状,又可合用Omalizumab。现西药治疗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解痉剂联合为主,近期疗效尚快有立杆见影之效,但停药后症状易复发,总体疗程至少2年,当前临床上应用还很不规范,而且对医疗机构、适应症的选择、病人用药剂量的调剂、病情监测等各方面要求严格;如急性感染还需抗炎对症治疗。

中医治疗方面,笔者认为重在辨证的基础上,三因治宜,除此外,还应注意以下方面。(1)不应忽视风邪在过敏性鼻炎发病中的地位。外风致病者,当以益气固表祛风为基本治法,可采用轻清宣散、疏风透邪的药物。玉屏风散为临床上治疗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的要方。可鼓舞人体阳气,增强人体抗过敏能力,益气固表提高抵抗力。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玉屏风散有免疫双向调节作用。肝风内动[9]所致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若平素情绪低落,发作时伴有头部胀痛,目痒溢泪,或因情绪波动使病情加重,可采用疏肝祛风之法。针对肝阳化风、阴虚化风、血虚生风和血燥生风等不同病机采用平肝、养血、生津祛风,养筋荣络等法以恢复鼻窍的气机调畅,津液的正常输布。(2)在治疗上将“扶正”原则贯彻始终。重视健脾益气,脾肺母子相关,肺病往往可导致脾脏功能失调;重视益肾温阳,肾为先天之本,为气之根,久病肾虚、失其摄纳往往可致气短、乏力,甚至哮喘的发作。(3)重视排除疾病的假象,临床上,患者舌苔往往可出现黄腻或黄厚,但舌质淡,脉沉细,此时的舌苔就是假象。(4)在以上辨证基础上,可用辛夷花、细辛、苍耳子等祛风通鼻窍;由于过敏性鼻炎较顽固,反复不愈,难以根治,根据“久病入络”的机制,临床上可采用僵蚕、地龙、蜈蚣、全蝎等熄风止痉、搜风通络的药物,可达到镇嚏,减缓鼻痒、鼻塞、流涕的效果;久病成淤,酌情配以活血化瘀、养血药物;并随证加入脱敏中草药地龙、乌梅、五味子、稀莶草、紫草、茜草、旱莲草、徐长卿、蝉蜕、柴胡、银柴胡、苍耳子、细辛等。

3 过敏性鼻炎治疗发展方向

中医治疗本病,通过扶正抗邪治病求本,以恢复脏腑功能,调理气血而直达病所,具有提高机体免疫,降低机体过敏状态的功能,在治疗过程中不断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中医治疗该病从理论到治疗方法日益丰富,具有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疗效持续、稳定,复发率低等优势。但中草药治疗后的治愈率及无复发率报道含糊其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提供科学依据,治疗后肝肾功能影响的中草药安全性的报道甚少。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多。脱敏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的敏感性,但因维持时间短或条件限制而不能普及。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能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开发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代表药物将成为我们的研究发展方向。例如“玉屏风散加味联合西替利嗪治疗过敏性鼻炎“[10],主要是通过其调节机体内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且不良反应小。再如”宣肺定喘合剂配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120例”[11]。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个代表疗法。

4 结语

过敏性鼻炎的首要治疗应当是预防症状的发生,针对每位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对治疗的反应实行个体化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次自我调节及心理疏导:应注意患者精神心理的变化,尽可能消除其心理障碍,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提高患者依从性,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再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体质。体质是过敏性鼻炎发生的内在条件,决定了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性不同,而改善体质可以减缓过敏疾病发作。健康宣教中应强调加强室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如戒烟限酒,减少烟酒对鼻腔粘膜的刺激。避免接触过多化学物质、化妆品等。清晨洗脸时,用拇指、食指夹住鼻根,用力由上而下连拉几次,机械性的刺激按摩可使鼻周围血管充血,改善血液循环,提高鼻子的御寒能力。坚持用冷水洗鼻,不但可以增强粘膜的抗病能力,还有利于清除鼻内的细菌、病毒、花粉等,从而可避免与减少流感和各种鼻炎的发病;最后,合理饮食,中医体质学认为,过敏体质是中医九种体质之一的特种体质的一个亚种,也是特种体质中比较容易通过后天调养进行改变的体质。因此除了平时饮食应清淡、均衡、多喝开水和多吃瓜果、蔬菜外,应尽量少食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

[1] 罗琦.富马酸卢帕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2,18(12):1809.

[2] 林士军,王桂杰,刘玉春,等.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6(16):946.

[3] 刘桦,王鹤尧,张佳丽.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7,16 (3):198.

[4] 范愈燕,支楠,张罗.中草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概况[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113.

[5] 宋芊,李友林.李友林教授运用塞因塞用法治疗过敏性鼻炎[J].中医药信息,2011,28(5):69.

[6] 刘业帅,陈戈.“鼻三针"结合超短波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2010,23(8):8.

[7] 陈摇文,梁云花,唐海玉,等.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员园园例效果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5.

[8] 施建绒.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治疗过敏性鼻炎80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8):1307.

[9] 李媛媛,袁卫玲,张国霞,等.风邪在过敏性鼻炎发病中作用的理论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26.

[10] 李晓艳.玉屏风散加味联合西替利嗪治疗过敏性鼻炎50例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460.

[11] 李丽,梅月杰,孙丽华,等.宣肺定喘合剂配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12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4):25.

(责任编辑:蒋淼)

The treatment progress of allergic rhinitis

QIN Le, ZENG Qiang, OU Yun-na, GAO Yong-xia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5, Sichuan)

Allergic rhinitis, also known as allergic rhinitis,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By means of summarizing therapeutic method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are analyzed to consummate therapeutic regimen and guide clinical application.

Allergic rhinitis; treatment by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review

R 276.1

A

1674-926X(2014)04-016-06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秦乐(1988-),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与研究Tel:15828314383 Email:1280089116@qq.com

高永翔(1963-), 男,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与研究Email:406084191@qq.com

2013-12-02

猜你喜欢
组胺鼻炎过敏性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培养液组胺的检测及鲣鱼产组胺菌的生物活性评价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的应用策略
鲭鱼鱼肉中组胺菌的分离及其理化性质分析
呼吸调节法平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