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2014-01-26 10:08曹淑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9期
关键词:胸膜螺旋气管

曹淑丽

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曹淑丽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经病理及支气管镜检查证实的中央型肺癌患者35例, 周围型肺癌20例患者, 均行多平面重建处理, 并与薄层横断图像进行对比。结果中央型肺癌(35例)显示:管内型10例, 管壁型7例, 管外型18例。位置为各肺门均有显示。周围型肺癌(20例)显示:分叶征15例, 血管集束征8例, 胸膜凹陷征12例,毛刺征13例, 空泡征9例, 空洞型肺癌3例, 各个肺叶均有发病。结论中央型肺癌:MPR可精确测量病灶的横径及纵径, 显示壁内和壁外肿瘤情况, 病变轮廓及气管狭窄程度的空间关系明显优于薄层轴位图像。周围型肺癌:MPR对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明显优于横轴位CT, 对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有优势。对毛刺征、空洞型肺癌变化不大, 显示病灶与支气管关系明显优于薄层轴位图像。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肺癌

肺癌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而且年轻化趋势更使人们谈癌色变。在多层螺旋CT问世以来, 使肺癌的检查有了很大的提高, 它有常规CT无法比拟的优点, 如容积扫描和采集数据, 是常规CT所不具有的。另外螺旋CT扫描速度快,可在一次屏气下完成一组容积扫描, 从而克服了间隔式扫描以及呼吸所致的运动伪影, 同时也减少了心脏搏动所致的伪影, 这些均有利于对原始资料的重建后处理, 如气道容积CT重建技术之多平面重建技术(MPR), 其中包括曲面重建技术(CPR)和最小密度重建技术(Minp)。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为典型的二维体积元的层面重建方法, 可沿任意一个平面或曲线面进行内插重建处理, 从而获得冠状面、矢状面、斜矢状面或任意角度的重建图像, 且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 故称之为沿病灶方向的多层面重建, 曲面重建是常规MPR的一种引伸方法, 即在MPR基础上, 沿兴趣器官划一条曲线, 将沿曲线的体积元资料进行重组, 便获得曲面重建图像, 它将扭曲、缩短和重叠的支气管等结构伸展拉直, 展示在同一平面上。最小密度也是MPR技术的一种引伸方法, 即在一定角度上从原始容积资料上确定一个三维层块, 然后采用最小密度投影法进行运算而得出的图像, 主要用于气管病变的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55例, 其中男40例, 女15例;年龄35~85岁, 除9例体检时偶然发现肺癌, 其中包括中央型肺癌2例, 周围型肺癌7例, 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症状, 如刺激性干咳、咯血、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

1.2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 范围从胸廓入口至膈肌。患者仰卧位, 先以层厚5 mm,螺距1.5, 120 kV, 300 mA一次屏气扫描, 标准算法重建, 所得原始数据再进行间隔为0.625 mm的二次重建, 然后将二次重建图像传送到CT工作站, 利用图像后处理软件进行重建。

2 结果

55例患者均进行MPR后处理重建技术, 中央型肺癌(35例)显示:管内型10例, 管壁型7例, 管外型18例。位置为各肺门均有显示。周围型肺癌(20例)显示:分叶征15例,血管集束征8例, 胸膜凹陷征12例, 毛刺征13例, 空泡征9例, 空洞型肺癌3例, 各个肺叶均有发病。

3 讨论

支气管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CT检查用于肺癌的诊断及分期, 也是早期诊断重要方法。支气管肺癌按肿瘤发生部位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及弥漫型肺癌, 作者现在主要介绍MPR在前两种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央型肺癌, 肿瘤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气管, 组织学上主要为鳞状上皮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及大细胞癌, 肿瘤可呈息肉状或结节状向支气管腔内生长, 此种形态称为管内型。肿瘤沿支气管壁浸润生长, 使支气管壁不同程度增厚, 称为管壁型。肿瘤穿破支气管外膜形成支气管周围肿块, 为管外型。一般进展期肺癌可有上述两种或所有改变。部分病例通过MPR重建能够精确的测量病灶的大小, 观察病灶的立体空间, 中央型肺癌支气管狭窄程度, 而且对于肿瘤的分期也可提供有价值的补充信息, 如T1、T2期肿瘤的划分, 取决于邻近支气管有否受侵, 冠状面MPR成像可精确观察病变与隆突的关系, 是否有隆突受累及病变与隆突的距离测量也很精确, 当病变累及隆突时肿瘤分期为T4期, 当病变与隆突距离<2 cm时, 肿瘤分期为T3期, 这充分看出了MPR重建技术在临床中的重要性,是CT横轴位图像的缺陷, 另最小密度重建在显示大气道方面也有明显优势, 病灶立体空间显示较好, 图像更直观。在周围型肺癌方面MPR也为诊断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 各种征象在CT轴位上可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但由于角度的关系不典型, 通过MPR重建就能够充分显现出来, 如有的结节在横断面上表现为浅分叶或无明显分叶, 但多平面重建图像可发现深分叶改变及分叶之间的凹陷处与血管相连, 此征对肺癌诊断有价值。胸膜凹陷征对肺癌特异度为96.5%, MPR对肺癌胸膜凹陷切迹的检出率为80.0%, 与横断面之间有显著差别[1]。CPR重建技术也是MPR的补充, 一般可观察到4~5级支气管, 几年来在气管、支气管病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左肺上叶舌段支气管显示尤为有益。周围型肺癌与气管的关系主要有四种表现[2], 可通过横轴位及MPR技术多方位观察:①支气管进入病灶后逐渐变小。②支气管进入病灶后突然截断。③支气管未进入病灶, 于周围中断。④支气管壁明显增厚, MPR在显示气管与病灶的关系较常规轴面CT薄层扫描为佳, 尤其对纵向或弯曲的气管尤为有力, 曲面重建技术应用较多。通过对支气管曲面重建, 可观察到气管近端的形态, 弥补了常规横断面对气管观察的不足, 为肺癌的诊断提供了有力价值。总之, MPR技术对周围型肺癌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显出率明显优于横轴位CT, 对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的诊断占有优势。对毛刺征及空洞型肺癌的显示差异不大。本组全部病例的MPR图像均较CT横断位更全面展示了病变的部位、病灶大小、范围、立体空间及各种征象变化的相应影像表现, 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 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成像明显优于横断面图像, 为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有效方法,提高了肺癌的检出率, 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是肺癌病变最佳的检查技术之一。

[1]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81.

[2] 周康荣.螺旋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11.

2014-06-03]

112000 铁岭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胸膜螺旋气管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旋风“螺旋丸”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狭窄的临床分析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