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液涂片检查在血液分析中的重要性

2014-01-26 19:58马继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诊断率涂片分析仪

马继春

(新疆阿克苏农一师三团医院,新疆 阿克苏 843011)

血液涂片检查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伴随近些年来实验室检查逐步趋于机械化,血液图片检查应用逐渐减少。但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因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发生的误诊和漏诊比例逐渐增加,为更好的降低临床误诊和漏诊比例,增加患者的临床诊断率,使患者能够更加准确的获得准确诊断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1]。本文中在我院进行血涂片分析的患者2000例,分别急性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和联合血液图片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血涂片分析的患者2000例,其中男性患者1050例,女性患者950例,年龄5~82岁,平均年龄(45.50±4.50)岁,依据患者的情况检验和检测方法均获得患者的知情和同意下进行,患者均为初诊患者,排除复诊患者,排除血液标本受到污染和超过有效时间等情况。

1.2 检查方法

2000 例患者均空腹来院检查,常规进行静脉采血,并且妥善保管血液标本,同时明确标注患者的基本资料,首先抽取适量的血液标本,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完成同时抽取适量的血液标本,制备血液涂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进行肉眼观察和分析。在检查时针对同一患者,应由同一名医师进行检查,减少判断误差。

1.3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000例血液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血涂片诊断结果白血病1例、缺铁性贫血36例、继发严重感染核右移1例,余下血液涂片诊断结果同血液分析仪血常规检查结果。涂片检查准确诊断率2000(100.00%)显著高于血液分析仪诊断结果1954(97.70%),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伴随科学化仪器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和进步,已经逐渐代替人工血液涂片检查,全自动血液分析在临床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使得临床血液检查质量明显得到提高,同时更增加的临床血液检查的工作效率、也更加有效的提高了血液分析的精密度和效率[2,3]。但目前国内使用和配备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主要依据分析细胞的体积进行区分白细胞的大小,但不能够准确的对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和巨幼细胞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诊断,同时对中性粒细胞和异性淋巴细胞的病变和毒性反应进行分析,有时还会将小粒细胞作为中间细胞、大淋巴细胞分析为粒细胞、成簇的大片血小板作为白细胞分析,因此产生血液分析诊断的误差和失准情况发生。因此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以作为全血细胞计数的检查、分析的一种方法,不能作为最后诊断的依据[4]。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对疑似病变和可疑病变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血液检查。近些年来,由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造成的诊断误差和漏诊情况比例显著增加,同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严重影响。其发生漏诊和误诊的原因还可能为工作量较大,检验人员操作不熟练、对检验工作态度不认真等因素,进行血液涂片检查过程中,部分临床检验医师对临床上非典型症状的判断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自动血液分析的过分依赖,过于相信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分析结果,因此在临床检查过程中还应注意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可疑患者及时联合血液图片显微镜下检查[5]。

血液图片显微镜下检查,可在显微镜下更加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同时对可疑患者可进行反复观察,还可以求助于其他检验医师共同观察和分析。可更加直观和有效的观察到血液细胞的病变和毒性反应,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发生。同时联合两种血液检验方法能够相互补充不足,在增加检验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临床诊断率和早期诊断比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周到的依据[6,7]。

镜检还能发现半月状红细胞,椭圆红细胞,口形红细胞,皱缩形、棘形、锯齿形等异常红细胞,有助于某些疾病的临床;在分析血小板时,由于影响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数目因数很多,如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或装标本的容器表面粗糙吸附血小板,均会导致血小板偏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红细胞体积<30 fL时,严重的溶血性贫血、破坏的红细胞数量增多及灰尘等,都可能引起血小板假性增多。因此血液涂片复检血小板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而且镜检还能观察血小板的形态和分布(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在普通学膜上常可聚集成团),这对于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聚集成团可以达至占满整个油镜视野)、血小板无力症(不出现聚集成堆)、MDS等极有帮助[8]。

本文中在我院进行血涂片分析的患者2000例,分别急性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和联合血液图片检查,结果显示联合血液图片检查和诊断率明显优于血液自动分析仪的检查结果。

综上所述,联合血涂片检查分析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临床疾病的诊断和和治疗,为其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降低患者的误诊和漏诊概率,显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还应提高临床检验医师的检验技术,提高非特异性疾病的判断,增加临床诊断率和早期治疗概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临床意义。因此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应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观察,结合临床进行检查,如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联合血液涂片显微镜下进行诊断和观察。同时对患者无毒副作用,诊断率较高,帮助患者进行明确临床诊断和针对性的治疗手段[9,10]。

[1]吴小玮.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与血涂片镜检对白血病患者及贫血患者血液细胞分类结果差异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11(6):713-714.

[2]吴秀成.血液涂片镜检在血液细胞分析中的意义[J].当代医学,2010,5(15):50-51.

[3]叶千红,徐国成,韩秋生,等.实验诊断学彩色图普[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0.

[4]张冬蕊,张志琴,严国栋,等.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3640-3641.

[5]陈方平.临床检验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294.

[6]谢中宾,王利霞.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漏诊3例白血病的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7):320-321.

[7]Achkar WA,Aljapawe A,Liehr T,et al.De novo acute myeloid leukemia subtype-M4 with initial trisomy 8 and later acquired t(3;12)(q26;p12) leading to ETV6/MDS1/EVI1 fusion transcript expression: A case report[J].Oncol Lett,2014,7(3):787-790.

[8]张秀青,康翠娥.实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须同时涂片镜检[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91-92.

[9]张碧青.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358-359.

[10]Ditto B,Byrne N,Holly C,et al.Social contagion of vasovagal reactions in the blood collection clinic: a possible example of mass psychogenic illness[J].Health Psychol,2014.[Epub ahead of print].

猜你喜欢
诊断率涂片分析仪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分析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便捷式家庭安全环境监测分析仪
两种常用染色方法在性成熟SD大鼠阴道涂片中的比较研究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Endress+Hauser 光学分析仪WA系列