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体会

2014-01-25 05:01黄和涛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9期
关键词:腮腺炎白虎承气汤

黄和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时邪(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且多伴扁桃体炎为主要特征,多发生于儿童。中医认为本病多以腮腺炎时邪壅阻少阳经脉,凝滞腮部为主要病机,重者可因热毒蕴结,窜睾入腹,引起内陷心肝之变证。治疗上多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主,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本病属于中医“痄腮”范畴,西医认为本病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治疗主要以消炎、抗病毒等对症治疗为主,疗效较差,远期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其独特疗效,且方法多样,临床远期疗效较佳。笔者应用仲景名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经过及体会总结如下。

1 仲景名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笔者选用仲景大承气汤合白虎汤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本方主要适用于阳明胃热兼腑实证的流行性腮腺炎,临床以高热、烦躁、口渴、汗出等热毒炽盛症状为主,兼有腹部胀满、拒按等阳明腑实征象。若患者仅有热毒炽盛症状,可单独使用白虎汤加减治疗。

2 典型病例

患某,男性,9岁,于2014年1月17日初诊。患儿因“高热1 d余”就诊,来诊前1 d于当地医院点滴治疗,未见好转,今晨两耳下腮部出现肿胀疼痛,以右腮部肿甚,当地医院辅助检查提示:流行性腮腺炎,并建议转入传染科治疗,患儿家长拒绝转入传染科,遂要求中医治疗。刻诊:患儿精神萎靡,两腮部肿胀疼痛,喉咙痛,咽部红肿,扁桃体轻度肿大,高热、汗出,体温高达39.5℃,口干欲饮冷水,无恶寒,伴腹胀拒按,大便3日未行,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洪大。西医诊断: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断:痄腮;辨证属阳明胃热兼腑实证,治以泄热通腑,散结解毒。方用大承气汤合白虎汤加减:大黄 6 g(后下),芒硝 5 g(溶服),厚朴 10 g,枳实6 g,石膏 10,知母 6 g,银花 8 g,连翘 8 g,蒲公英 8 g,生甘草6 g。3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2014年1月20日,患儿家长诉上药服用1次后,泄泻2次,大便臭秽,高热渐退,当晚体温降至37.1℃,次日清晨恢复到36.7℃。刻诊:体温已恢复正常,腹部胀痛症状及左腮部肿块完全消失,仅右腮部尚未完全消退,仍有轻微口干,舌淡红,苔薄黄,脉微数。予五味消毒饮加减以善其后,处方:金银花10 g,野菊花 10 g,蒲公英 12 g,紫花地丁12 g,白花蛇舌草8 g,芦根10 g,生甘草6 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患儿服药4剂后,诸症告愈,随访至今,未再见复发。

3 按 语

《伤寒论》曰“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本案患者辨证属阳明胃热兼腑实之证,治以泄热通腑,散结解毒。初诊予大承气汤荡涤肠腑,峻下热结,正合中医“欲其扬汤止沸,莫如釜底抽薪”之意;此外,患儿阳明气分热盛证亦较为明显,所谓“有是证用是方”,故用白虎汤清解气分热盛,同时亦可生津止渴;方中银花质体清扬,气味芬香,既能清气分之热,又能解血分之毒;连翘轻清上浮破血结,散气聚,消痈肿,二药伍用,并走于上,轻清升浮宣散,清气凉血,清热解毒的力量增强,二药参合,还能宣通气血,宣导十二经脉气滞血凝,以消肿散结止痛。《用药法象》言连翘曰“散诸经血结,十二经疮药中不可无此,乃结者散之之义”。生甘草味甘、性平,入心、肺、胃经,泻火解毒,缓急止痛,可用于治疗痈疽疮疡、咽喉肿痛;蒲公英善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为治热毒疮痈之要药,二药伍用,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力益佳。

二诊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方中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生甘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紫花地丁味辛、苦、性寒,白花蛇舌草味甘、微苦、性寒,均能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与蒲公英相伍,其解毒散结消肿之力更优;芦根甘寒,清热生津、祛痰排脓。诸药合用,恰中病机,故收效甚速。

猜你喜欢
腮腺炎白虎承气汤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腮腺炎与男性不育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白虎
治腮腺炎
白虎
《温病条辨》大、小、调胃承气汤之研究
山楂承气汤对急性胰腺炎伴高脂血症大鼠的作用
大承气汤配合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