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壮医对笨隆病的认识

2014-01-25 13: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壮医外治法疱疹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浅述壮医对笨隆病的认识

范小婷林辰*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笨隆病即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采用壮医疗法治疗笨隆病可获得满意疗效,但临床上壮医疗法治疗笨隆病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壮医理论角度,对笨隆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做一梳理,为进一步推广壮医疗法治疗笨隆病奠定基础。

壮医;笨隆病;临床治疗

壮医学中的“笨隆病”(壮名Sezconcangh),即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Herps zoster,HZ),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1.4%~4.8%之间,HZ患者中有约10%并发带状疱疹后疼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60岁以上者约半数有后遗神经痛,70岁以上患者,75%有后遗神经痛[1-2],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对笨隆病彻底的治疗,防治后遗症的并发至关重要。采用壮医疗法治疗笨隆病可获得满意疗效,但临床上壮医疗法治疗笨隆病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壮医理论角度,对笨隆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做一梳理,旨在为推广壮医疗法治疗笨隆病奠定基础。

1 壮医对笨隆病的认识

1.1 壮医对笨隆病认识的源流笨隆病属于皮肤科常见病,临床以一侧胸背部或腰部出现集簇疱疹,并伴有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壮医将其归于“龙路火路”病范畴。壮医认为笨隆病的产生,与人体感受毒邪密切相关。壮族地区位于亚热带,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正由于壮族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使得壮族地区的毒物异常丰富,早在《淮南子·修务训》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称:“岭南多毒物,亦多解物,岂天资乎?”因此,壮族先民自古以来对毒有更深的感受和认识,很多疾病,壮医均将其归于感受毒邪而发病。

1.2 笨隆病的病因病机 壮医认为人体内部、人体与大自然之间,保持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并将人体分为“天、地、人”三部,三部之气息息相通。三气同步是靠“三道两路”(气道、谷道、水道、龙路、火路)协调作用来实现,“三道”畅通、“两路”无阻。当某些毒邪在体内阻滞“三道两路”时,三气不能同步而致病[3]。

笨隆病多因情志不遂,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火,湿热搏结,复感毒邪而发病[4]。毒邪是笨隆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如痧、瘴、蛊、毒、风、湿等,与现代医学“病毒感染”的说法不谋而合。当疫毒或湿毒侵入人体肌肤后,阻滞“三道两路”及其网络。阻滞“气道”,体内“嘘”运行不畅,抵制或排出外邪较弱,进而累及谷道、龙路等,内热郁生,“勒”热搏炙肌肤,浊毒停留于“水道”毛孔间隙,从而成簇水疱发于肌肤。总之,外邪的影响,损伤人体正气,导致气血失衡,人体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运行而致本病。

1.3 笨隆病的治则治法 著名壮医班秀文提出:人之所以发病,是由于受到“毒气”的侵犯,故治疗上一定要以祛毒为先;他总结的壮医首要的防治特点:以外治为主,偏重祛毒[5]。因此,调气解毒、调整气血归于平衡是壮医治疗笨隆病的大法。临床上,治疗笨隆病多依据此防治原则,取得满意疗效。

2 临床治疗

临床上,壮医对笨隆病的治疗,多选用外治法,如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放血疗法或药物外敷外洗进行治疗,或单一运用或联合运用,效果满意,不仅可缩短病程,还能阻止或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2.1 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医学宝贵遗产,能治疗临床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奇难杂症,千百年来在壮族民间广为流传,经久不衰。通过药线的温热和药效对穴位的刺激,调整三气归复同步,达到治疗目的[6]。

范郁山[7]运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20例,随症取穴,在疱疹周围(左、右、上、下)点灸;并泻肝经实火,取行间穴(双);及根据中医学“肺主皮毛”、“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理论,取肺俞(双)、心俞(双)、大陵(双)进行点灸。每天1次,7次为1疗程,治疗结束后,20例患者全部治愈。李华中[8]运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38例,选取患处莲花穴、疱疹结顶穴为主进行点灸,经治疗后,痊愈32例,显效6例,效果显著。冯桥[9]观察壮医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的治疗疗效,160例带状疱疹患者,均予药线点灸治疗,主要沿病灶边缘疹粒行梅花形、初发的2~3颗疹粒(蛇眼穴)进行施灸,治疗1疗程(6天后),药线组治愈76例,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联合疗法 邓春梅[10]选用放血加壮医药线灸治疗带状疱疹40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10次1个疗程,治疗1疗程后,治疗者治愈率为92.5%,且皮损修复、结痂、疼痛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1)。杜艳[11]运用传统外治法治疗早期带状疱疹35例,主要采用针灸、拔罐、壮医药线点灸及季德胜蛇药外涂配合治疗。针刺以取华佗夹脊穴和阿是穴为主;拔罐以皮疹部位及周围为主;点灸先取疱疹始发的“蛇头”处,再沿病灶边缘行围灸。治疗10天,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及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提示传统外治法治疗早期带状疱疹疗效满意、安全无副作用。

钟江[12]用壮医药线点灸配合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128例,药线点灸取穴分体穴和耳穴,体穴取葵花穴(以疱疹为穴)、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耳穴取耳尖、相应部位、肾上腺、内分泌、肝、肺、脾等,每天1~2次。中药取五味消毒饮化裁方,水煎外擦疱疹局部,每天6~10次,结果全部治愈,病程缩短,疗效提高。

壮医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应用壮医理论指导带状疱疹的诊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内治法、外治法。在临床应用中,选用外治法较多,有药物外敷、拔罐疗法、针灸、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等。目前,壮医药对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及文献报道甚多,取得明显的疗效,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总之,壮医药不断发掘整理,壮医理论已逐步得到完善,并指导临床,发挥壮医诊疗特色,提高疗效。

[1]Freedberg IM,Eisen AZ ,Wolffk,etal. F itzpatricks Dermatonogy in General Medicine[M].5th ed.New York: MC Grew-Hill H ealth Proffecions Division,1997,1697-1706.

[2]Rook A,Wilkinson DS,Ehling FJ,etal.Textbook of Dermatonogy [M].6th ed.Oxford: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1998,3278-3286.

[3]黄汉儒.中国壮医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58-61.

[4]林辰.黄瑾明教授运用壮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43(2): 82.

[5]黄汉儒,黄冬玲.发掘整理中的壮医[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

[6]黄瑾明,林辰.壮医药线点灸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16.

[7]范郁山,姚春.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20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8,4(1):17.

[8]李华中.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38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1,7(4):19.

[9]冯桥,刘佐文.壮医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作用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45):199.

[10]邓春梅.放血加壮医药线灸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4):587.

[11]杜艳.传统外治法治疗早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评价[J].四川中医,2007,25(11):84-85.

[12]钟江,林辰.壮医结合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体会[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7(1):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科技专项(GZKZ-G1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160466)。

林辰,教授,E-mail:doctorlc@qq.com

R29

A

1007-8517(2014)20-0006-01

2014.08.21)

猜你喜欢
壮医外治法疱疹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TLR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夏季警惕汗疱疹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比照中医,求同存异
——略论壮医翻译现状及出路
基于ISNTCM的壮医诊断术语英译策略❋
乳腺癌初起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