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王刺的研究进展

2014-01-25 13: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谷甾醇恩施风寒

湖北民族学院中医药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牛王刺的研究进展

樊芙秀

湖北民族学院中医药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土家族药牛王刺为恩施常用民药,具有发散风寒、消肿止痛之功,主要用于风湿痛、牙痛、喉痛、感冒等症。笔者从其本草考证,质量标准及药效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牛王刺;本草考证;药效研究

牛王刺为豆科植物云实CaesalpiniasepiariaRoxb.的干燥根或茎、果实,是恩施土家族常用药,生长在山坡、路旁、林缘、溪边及灌木丛中,恩施州各县市均有分布,如咸丰、巴东、建始、宣恩等。根全年可挖,除去地上部分,晒干;果实秋季成熟后采收,除去果皮,晒干。云实根味辛,性温,功能发表散寒,祛风活络,解毒消肿,可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牙痛,风湿疼痛,跌打损伤,蛇咬伤等[1]。

1 本草考证

牛王刺为攀援灌木。茎密生倒钩状硬刺,淡棕红色。叶为二回双数羽状复叶,羽片3~10对;小叶6~12对,长圆形,长1~2.5cm,宽6~10cm,先端近圆形,微缺,基部圆形,微偏斜。总状花序顶生,长约15~30cm,有花约20朵;花梗细瘦,达3cm,萼下具关节,花易脱落;萼片5,花瓣5,亮黄色;雄蕊10,花丝下密生茸毛。荚果长椭圆形,扁平,长6~12cm,宽2.3~3cm,先端园,有喙,沿腹缝线有宽3~4mm的狭翅。种子6~9粒。花期4~5月,果期6月。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云实,曰“味辛,温。主泄利肠澼,杀虫蛊毒,去邪恶结气,止痛,除寒热。花,主见鬼精物;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轻身、通神明。”[2]《土家族药物志》中记载,牛王刺为豆科植物云实CaesalpiniasepiariaRoxb.的根或茎、果实,别名雀不踏、阎王刺;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具有发散风寒、消肿止痛之功,主治喉痛、牙痛、感冒、腮腺炎、风湿痛、乳腺炎、跌打损伤等症;多单位药水煎口服;现代研究云实的果实和根含鞣质,种子含脂肪油。《土家族医药学概论》[3]中记载牛王刺为豆科植物云实CaesalpiniasepiariaRoxb.的种子,其性味辣、苦、温,有小毒;具有发散风寒、消肿止痛之功,可用于喉咙痛、牙痛、毒蛇咬伤、抱耳风;用于喉咙痛及牙痛多水煎口服,毒蛇咬伤取本品细磨水调敷创处,抱耳风去本品细磨、仙人掌捣碎共调敷创处。孕妇忌内服。同时《湖北苗药》[4]中也记载牛王刺别名云实,为豆科植物云实CaesalpiniasepiariaRoxb.的种子及根。四季采根,晒干,四季取虫(牛王刺虫形如蚕6~10cm,生于牛王刺根、茎髓中)。根味苦、麻,性热;虫味腥,性冷。根具有发汗解表,止痛之功,主要用于感冒、风湿痛、牙痛,水煎口服;虫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可用于小儿口腔溃烂;牛王刺虫焙干,加人中白适中研末涂患处,用于脓性指头炎,牛王刺虫(或鲜叶)捣烂外敷。书中还介绍了用牛王刺治疗风湿骨痛、风湿性关节的两个民间验方。风湿骨痛:牛王刺15g,铁打杆15g,三百棒15g,八月札15g,制川乌15g,杜仲15g,山乌龟10g,石楠藤15g,南天竹18g,青风藤18g,水煎服;风湿性关节:牛王刺18g,桂枝15g,百条松10g,三百棒15g,野苡仁10g,中灵草15g,水独活10g,寄生10g,吊扬尘15g,水煎服。

2 质量标准研究

牛王刺是恩施土家族常用民药,恩施各个县市均广泛分布,野生资源丰富。应用非常广泛,多自采自用,各地的质量标准不尽相同。何印新[5]采集了恩施州各地区药店的10批样牛王刺样品,经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中药基础教研室殷智副教授的鉴定,从药材的来源、性状、横切面、粉末特征及常规鉴定等方面对牛王刺进行了研究。结果:性状特征为根圆柱形,质坚,弯曲,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2~6cm,根头膨大,外皮灰褐色,粗糙,具疣状突起及灰黄色横向皮孔,纵皱纹明显。显微鉴别特征为木栓层由数10~20列木栓细胞组成,细胞长方形,长25~50μm,宽6~20μm,少数木栓细胞可见红棕色或棕黄色物质。皮层窄,纤维束及石细胞群排列成环带,草酸钙方晶排列成带状,薄壁细胞和石细胞中可见草酸钙方晶。木质部导管散在或数个连接呈放射状,大小不一;韧皮射线由2~6列薄壁细胞组成,多弯曲。薄壁细胞中常见淀粉粒、草酸钙方晶及棕黄色物质。粉末鉴别特征为纤维、导管、石细胞、草酸钙方晶等组织特征十分明显,且重现性好。水分测定均未过13%,灰分测定均未过3%,不溶性灰分未过0.5%,醇溶性浸出物冷浸法未少于5%,热浸法未少于8%。虽然来自恩施各县市不同产地但各批次特征基本一致。

3 化学成分研究

有关牛王刺的化学研究,李茂星[6]等从云实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7个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醋酸酯、羽扇豆醇、齐墩果酸、二十五碳酸单甘油酯、26- 羟基二十六碳酸单甘油酯、豆甾醇、β-谷甾醇。从魏小华[7]总结的云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中了解到,云实主要含有萜类和黄酮类等化学成分。云实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6'-羟基-3,4-( 1″-羟基-氧丙烷)-2',3'-( 1-β-羟基-2-羰基-环丁烷)-1,1'-联苯、3,5-二羟基肉桂酸二十八酯、2',4,4'-三羟基查耳酮、bonducellin7,3',5'-三羟基二氢黄酮、胡萝卜苷、β-谷甾醇。马瑞婧[8]等对云实的枝和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S(+)-dehydrovomifoliol、loliolide、vomifoliol、taraxerol、3,13-dihydroxy-12-oleananone、glutinol、3β-hydroxysitost-5-en-7-one,化合物类型主要为倍半萜和三萜。

从上述其化学成分研究看,云实主要含有萜类和黄酮类等化学成分等。

3.1 萜类 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 总的表现为:调节血糖浓度、降低血脂和血压;杀虫、杀菌、活血化淤、消炎镇痛消肿、抗肿瘤;局部麻醉、止痒;解热、祛痰、止咳;强化免疫[12]。

3.2 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生物活性和多种药理活性,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心血管系统作用,抗癌防癌作用,抗炎、抗免疫及抗衰老作用,对内分泌系统作用,抗微生物作用,抗辐射作用,及改善微循环、解热、镇痛、保护神经细胞、促生长等多种药理作用[13]。

3.3 β-谷甾醇 β-谷甾醇是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可用于合成调节水、蛋白质、糖和盐代谢的甾体激素。β-谷甾醇是一种应用安全的天然药物,研究表明β-谷甾醇的抗炎作用类似于氢化可的松和羟基保泰松,不受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制约,且无可的松类药物的副作用。β-谷甾醇还具有类似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退热作用,一般临床应用的抗炎药物多具有溃疡性,而谷甾醇服用量高达300mg/kg也不会引起溃疡[14]。

4 作用工效研究

中医中药学认为温以散寒,辛能散、能行,就有发散祛风、行气、活血之功;苦能泄、能燥,具有降泄、通泄、清泄、燥湿之功。牛王刺性辛苦温,归肺与大肠经,功效发散风寒,消肿止痛。土家医药认为辣味药具有发散、赶气、行血等作用,牛王刺性味辣、苦、温,具有发散风寒,消肿止痛之功。

4.1 发散风寒 牛王刺性味辛、温,辛以发散祛风,温以散寒,归肺经。辛发散祛风解表,能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或从外而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祛风还可主治风邪内犯鼻窍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祛风还可利咽喉主治咽喉等症。肺主皮毛,主声音,开窍于鼻,以喉为门户,牛王刺入肺经,故其主治表证及鼻窍咽喉诸症。故牛王刺发散风寒,主治风寒感冒,咳嗽,咽喉痛等症。董兴高[9]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及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观察土家族药牛王刺对小鼠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有研究报道从喙荚云实种子的95% 乙醇提取物具有抗Para-3病毒作用,通过致细胞病变减少实验证实喙荚云实种子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对Para-3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而呋喃二萜内酯对RSV 病毒也具有抑制作用[7]。感冒咳嗽现代西医学研究多与病毒细菌感染相关,故牛王刺发散风寒主治感冒、咳嗽与其抗炎,抑制病毒有关。

4.2 解毒消肿止痛 牛王刺性味辛、辣、苦、温。辛以行气、活血,辣以发散、赶气、行血,苦以清泄燥湿。故其能清泄解毒,行气消肿,行血止痛,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主治咽喉肿痛,牙痛,风湿疼痛,跌打损伤,腮腺炎,乳腺炎,蛇咬伤等症。牛王刺治疗治疗上述疾病也与其抗炎抗病毒有关,此外,董兴高[10,11]分别采用了小鼠镇痛实验热板法及扭体法观察土家族药物牛王刺镇痛效果。采用了活体肠系膜微循环观察法检测了土家族药牛王刺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发现其有持久的扩张血管,从而改善局部的微循环的作用。故镇痛及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和增加微循环血流速度是牛王刺具有良好活血、镇痛作用的机制之一。

4.3 止泄、杀虫止痢 牛王刺辛、辣、苦、温,有小毒,入大肠经。苦能清热燥湿,有小毒,入大肠经,对人体内的寄生虫,特别是肠道内寄生虫,有毒杀、麻痹作用,促使其排出体外。牛王刺杀虫止痢止泄,主治痢疾,疟疾,小儿疳积,虫积。有研究报道从产自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的华南云实(C.crista) 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44个cassane型和norcassane型二萜,并进行抗疟原虫FCR-3/A2的实验,大多数二萜都表现出抗疟原虫活性[7]。

5 小结

恩施地处武陵山区,喀斯特地貌,雾多湿重,气候多湿润潮湿,多发风湿痹痛等症,土家族药牛王刺作为恩施民间草药,在恩施地区广泛应用,发散风寒,消肿止痛,主要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咽喉痛、痢疾、风湿痛、跌打损伤等症,疗效确切,但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陈丽萍,宋捷民.中药云实的本草考证[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1(3):47-48.

[2]尚志钧.神农本草经校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74.

[3]赵敬华主编.土家族医药学概论[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5:62.

[4]王平,彭再生,祝均辉主编.湖北苗药[M]. 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6,83.

[5]何印新.土家族药牛王刺质量标准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82-185.

[6]李茂星,张承中,李冲.云实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2,25(11):794-785.

[7]魏小华.云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2,40(6):25-26.

[8]马瑞婧,杨巡纭,和东阳,等.喙荚云实的化学成分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34(2):66-69.

[9]董兴高.牛王刺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4):48-50.

[10]董兴高.牛王刺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35.

[11]董兴高.牛王刺对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2):36-37.

[12]贾永辉,徐超,贾潇姮.萜类化合物与人类健康[J].科技创业家,2014,1:130.

[13]罗艺萍.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学,2010,6(4):126-128.

[14]刘杰书,李泳峰.土家苗药夜门关功能的本草学研究与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97-198.

R281

A

1007-8517(2014)20-0008-02

2014.08.01)

猜你喜欢
谷甾醇恩施风寒
冬读古诗御风寒
β-谷甾醇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简约欧式9.4.4全景声影院 湖北恩施红星美凯龙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檀子中β-谷甾醇的含量
——基于正交试验优化的皂化反应法△
飞檐走壁
β -谷甾醇的研究及开发进展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恩施新农人:农业互联网创业七年走过的弯路
β-谷甾醇在复杂体系中抗氧化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