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4-01-26 10:08张俊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9期
关键词:心室病情护理人员

张俊梅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

张俊梅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45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结果45例患者在护理人员积极护理干预下, 37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并逐步好转, 病情好转率为82.2%。结论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做好护理工作,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意义重大。

舒张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

舒张性心力衰竭是因心室肌肉松弛、心室收缩功能降低、血液循环阻碍而导致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积极有效地静脉注射治疗和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状况。本文对2010年9月~2013年9月本院45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和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本院45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7例, 女18例;年龄54~83岁, 平均年龄55.3岁;高血压17例, 冠心病24例,肥厚性心肌病4例。4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突发心绞痛,部分患者血压不稳定, 并伴有心律失常。45例患者入院1周后开始进行护理干预, 之后病情稳定, 患者继续使用药物维持。

1.2护理方法 从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排便指导、预防感染、卫生宣传、预防交叉感染等多方面入手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护理内容主要如下:①心理护理:多数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紧张感, 此时, 护理人员要和蔼可亲地主动和患者交流, 关心体贴患者, 并向患者宣教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有关知识、治疗过程以及护理过程等, 消除患者紧张感, 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②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多进食易消化、低热量的食物, 每日热量约为1200 cal, 叮嘱患者少食多餐, 避免暴饮暴食, 增加心力衰竭, 同时, 要控制每天摄盐量, 不超过5 g[1];③排便指导:排便困难是引起患者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因此, 要叮嘱患者排便时不能过分用力, 一旦排便困难, 要使用软化大便药物, 帮助排便;④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感染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 呼吸道感染、风湿热感染、女性泌尿系感染等都可引起心力衰竭, 因此, 要积极预防各种感染。另外, 为有效预防交叉感染,吸氧患者要注意吸氧导管以及湿化瓶的消毒, 持续吸氧者还要定期更换鼻导管, 一次性吸痰管使用后要立即销毁[2];⑤卫生宣传:心力衰竭患者要适当进行锻炼增强自身抵抗能力,春季和冬季尽量少去公共场所;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般来说,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 有的患者在无症状的情况下会突然发病, 因此, 对于夜间平卧熟睡, 被迫坐起, 并伴有哮鸣性呼吸音或咳嗽的可怀疑为左心衰竭, 要立即抢救[3];⑦改善生活方式:改变患者生活方式, 培养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 比如减轻体质量、戒烟、饮食清淡、均衡、营养充足等, 从而可减少心脏负担。

2 结果

45例患者在护理人员积极护理干预下, 37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并逐步好转, 病情好转率为82.2%。

3 讨论

舒张性心力衰竭指较低压力下心室不能容纳血量, 心室充盈延迟、受限、不完全, 从而导致心搏量减少。临床经验指出, 舒张性心力衰竭诱因主要有:①肥胖、高血压、血糖代谢异常或血脂代谢异常等通过不同机制导致心脏舒张功能受到损害, 从而在优化血糖、控制血压、保持正常体重、调整血脂、防治舒张功能方面出现障碍;②对心包疾病或瓣膜性心脏病行心包剥离术或瓣膜置换术;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同时, 总结患者病理机制, 发现患者情绪波动、摄盐量过多、呼吸道感染或皮料等均有可能诱发并加重心力衰竭。患者及其护理人员要注意上述情况, 积极预防和控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

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占的比例较大。夜间呼吸困难或不明原因咳嗽是舒张性心力衰竭早期表现,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专业的护理,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针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状态, 针对性的护理作为舒张性心力衰竭护理的一个方面, 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机体、生理以及情绪等多方面的护理, 一些消极情绪高涨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给予心理治疗, 告诉患者尽管病症不一定能根治, 但可以借助药物控制病情, 达到稳定效果。另外, 还要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定时检查心率、心电图等,从而有效防止患者病情加重。本文研究表明, 舒张性心力衰竭多不典型, 一旦出现心力衰竭可导致脑循环发生障碍、反应迟钝、神志改变, 有的患者则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疼痛、呼吸困难, 此时预防性的护理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 降低危险因素。早期预防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诱因, 改善生活习惯, 培养正确饮食习惯, 做好心理护理, 适当运动, 均可有效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而对于病情严重住院的患者来说, 住院治疗期间避免情绪波动, 要自我控制稳定情绪, 配合护理人员的干预护理,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对2010年9月~2013年9月本院45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积极的临床护理, 结果显示, 45例患者在护理人员积极护理干预下, 37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并逐步好转,病情好转率为82.2%, 效果令人满意。因此, 护理人员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早观察, 及时护理, 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意义重大,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易红.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特征及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4):205-206.

[2] 任文丽.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3):216-217.

[3] 段幼萍.老年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33):167.

2014-05-20]

450000 河南省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心室病情护理人员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