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止痛条件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体会

2014-01-26 10:08倪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9期
关键词:尿管高强度生理盐水

倪鸣

镇静止痛条件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体会

倪鸣

目的总结镇静止痛条件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体会。方法87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在镇痛止痛条件下手进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对应护理。结果87例子宫肌瘤患者中, 术中出现血尿3例(3.4%)、臀部皮肤Ⅰ度烫伤2例(2.3%)、腿部放射性疼痛9例(10.3%)、阴道排液16例(18.4%)。通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 患者均痊愈。结论在为子宫肌瘤患者镇痛止痛情况下, 采取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并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处理, 能够取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

镇痛止痛;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 育龄期妇女是此疾病高发人群,占比高达40%。临床治疗子宫肌瘤通常一次性子宫全切除、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以及药物治疗等。随着医疗水平不断进步,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技术应运而生, 并广泛应用在妇科良性肿瘤治疗领域中。这种无创超声技术又称海扶刀, 疗效显著、安全可靠[1]。本院妇科应用此种技术治疗子宫肌瘤, 收到良好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总结镇静止痛条件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措施, 本文选择2011年9月~2013年12月87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妇科87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年龄24~49岁,平均年龄29.8岁, 均符合子宫肌瘤相关诊断和治疗标准[2];其中黏膜下肌瘤2例、肌壁间肌瘤54例、浆膜下肌瘤31例;入选患者均为首次患子宫肌瘤者, 62例患者有伴随症状, 其中痛经72例, 经量增多53例, 经期延长45例, 便秘10例,尿频31例, 贫血42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①肠道准备。治疗前1 d, 给予患者流食,禁食饮料、牛奶等食物。并在治疗1 d前给予口服导泻药,要求大便排便样呈液状, 0:00后禁止饮水;②手势训练。HIFU技术治疗子宫肌瘤需要在镇静镇痛下实施, 同时也需要保持治疗环境肃静, 手术过程中, 通常医师和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手势交流。因此, 应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手势训练,约定制定表达方式[3];③膀胱训练。 治疗3 d前,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主要训练方法为推迟患者排尿时间。

1.2.2术中护理

1.2.2.1术前皮肤准备 为使高强度聚焦超声能量波安全有效直达于病灶位置, 在正式治疗前要对患者相关治疗区域皮肤实施脱脂脱气, 目的在于将治疗区域皮肤中气状杂质清除干净, 避免超声波出现较强折射反应和反射现象, 进而引发皮肤损伤。

1.2.2.2置尿管 向尿管气囊内注入10~20 ml生理盐水,注意注入过程中不要带入气体, 以免对超声治疗带来干扰。通过尿管向患者膀胱内注入250~300 ml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温度应维持在40℃左右, 建立声通道并将子宫托起, 进一步使B超显示图像变得更加清晰, 有助于观察并分析患者尿液颜色, 及时发现有无膀胱损伤现象出现[4]。

1.2.2.3取合适体位。取患者俯卧位, 将其下腹位置浸泡在脱气水中, 治疗区域应使用封水膜密封法, 防止漏水。患者体位取好后, 护理人员应仔细检查其身体各个位置是否受到压迫。

1.2.2.4观察体征变化。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需在镇静镇痛(静脉)条件下完成, 镇静镇痛常用药物为咪达唑仑、芬太尼, 起到降低患者血压、呼吸抑制等功效。治疗时, 护理人员应时刻监视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的变化, 如呼吸、血压、心率、心律等指标变化, 若发现异常, 应尽快汇报给医师做相应处理。超声治疗时部分患者可能产生体表温度骤升现象, 应密切观察治疗区域皮肤, 降低患者体温可通过降低患者脱气水的温度(或提高水循环速度)来实现。

1.2.2.5观察术中患者反应。①应观察患者疼痛反应, 护理人员应及时和患者沟通, 询问术中感受;②皮肤观察, 护理人员可在治疗间隙了解患者治疗区域皮肤情况, 若患者皮肤出现划痕、水泡等改变, 说明已受损, 应告知医师做相应处理;③避免患者血液循环出现障碍, 观察相邻脏器和神经是否出现损伤, 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主诉下肢伴有不适感,则说明骶丛神经受到刺激, 应马上停止超声辐射治疗, 并调整区域。因子宫和膀胱相邻, 因此护理人员应重点对尿液变化进行观察。

1.2.3术后护理

1.2.3.1膀胱灌注 治疗完毕后, 需将治疗区域皮肤继续在低温脱气水中浸泡, 向尿管中注入生理盐水, 通过尿管流向膀胱, 注意生理盐水要保证无菌, 度控制在5~10℃;为患者治疗区域皮肤降温, 注入生理盐水, 250~300 ml /次, 持续10 min后放出, 15 min后再灌注1次, 循环3次[5];观察患者尿液颜色变化, 确定患者膀胱未出现损伤, 可将尿管拔出,尿管拔出后患者可自行排便。

1.2.3.2皮肤护理 观察患者治疗区域皮肤是否出现划痕、红肿状水泡、桔皮样褶皱、焦黑色炭化等症状改变。若产生明显红肿且皮肤温度较高, 可采取冰敷方法降温;若皮肤严重受损, 应根据损伤程度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2 结果

87例子宫肌瘤患者中, 术中出现血尿3例(3.4%)、臀部皮肤Ⅰ度烫伤2例(2.3%)、腿部放射性疼痛9例(10.3%)、阴道排液16例(18.4%)。通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 患者均痊愈。

3 讨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具有非侵入性特性, 出血量少、无瘢痕、恢复快, 是妇科领域微创向无创技术发展的典型代表[6]。但该种治疗技术对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工作要求非常高,声通道、皮肤组织和器官组织等准备工作是重点, 护理人员要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重视患者主观描述, 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 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奠定良好基础。除以上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外, 还应做好以下几点护理工作:①心理护理。女性患者在术前容易产生焦虑不安和紧张恐惧的情绪,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解释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相关治疗流程、手术优点, 使患者对手术有正确的认知, 增加患者自信心, 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②饮食护理。术后2 h, 可给予患者清淡流质食物, 但应尽量避免进食牛奶及豆制品, 防止术后胃肠出现胀气。麻醉药效消失后, 应为患者拔掉导尿管, 嘱咐患者多喝水, 促进排尿, 防止患者出现尿路感染。并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术后当天下床活动, 这样可充分减少肠道粘连的发生。③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手术结束后, 观察患者意识恢复情况, 如果生命体征平稳, 则回病房休息, 每隔0.5 h为患者测量BP、P、R, 并测量体温, 为及时发现休克、其他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状提供帮助。部分患者会产生疼痛反应, 属正常术后反应, 可逐渐自行消失。④出院指导。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事项进行指导, 注意饮食、休息及个人卫生。术后40 d内禁止夫妻性生活, 并避免过重体力劳动, 4~8周患者月经即可恢复正常。

[1] 邓健, 徐廷惠.高强度聚焦超声在骨肿瘤保留肢体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012, 5(4):123.

[2] 陈金凤, 龙小丽.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护理30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8(1):11-12.

[3] 盖绿华, 杨武威.镇静止痛条件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军事科学院刊, 2011, 2(9):56-57.

[4] 缪雪阳, 李元.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护理医学, 2012, 6(2):42.

[5] 王善梅, 陈启锐.海扶超声聚焦刀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探讨.护士进修杂志, 2013, 6(3):96-97.

[6] 汪秀年.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肿瘤的护理进展.临床护理杂志, 2013, 7(5):65.

2014-07-21]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妇三科

猜你喜欢
尿管高强度生理盐水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120t转炉高强度长寿命顶底复吹工艺优化及实践
高氮型高强度灰铸铁的铣削试验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一例膀胱镜下留置尿管困难拔除个例分析
直接发泡法制备高强度硅砂尾矿基泡沫陶瓷
自制生理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